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男孩教育父亲的重要性 > 第五章 学会做人塑造男孩优秀的品质(第1页)

第五章 学会做人塑造男孩优秀的品质(第1页)

做事先做人。男孩的发展和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智力因素固然重要,美德因素也不可或缺。家庭教育的根本是教会孩子做人,父母要帮男孩从小播下美德种子,成功必将伴随男孩一生。

学会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古语说的都是感恩,但现代文明社会里,孩子对感恩却似乎有点陌生。有人曾不解地问教育专家,现在为什么有不少不知感恩的孩子呢?父母给了他生命,供他吃,供他穿,供他住,但是孩子却不知回报,不懂感恩,实在让人费解。甚至有些孩子觉得父母生下我,就得为我付出,这便是他们的逻辑。是什么造成孩子不懂得感恩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显得过于伟大、过于无私、过于自我牺牲。过度的溺爱让孩子在家庭中养尊处优,什么都得要最好的。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溺爱,才养成了不知感恩的习惯。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爱,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独占意识很强,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甚至争名夺利,做损害他人的事。想象一下,谁愿意与这样一个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的人交往呢?不懂感恩的孩子,在日后成长中会遇到比一般孩子多很多的困难。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逐渐认识到生活中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

感恩节那天,我收到了很多朋友有关感恩的短信,我觉得自己应该对身边的人说些感恩的话。回到家,我对先生说:“谢谢你一直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又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感谢您二老帮助我们买菜、做饭。”随后我又对儿子说:“感谢儿子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大家虽然感到这种方式很新奇,却都很高兴收到感谢。

接着,我又问儿子:“你感谢妈妈什么?”

他趴在我的耳边用悄悄话的方式说:“谢谢妈妈给我洗衣服什么的。”

我接着启发儿子:“是不是还应该对其他人说些感谢的话呢?”

儿子听了,赶紧跑到爸爸和爷爷奶奶身边,小声说:“谢谢爸爸开车拉着我到处玩儿。”“谢谢爷爷和奶奶,你们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很辛苦。”

“是不是还要感谢一下的老师呢?比如……”在我的启发下,儿子说出了一连串的感谢:

“感谢Y老师教我学数学。”

“感谢Z老师教我学语文。”

“感谢L老师教我学英语。”

后来,我在儿子的日记本里发现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感恩节,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男孩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家中父母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孝顺长辈。当男孩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他就会更加牢记感恩的做人原则。

然而,感恩教育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进行。如果父母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男孩,那么他们也就无法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让男孩学会感恩,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而不是忘恩负义。从而让男孩生活得更富有、更美好。

感恩是阳光,是雨露,是头顶永远晶莹闪烁的星辰,也是父母首先要教会男孩的一种做人美德。应该这样说,父母对男孩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男孩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教育男孩学会感恩呢?

第一,培养男孩感恩从父母开始。

父母是男孩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男孩对父母的爱,有助于男孩形成一种良好的爱别人的习惯。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很饿,还是应该让他等妈妈做完菜一起吃;大家一块儿吃水果的时候,让他把最大的那块留给爸爸,因为爸爸工作很辛苦;奶奶腰疼,就让他给奶奶捶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爱别人的能力,其实并不是件难事。

第二,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想要造就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就必须是懂得感恩的人。如,要想孩子懂得孝敬自己,就必须对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祖父辈孝顺,给孩子做好示范。

第三,在男孩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

在男孩心里撒下什么样的种子,以后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可以多给男孩讲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让男孩明白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忙的人。平常可以多带男孩去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些吃的;为家庭困难的小朋友捐款;看到左邻右舍有困难就主动帮助他们;让孩子爱护身边的小动物,等等。

第四,让孩子适当地体验“失去”。

如让孩子失去父母给他的某些帮助,而让他自理,让孩子自己做些家务事等。让孩子在经历生活中的点滴事情的过程中,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感恩。

第五,学会保护男孩的善行。

男孩小时候往往没有什么金钱观念,他会把家长给他买的昂贵玩具送给别人,也许原因就是那个小朋友没有。父母可以耐心地询问孩子原因,也许他会说,那个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没有给他买玩具,所以才送给他。这个时候,要是父母只知道叫孩子去把东西要回来,那孩子的善心可能要被你打击了,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播下“孝”的种子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孝”。“孝”这个字,对我们这一代孩子来说,也许分量并不重,但它曾一直是中国社会推崇的最高道德,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多少孝子孝女!但当时那种“孝”,是以子女丧失自我为代价的,有的孝子孝女甚至不惜自残自虐。这样的“孝”打着封建伦理的烙印,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就猛烈地抨击过这种有悖人性、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式的“孝”。

但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今天,就不需要“孝”了吗?其实,“孝”在今天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孝”应该是我们一种本性的需要。你见爸爸妈妈服侍奶奶,就自然而然想到帮爸爸妈妈做点事,让爸爸妈妈喘口气;你想过没有,你怎么会产生这种想法的?

你似乎想感激爸爸妈妈什么……对了,孩子,这就是产生“孝”的真正基础。人非木石,每个父母都会全心全意去爱自己的子女;同样,每个孩子目睹父母如此为他操劳,自然想知恩图报,于是,感激之情就升华为“孝心”了。

所以,“孝”是人的一种本性,绝非如封建时代的“孝”那样是一种高压,单向的、强制的,不孝则被视为是遭天打雷劈的大逆行为;而只有当“孝”成为人情感中的一种自然需求时,它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双向的幸福。爸爸服侍奶奶,奶奶自然感受到了天伦之乐;爸爸呢,既是对奶奶养育爸爸的感激,自己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巨大满足。

这就是新旧之“孝”的本质不同。可惜的是,现在有不少孩子,他们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却不知道感恩,反而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有的甚至动辄向父母发火。他们的这种行为,既伤了父母的心,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成成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十分孝敬父母。其实,在成成很小的时候,也是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孝顺。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成成。

那是一个星期天,爸爸买回来一台液晶电视。成成围着电视机高兴地转着、跳着,别提有多开心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爸爸真好!爸爸真好!”然而,爸爸却要将电视送给爷爷奶奶。成成生气了:

“咱们家里只有一个破电视,你却把新的给别人。”“儿子,你说什么?什么别人?”爸爸生气地瞪着成成问。

见爸爸如此严肃,一点都没有商量的余地,成成说道:“我再也不理你了。”说完转身跑开了。爸爸知道自己态度有些生硬,赶紧追上成成,对他说:“儿子,你还小,爸爸妈妈还年轻,以后我们什么样的电视都能买到。而爷爷奶奶老了,应该让他们先享受,你说是不是?等以后有了比液晶电视更好的电视,爸爸一定给你买,好不好?”成成听了点点头,还和爸爸一起把电视送到了奶奶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