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打发时间的无聊作为,不如说可可·香奈儿更想做一些事情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可可·香奈儿这个名字更富有内涵。
骑马,成为了可可·香奈儿的最佳选择。自然而然,对马匹有着钟爱的情人巴勒松成为了可可·香奈儿在骑术上的绝佳老师。
一件小事便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从细节看成败。用心的人们都是通过这个道理来发现智者。在学习骑马这件事情上,可可·香奈儿展现了她强大的学习能力与执着的态度。对于这种自己以前从未经历的新鲜事物,可可·香奈儿可以说是全情的投入,不排斥也不厌倦。骨子里,可可·香奈儿透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是她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就一定能够做好。在巴勒松将骑马的要领和所有需要注意的细节教给可可·香奈儿之后,这个执着的女子便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
有时候,巴勒松会陪着可可·香奈儿一同练习,而当他繁忙、无法陪伴的时候,香奈儿就一个人前往马场,与那些马场的工作人员一同度过辛劳的一天。可可·香奈儿一心想着要把骑马学会学好,甚至是天不亮的时候就出发去马场练习,风雨无阻。
想要的就一定能够做到,这就是可可·香奈儿让人着迷的地方。无需多久,聪明的可可·香奈儿就成为了一名技术娴熟的女骑师。
在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女子学习骑马已经不再稀奇,而是成为了一种流行。那个时候,在骑马这方面,可可·香奈儿就走在了流行的前沿。学会骑马的可可·香奈儿也经常与巴勒松一同去罗亚尔庄园附近的赛场观看赛马。
可可·香奈儿刚刚学会骑马,巴勒松又是如此痴迷骑术,所以在那一段时间里,可可·香奈儿都是与巴勒松在赛马会中度过的。而观看赛马的人群中,不乏巴勒松的好友。
传统的上流社会人都讲究身份地位,阶级体制是不容许污蔑与改变的。对于可可·香奈儿这样出身卑微低贱的女子,却跻身上流社会同他们一同观看赛马,心中自然有着不悦。而可可·香奈儿对于旁人那些议论与眼光却丝毫不在意:我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之处。
骑马,酒会,画展……上流社会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可是时间久了,也会让人感到乏味和无聊。一段时间之后,可可·香奈儿开始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可是可可·香奈儿同样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除了忍受现在的生活,没有更好的选择。情妇就是情妇,想要改变,无疑是从一个人的怀抱中投向另一个人的臂膀。这不是解脱,而跳进另一个泥潭。
凡事没有绝对。如果说摆脱现在的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工作独立。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的重心将会发生改变。忙碌充盈着生活,人也就不会空虚。
思前想后,可可·香奈儿选择了巴黎。一个充满浪漫与时尚的大都市。
然而可可·香奈儿这一大胆的想法,却换来的只有巴勒松的嘲笑与不屑。对于巴勒松这样的纨绔子弟来说,他想要的就是女人安安分分的呆在自己身边,任何需求都可以满足,当然,也不能触碰自己的底线。可是可可·香奈儿这个不安分的女人却偏偏要去巴黎闯荡,这让巴勒松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
换个角度而言,情妇也是一种工作,而它的工作内容就是顺应情人所有的要求,做他想要自己做的。然而终究她们卑微的身份和以往的经历是不允许她们成为贵族主人的。如果结局好,双方男女会和平分手,找寻下一个情人。情妇可以获得一笔钱财,并找到愿意包养自己的男人,而如果不幸运,则会被人彻底抛弃,从此过着惨淡的后半生。
对于这样的工作,情妇们需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美貌不变,一旦没有了娇丽的容颜,也就意味着人生悲惨的开始。
对于美貌的女子,男人们想要占为己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年轻的可可·香奈儿,容貌清秀,能言善道,对于设计与梦想更是充满了信息。容颜动人、瘦削的她,淋漓尽致的诠释着优雅,就像是一株清新的百合,花香四溢,飘散人间。
是的,这样的女子,谁能不疼?谁能不爱?疼爱喜欢她的,又何止巴勒松一个男子?
1910年,这一年对于可可·香奈儿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她的人生在这一年里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不仅仅是因为亲人的离世,也因为她遇到了另一个男人。
他叫做亚瑟·卡佩尔,一个马球选手,一个上流社会的精英,一个与巴勒松也熟识的男人。
对于这样三个人错综纠结的复杂的关系,可可·香奈儿依旧想要通过自己的解释来掩盖事实:她说自己与巴勒松从未相爱,巴勒松不喜欢自己,自己也并不爱他。人们猜测可可·香奈儿这样说是想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一些,想用这样的方式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无论可可·香奈儿与巴勒松是否相爱,她还是从巴勒松的情妇成为了亚瑟的情妇。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爱情里更多的是甜蜜和悲伤的糅杂。可可·香奈儿在这个年华青春大好的时光里,还能遇到亚瑟这样的男人。
也许吧,巴勒松并不爱可可·香奈儿,不然与亚瑟在一起,可可·香奈儿也不会如此的满足。
这个马球选手,给了可可·香奈儿足够的爱与包容。他不会像巴勒松那样介意她的出身,介意她的卑微,不介意她过往的经历。单纯的,亚瑟只是想保护这个女人,爱这个女人,给她想要的一切。
彼此相识的第一个冬天,让可可·香奈儿终身难忘。相爱的人眼中只有彼此,一句早安,一句晚安,一句你在干什么,都是“我想你”的另一种翻译。每一天阳光升起,就想与爱人在一起浓情蜜意,哪怕不说话,只是静静的陪伴,都会让人倍感温馨。不需要朋友,只要彼此就足够。
而爱一个人,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你都会抱着欣赏的眼光。亚瑟与可可·香奈儿就是这样的互相吸引。曾经在穆兰的咖啡舞厅里,可可·香奈儿因为太过于瘦削而被人嘲笑,而现在,亚瑟欣赏他的这种骨感美。不仅仅是可可·香奈儿的外貌,她的直率与聪慧也让亚瑟欣赏,还有那适时的沉默。
对于亚瑟,可可·香奈儿曾经有着这样的回忆:“在培养我的过程中,他丝毫没有手软,对我的言行举止他总是指指点点:‘你太粗鲁了……你说谎……你错了。’”
这是指责,在从亚瑟的口中说出来,少了分严厉,多了分温柔。这就是亚瑟的高明之处,他想要改变可可·香奈儿,但他知道如果态度强硬,她是不会接受的,反而会闹得不欢而散,影响了彼此的感情。如果自己能够换个温柔的说法,可可·香奈儿便会欣然接受的,并乐意去按照自己的想法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全不会压抑与不悦。
聪明如亚瑟,可可·香奈儿不仅接受了他的责备,还称他为“深爱自己并且了解自己的男人。”童年对于关爱的缺失让可可·香奈儿在亚瑟这里找到了被爱的感觉,他就像是父亲,亦或是兄长,总之他给了可可·香奈儿家一般的温暖,最重要的是这种温暖始终如一。
遇见亚瑟,可可·香奈儿觉得这是上天给她最大的恩赐。然而,这个男人却充满着神秘感。
他的出身,他的童年,人们都不得而知,为何他明明是英国人,却来往于法国,为何他会以政治部长的身份参加法国的凡尔赛会议,人们也无从知晓。至于他的婚姻以及与可可·香奈儿之间的关系,人们就更加莫名其妙,想要一探究竟。
人们只能在仅有的故事里寻找蛛丝马迹:亚瑟是一个精明能干、玩世不恭的男人。而从可可·香奈儿的诉说里,亚瑟也是一个温柔体贴但却控制欲极强的爱人。
那个曾经与自己住在一起的巴勒松呢?此时的他,因为可可·香奈儿的离去而黯然神伤。曾经为了留住可可·香奈儿,巴勒松向她提出了求婚,然而可可·香奈儿拒绝了。不甘心的巴勒松在可可·香奈儿刚刚认识亚瑟的时候,再一次提出求婚,可依旧被拒绝。直到可可·香奈儿与亚瑟居住到一起,巴勒松才真真正正意识到,这个叫做可可·香奈儿的女人离开了自己。
虽然她只是自己情妇当中的一个,可还是有些恋恋不忘。
可叹爱情的力量如此无所不能,神奇而又伟大。对于巴勒松如此,对于可可·香奈儿与亚瑟来说也是如此。一段三角关系经历了漫长的纠葛,才在可可·香奈儿搬进亚瑟公寓的那一刻,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