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可怕的犹太人 伍豪 > 第七章 现金主义金钱至上(第2页)

第七章 现金主义金钱至上(第2页)

斯瓦罗斯基家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他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为保住公司的大利益而接受了他提出的全部桌件。

对法国军方,他充分利用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斯基家接受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予以接收。”

法军哑然,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接收美国人的公司是毫无正当理由的,况且美国对于法国来说,是惹不得的。

以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轻松自在地赚取销售额的10%的利润。

罗恩斯坦的致富,是国籍帮了他的大忙,以美国国籍为发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国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赚取大钱!

犹太人就这样。

国籍也成为赚大钱的媒介。应当留意,生意无禁区既指交易内容上无禁区,也指交易对象上也无禁区。

犹太人作为一个世界民族,她独立于世界划分为多少个意识形态势力范围之外,只存在一种意识形态——耶和华上帝及其律法。所以,尽管二战前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热火朝天,美国犹太人与苏联犹太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照样做生意,充其量再请上一个瑞士的同胞。难道各国政府对家庭内部的交易活动也要干预吗?

所以,对犹太人来说,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第二重要的事还是赚钱。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大把大把地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而从来不会在乎这钱是从哪儿来的。这种金钱观,有时难免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当然,这只是少数的一部分人,大多数的犹太商人是合法地大赚其钱,他们知识面广博,反应敏捷,判断准确,靠自己的智慧赚取金钱。

3.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犹太族群里巨贾富商辈出,这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勤奋外,与他们早期的金钱观念的教育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犹太小孩从小就与两件事频繁打交道:一是劳动,二是金钱。

小孩每天帮助大人在院子里锄草,给10美元报酬,早晨起早拿牛奶,给2美元。根据工作量来付酬金,孩子长幼不论,同工同酬。

犹太人不论年龄大小,只按劳动能力给钱。

这一观念已为西方人所接受。公司里的职员和工人实行效益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工作相同,质量相同,20岁的年轻人与40岁的中年人拿相等的工资。干活多的贡献大的多拿。

犹太人很早就把这些基本概念弄得清清楚楚。这就培养了犹太人的良好习惯:热爱劳动,喜欢金钱。

早期金钱观念的教育让犹太人赢得了“天生金融家”的美誉。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小就是接受了这样的教育。

洛克菲勒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里,他的父亲较为传统,经常用《塔木德》里流传的犹太教育方式教育他的几个孩子。从四五岁开始,父亲就让他帮助妈妈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花钱。他们还把各种劳动都标上了价格:打扫10平方米的室内卫生可以得到半美分,打扫10平方米的室外卫生可以得到一美分,给父母做早餐得到12美分。他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不给他零花钱了,告诉他如果想花钱,就自己挣!

年少的洛克菲勒经常在农场帮父亲干活。他帮父亲挤牛奶,跑运输,他们把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量化,都算好账。他把自己给父亲干的活都记录在自己的记账本上,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和父亲结算。每到这个时候,父子两个就对账本上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开始讨价还价,他们经常会为一项细微的工作而争吵。

6岁的时候,洛克菲勒看到有一只火鸡在不停地走动,很长时间了也没有人来找,于是就捉住了那只火鸡,把它卖给了邻居。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认为这样是亵渎了神灵,而父亲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认为他有做商人的独特本领,而对他大加赞赏。

有了这次经历,洛克菲勒的胆子大了起来,不久他就把从父亲那里赚来的50美元贷给了附近的农民,他们说好利息和归还的日期之后,到了时间他就一定准时去讨要。贷款到期时洛克菲勒毫不含糊地收回了53.75美元的本息。这令当地的农民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一个小孩居然有这么好的商业意识。

早期对商业的敏感帮助了洛克菲勒事业的一帆风顺,甚至他一生中重要的几次行动和日后的经营风格在他早年就能看到端倪。

有了孩子以后,他也把这套办法教给他的子女。在自己的公司,他拒绝他的儿女们进入,即使是他的妻子,他也极少让她进入公司。除非有什么急切或者特别事情。

有一次,15岁的二女儿玛利亚因为有事情找他,于是去了他的办公室,恰巧他出去办事不在,等他回来,知道了玛利亚进过他的公司,惹得他居然在家里少有地大发雷霆。这就是洛克菲勒式的教育方法,因为他要让他的子女们知道一切要靠自己的奋斗去获得,而绝不要因为自己是富翁而让他们有任何的依靠。在他的家里,他搞了一套完整的虚拟的市场经济,洛克菲勒让自己的妻子做“总经理”,而让自己的孩子们做家务,由自己的妻子根据每个孩子做家务的情况,给他们零花钱;他的整个家似乎就是一个公司。

洛克菲勒还让他的孩子们学着记账,他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觉的时候必须记下每一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小汽车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地一一记录。而且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查看孩子们的记录,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让孩子们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那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就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就从下次的劳动报酬中扣除5美分。洛克菲勒询问孩子花销但绝对不干涉,让孩子们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他们的父亲看。

洛克菲勒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他在厨房里摆放了6个杯子,杯壁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杯子里面装的则是孩子们一周用的方块糖。如果哪个孩子过多地贪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块糖的时候,他则只有喝苦咖啡了。如果想要得到糖,那就只有等到下周父母发放了。经过这样的几次训练,孩子们都知道了有节制的生活是有好处的,而如果随便消费自己的东西,消费完了等待的就只有苦味了。

犹太人早期的金钱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这种教育是对孩子知识结构的完善的方式,它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和基本的理财技巧,这种教育最务实、最实际,它能够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关于金钱与财富的问题。

对孩子从小正确金钱观念的教育增强了他们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在犹太人的财商教育思维里面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个人的一生是其规划的范围,个人追求,个人资源,都有理性规划,其最高目标是幸福的一生,金钱观念是其规划的总体理论。

犹太人这些早期的金钱观念的教育让他们很早就知道怎么投资、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这些为他们日后的成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4.唯有现金是最实在的

犹太人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渗透在他们的生意理念当中,即只有现金才能说明问题,这就是现钞主义。犹太人的现钞主义的生意经,在日常生活及交往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如果你与犹太商人在做生意,就明白他们对交易另一方的评价。他们的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今天那个人究竟有多少现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公司的态度是,“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值多少?”总而言之,他们的焦点是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因而他们做生意时一般进行现金交易。他们认为纵然交易的对方,在一年后确能变成亿万富翁。亦难保证他明天不发生异变。在缤纷复杂的社会中,有谁知道明天如何?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在变,生意场上只有现金是眼前的现实,这是犹太人的信念。

有一家犹太人的小餐馆的墙壁上贴着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够借,怕借了你便不再上门。”说白了,就是“现金交易,恕不赊欠。”然而其言语却很婉转。其实,这小餐馆的一杯酒才几块钱,但却为何绞尽脑汁编出这样的歌谣来拒绝顾客的赊欠呢?答案很明显,如果小餐馆允许顾客赊欠,其中的利息势必自己承担,换言之,自己所得利润必然被这部分利息所侵蚀。再者,小本经营的生意,如果赊欠太多,必将影响餐馆的资金周转,甚至使酒店陷入困境。

有一个犹太富翁知道自己快要去见耶和华了。他把城内的亲朋都叫到病榻之前,拿着一只硕大无朋的大枕套,郑重地口述遗嘱:

“请把我的财产全部兑换成现金,用一部分钱买一张全城最贵的床和一张全城最贵的毛毯,然后把剩下的钱塞进枕套。我要枕着我的钱在天堂好好休息休息。”

亲友们一切照办。

富翁目睹一切,心跳悄悄地停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