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②鸣;夕日欲颓③,沉鳞④竞跃。实⑤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⑥以来,未复有能与⑦(yù)其奇者。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陶弘景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相当有影响的一个人物,思想家、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注释】
①歇:消散,指雾散去。
②乱:此起彼伏。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实:确实,的确。
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⑦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①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⑤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⑥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州市)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注释】
①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南。
②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③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⑤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大概是”。
⑥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