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取道南郡治所郢(今湖北江陵),路经安陆(今湖北安陆),由安陆入今河南省境,由河南经商南、武关进入陕南。从湖北回咸阳,经武关、商县、蓝田,这是一条捷径。秦始皇由河南西南的豫鄂边境返回咸阳的捷径,谁知12年过后,刘邦正是由这条路线率义军经武关到达咸阳附近的灞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始皇的第一次东巡、南巡,就这样地结束了。
世界历史大事记
在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共和国摧毁迦太基,成为势力庞大的地中海新盟主。公元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尔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为该时期的繁荣作见证。
延伸阅读
南岳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止浦”的衡阳回雁峰(南岳衡山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南岳衡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岳衡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市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气势磅礴南岳衡山首峰回雁峰位于衡阳市中心,东临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邻蒸阳南路,北对中山南路。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蒸湘北路乘汽车行驶一个小时,从眼前闪过几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进入了南岳衡山核心风景名胜区。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南岳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衡山四时佳景”。
南岳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
5.博浪沙遇刺
时间公元前218年
人物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初春,秦始皇再次出函谷关巡行东方。他如此频繁的巡行东南,表明他对被自己征服的山东六国颇不放心,秦王朝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还不够巩固。
秦始皇出关东巡的路线,与上次相同。然而,当皇帝的车驾到达河南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南,河南武县城东南隅有“古博浪沙”碑)时,发生了一场突然的事件。
博浪沙地处黄河故道,这里虽无有高山密林,但却是杂草树丛密集,沙丘起伏,一片荒凉。春寒之中,柳枝刚刚吐芽。遍地枯草之下,早已有嫩芽破土而出。举目远望,大地已是斑斑点点。
秦始皇的庞大车队,从西土一路而来,马蹄声、车轮声伴随着马铃声由远而近。遥望驰道的上空,笼罩着黄尘。巡行车队是由皇帝的乘车、副车等所谓“安车”和侍卫人员乘坐的“高车”(即兵车),以及其他所谓“属车”所组成。80余驾车马一字形沿驰道行进,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在曲折起伏的沙丘之中。
这是秦始皇即皇帝位后连续的第三次大举巡游。前两次巡游帝国的西北与东南,旅途上并没有发生过危及皇帝安全的事件。这次出函谷关不远,车队刚刚走出韩国故地,进入原魏国的东界。数年前这一带还发生过反秦的叛乱。在这里,秦始皇又一次遇刺,差点丧了性命。
刺客是张良和一位大力士。张良的祖先是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曾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曾任韩厘王、悼惠王的相国。父亲张平在秦灭韩的前20年病卒,张良因当时年少而未在韩国担任官职。韩国被秦灭亡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家产很丰。张良痛恨秦王灭韩,为给韩国报仇,他在弟弟病死时也顾不上安葬;为寻求刺客刺杀秦皇,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张良曾到淮阳学礼,又东游拜见隐士沧海君,后来,张良果然得到一名大力士,能投掷120斤重的铁椎,所掷无不击中目标。这位未能给后世留下姓名的大力士,向张良表示愿意为刺杀秦始皇效死,张良便策划了这次刺杀,刺杀地点选择在原韩魏两国交界的黄河故道。
袭击地点的选择,张良更是煞费苦心。经实地勘测,张良选择了驰道面东的向右急转弯处:当秦始皇的专车行至这弯路转角时,专车将在前后兵车上卫士们的视线中有暂短地消失,专车的左侧将暴露在卫士们力所不及的空间。从这里袭击秦始皇专车,不但易于下手,也便于及时撤离。何况转角路基之下的树丛很密,光线暗淡,便于事先的埋伏。行刺地点的选择是高明的,使得击中目标和安全撤离这两大预期目的均能容易实现。为安全起见,张良于行刺失败后,远离韩国,改名更姓,藏身于下邳。张良与刺客的安全转移,除了计划上的周
密之外,还得力于韩国百姓的保护。当时在韩国乃至于山东六国的百姓之中,反秦情绪一直是比较强烈的。
刺客没有捉到,全国范围的大搜捕令为期是10日,博浪沙事件后秦始皇东巡的目的地是上年巡视过的之罘与琅邪,并在之罘刻石歌颂功德,然后到达琅邪,由琅邪取道上党而还。秦始皇为什么仍把渤海之滨的之罘与黄海之滨的琅邪做为第三次东巡的目的地并由琅邪取道上党回咸阳,这很可能与秦始皇寻仙求药的急切心情有关。然而,他这次东游海滨并没有得到可以使他高兴的消息。
秦始皇在归途中曾经“过恒山”。恒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与山西省接壤处,为“五岳”中的“北岳”。在恒山,秦始皇没有刻石颂德。
过恒山后,秦始皇沿漳水河谷“从上党(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归”,返回咸阳,第三次东巡至此结束。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拨攻占了意大利南部的坎尼城。坎尼是罗马的重要粮仓,如果失去坎尼城,罗马将陷入更大的困境。因此,罗马决心全力夺回。是年8月2日,在坎尼城附近的平原上,汉尼拨与罗马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史称坎尼会战。这次会战,罗马将所有的部队,即步兵8万,骑兵6000全部投入;迦太基军投入了4万步兵和1。4万骑兵。从力量对比来看,罗马军占绝对的优势,这个优势体现在步兵数量上,而迦太基军则在骑兵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
延伸阅读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静候风声。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张良拜师图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6.东临碣石
时间公元前215年
人物秦始皇
牐
牐牪├松衬鄙笔录使秦始皇的心情非常恶劣。回到咸阳后,他仍然长时间闷闷不乐。就这样,他在咸阳深宫中蛰伏了两年多,再也没有兴致提起巡游的事情。到了第三年,即公元前215年
(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的车队再次离开咸阳,巡行帝国的东北及北方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