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母亲教育女儿视频 > 第六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第1页)

第六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第1页)

经过金融危机的折腾,世人这才发现,财商是如此的重要。较早的对孩子进行系统性的、长期且又持续的财商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那些经济独立、会理财的女孩身上总是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关于金钱,家长要自小对女孩进行正确引导,让女孩成为“小富翁”。

培养正确的储蓄观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每个孩子都是小财主,平时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少,逢年过节的还会收到不少红包,而且过年分给孩子的压岁钱“红包”也越来越大。据调查,有80%孩子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有5%孩子的压岁钱超过5000元。对于这部分的额外收入,很多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妥善地支配,所以面对孩子的这部分钱,家长大多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采取完全的民主,不干预孩子对这些钱的使用,另一种就是没收大部分代为管理。难道就只有这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么?

其实父母采取这两种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孩子太小,对于金钱也没有什么概念,只有少数孩子头脑中有存钱的概念。如果家长不帮着孩子管理这些钱,那这些钱的下场会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拿破仑·希尔指出,对所有的人来说,存钱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在生活中,他们都以积蓄钱财为荣。举个例子,如果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如果每天储蓄2美元,10年、20年后,很容易达到100万美元,虽然每天存钱的数额不是很大,但是加上时间的话,这笔钱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会得到利用,也会由此得到更多的赚钱机会。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

“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要存钱。”阳阳信誓旦旦地向妈妈保证。看来这次阳阳是认真的,把话说得那么铿锵有力。爸爸在一旁听到了,忍不住跟她开玩笑说:“宝贝女儿啊,你这是第几个‘今天’了啊!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爸爸可是不相信你了!你啊,这次还是存不住钱的。”

“哼,爸爸你小看人!我就要努力存钱!我一定能把钱存住。”阳阳自信地冲爸爸嚷道,这次一定要让爸爸刮目相看,不能再失败了。阳阳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妈妈看父女俩在一起斗嘴,为了给女儿信心,就嗔怪道:“阳阳,别理你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会存住钱的!”

第二天,阳阳就动手把储蓄罐的取钱口用透明胶带封住了,这么做纯粹是为了防止自己手又痒痒,会忍不住去拿钱用。

坚持了一个星期左右,阳阳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偷偷地把胶带撕开,从储蓄罐里面拿出了一元钱来买雪糕吃。心想反正只是一元钱,爸爸妈妈又不会看出来。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阳阳今天取五角,明天拿出一元,没过一个星期,阳阳的储蓄罐里又空了。看着空空的储蓄罐,阳阳惭愧不已。

家长要知道存钱纯粹是习惯的问题。人都是经由习惯的法则来塑造自己的个性的。任何行为在重复做过几次之后,就变成一种习惯。而人的意志也只不过是从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成长出来的一种推动力量。只要孩子养成了存钱的习惯,那么即便是家长不对她进行监督、提醒,她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理财投资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家长应该积极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不要光压制孩子不让他花钱,也不能放任孩子花钱。平时,要教孩子学会储蓄,要创造时机让孩子知道投资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投资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未来的社会,只有学会了储蓄,孩子才能养成节省“自己的钱”的习惯;只有学会了投资,孩子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率先学到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呢?

第一,告诉孩子钱能带给她什么。

也许你的孩子正梦寐以求希望得到一个漂亮的新书包,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给孩子一个漂亮书包的广告彩页,贴在她的床头或者房门上,孩子这样每天看着自己的“目标”,会大大增长自己的储蓄热情,为了很快得到它,孩子便会更自觉地积极储蓄了。当她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愿望后,就会发现储蓄的好处,而且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第二,让孩子有钱就要存。

有时我们发现,如果手里得到了一笔钱却没有及时存起来,最后便会发现,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根本就没有再存起来的必要。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及时把钱存起来。

为了鼓励孩子存钱,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她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会觉得自己变得重要了,跟以前不一样了。有了存折还能让孩子充分理解钱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取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钱,把它存在银行里。以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第三,和孩子一起制订明确的消费计划。

只有明确孩子的消费计划,孩子才会自觉地想到要储蓄和投资。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消费理性化,也能锻炼孩子的财商,增强孩子对金钱的掌控能力。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平常的花销,计算出每天可以节省多少钱,将这些钱存起来,也可以根据孩子要买东西的价格,定出每天应存多少钱。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或半年)父母需检视孩子的财务状况,若孩子确实做到了,可以颁发一笔“量入为出”奖金,或是增加一点零用钱作为鼓励,让孩子存钱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大家都在奢望财务自由,但是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实力,一个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财务自由。拿破仑·希尔指出,要想逃避这种自由被剥夺的无期徒刑,唯一的方法就是养成储蓄的习惯。所以,家长一定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引导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不要让孩子的储蓄罐“饿死”!

零花钱给多少合适

现在的女孩都是家里的“小公主”,不但有父母疼,还有爷爷奶奶亲,简直就是生活在蜜罐子里。零花钱用完了,即使父母为了约束孩子,用完就不给,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众多的亲友也会因为对孩子的宠爱,偷偷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因此,女孩手中的零用钱多了,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也随之增多。父母如果不严加管教,孩子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毕竟现在的孩子得到零用钱太容易,既然来得那么容易,花掉也就不会心疼,自然谈不上珍惜零用钱。当孩子花钱越来越厉害的时候,父母这才觉醒过来是不是太晚了呢?女孩越大越能花钱,相信这话没人会反驳。长大了,知道爱美了,总是在不停地买衣服、买化妆品,而且她们花钱不心疼的劲头儿完全可以用一掷千金来形容。

其实,家庭的物质条件好了,家长一门心思地想让孩子尽量过得舒服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口袋里零花钱不断,这本无可厚非。如今随便从一个孩子的身上掏出50、100元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女孩手里的钱多了,也令人担忧。据报道,我国大城市中有95%的女孩有吃零食的习惯,而且大多数女孩对那些所谓的“垃圾食品”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力。除了这些,孩子之间攀比穿戴,不惜重金购买高档服装,互送贵重礼物,这种现象也日趋严重。出现这种局面,是家长想要的么?

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拥有的财产难以计数。但是老洛克菲勒每个月才给孩子几美元的零花钱。有人问他:“你有这么多钱,为什么对儿子还要如此吝啬?”洛克菲勒回答说:“这不是吝啬,而是责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让他从小就知道钱来之不易。只有养成节俭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所以,即便是给孩子零花钱,家长也要注意分寸,更要引导孩子合理正确地使用零花钱。

周日早上,妈妈叫陈静起床,匆匆吃过早饭,陈静就开始收拾文具准备写作业。一边拿着书本一边跟妈妈说:“妈妈,给我20元钱!”“静静,怎么又要钱啊?我周三不是刚给你20元钱零用钱吗?”妈妈疑惑地问道。

“妈妈,20元钱哪儿够用啊,才几天就花没了!”陈静随口说道。“好,20元不够花,那你跟妈妈说说你这钱都花哪儿了?”妈妈听女儿说话这么不认真,严肃地说道。

陈静见妈妈认真了,心里开始紧张起来,自己的钱到底花哪去了呢?想了半天,陈静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自己的钱花去哪了她倒真没什么印象了。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在钱上委屈过自己,所以钱花多少花哪儿了,她自己从来不记得。

妈妈见女儿沉默,就严肃地说:“你要是不说出上次的20元钱花哪儿了,这次就别想要那么多零用钱了。”

“妈,我无非就是买点零食,买点文具,买点玩具,给同学过生日什么的!你让我说清楚,我还真不清楚!”陈静望着一脸严肃的妈妈只有实话实说了。

看着花钱大手大脚的女儿,妈妈想,如果再不教育她怎么合理使用零花钱,那将来再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可就难了。于是,妈妈就帮陈静制订了一个“零花钱使用规则”,让女儿严格按照规则走,每周给的零花钱也是固定的,花光了就没有了。这样在妈妈的帮助下,陈静花钱再也不大手大脚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生活在富裕国家比利时的孩子们,从八九岁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在比利时,孩子们经常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绝不会迁就孩子的。在比利时家长们眼中,零花钱是孩子初学理财的工具,而不是单纯提供物质享受的条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