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做人的糊涂哲学句子 > 第8章 匿壮显弱以柔克刚(第3页)

第8章 匿壮显弱以柔克刚(第3页)

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在生活中以上方法也很有用。比如交友,找合作伙伴等,精明外露,咄咄逼人者往往使人畏而远之,而貌似傻气的人往往容易引起别人的结交愿望,因为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放心。能干的男人一般不喜欢女强人,也是这个道理。而为了使自己不引人注意,不成为出头鸟。还要常常装点糊涂,尤其是在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上,不要外露精明。以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古人去:“示弱取胜,其大智也。”

把自己的优势藏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使对手上当,放松警戒,从而迷惑对方,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人所共知,山外有山楼外楼,强手之上有强手。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沧海桑园,世事变幻,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永远处于一个优势的地位。如果遇上了一个强于你的对手,请记住:弱,也是取胜的法宝。

糊涂哲学:

佯装迟钝,示人以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摩察系数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力量,这是做人的一种手段,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4.软硬兼施,四两拨千斤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共同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爆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蒙蒙,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地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

杜月笙,旧中国上海滩著名的流氓大亨,十里洋场的“第一号闻人”和“工商界巨子”。其权势之显赫,甚至敢于在“太子”头上动土。

1948年夏,为扭转全国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蒋杰石特派儿子蒋经国督导上海地区经济管制,并组成了逮捕不法之徒的“打虎大队”。恰在这时,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因私自套汇港币45万元,被蒋经国查获。蒋经国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了杜维屏,这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震动。

对杜月笙来讲,从来只有“损”人,没有被人损过。对于蒋经国的下马威,杜氏门徒建议“老师”给蒋经国点颜色看看,让这位“皇太子”知道上海滩不是新赣南。但杜月笙却不动声色,既不向主管方面求情,也不跟亲朋故旧诉苦,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国法之前,人人平等,杜维屏果若有罪,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救他。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他一个,又有何妨?”其实,杜月笙暗中却在窥探着反击的机会。

一天,蒋经国把各业巨头约到浦东大楼,准备对杜月笙施加新的压力。杜月笙明知是“皇太子”摆的“鸿宴”,却不便“拒邀”,会议一开始,蒋经国即正色道:“对这次币制改革,上海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者很多,但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投机倒把,屯积居奇,兴风作浪,影响国计民生。本人此次进行经济检查,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放,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以法办。”

蒋经国的话显然是讲给杜月笙听的。岂料他的话音刚落,杜月笙立即发言:“我儿子违反国家的规定,是我管教不严,我把他交给蒋先生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在囤积的货色方面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亲友的物资登记查封,也希望蒋先生能一视同仁,把扬子囤货同样子以查封,这样才服人心。”杜月笙还软中带硬地说:“倘若蒋先生吃不准,我可以陪你检查。闲话一句,我身体有病,不能多坐了。”说完离座而去。杜月笙的发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语惊四座。工商界巨头们不禁暗中佩服这位大亨。杜月笙竟然软硬兼施,“皇太子”自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即表示“扬子”如有犯法行为,决不宽恕。

顿时,“扬子囤货案”弄得满城风雨,街谈巷议,纷纷嘲讽蒋氏家族的丑闻。扬子公司原是一家“皇亲国戚”公司,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孔少爷凭着他是蒋杰石的外甥,根本不把“打虎大队”看在眼里。但杜月笙先发制人,蒋经国又不能按兵不动,遂下令查封了“扬子”之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小姨妈宋美龄求援,哭诉蒋经国自相残害手足的举止。宋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又搬出了蒋杰石。蒋杰石听罢原委后,不禁埋怨起儿子来,认为他毕竟出道不久,怎么假戏真做,打“虎”打到自己家族头上来了,结果,扬子一案不了了之,杜月笙的三公子也早在此事了结之前出了监狱。

杜月笙这招软硬兼施,以牙还牙实在是“辣”呀。

事业上,软硬兼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荆州就充分运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而且运用得非常高明。诸葛亮是运用武力占据了荆州,但是他非要和东吴说是暂借荆州,这就是软的一手,用这一招给东吴以幻想,让他们以为还能够通过和平手段取得荆州,所以难以下决心和刘备、诸葛亮动武。可是当东吴催讨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又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赖着不还,另一方面又威胁动武,把东吴弄得打不是,不打也不是。运用这一手,诸葛亮达到了长期霸占荆州的战略目的。

软与硬,作为一种策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结合都不可偏颇。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应当和颜悦色,与人为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和和气气的相处。当然,工作生活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只要不是很尖锐,更多的还是相安无事。所谓凡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温和态度和常用退让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温和的手段都灵验,社会上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得寸进尺,把妥协退让当成软弱可欺。你越是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他越是不依不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了。

《水浒传》中大相国寺菜地中的一群泼皮无赖就属于这样一种人。他们整天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以到大相国寺的菜地中偷菜为生,还欺负寺中的和尚。鲁智深知道后,原本还想好好给他们讲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他们欺负鲁智深是新来的,又不了解他的底细,想一来就给他一个下马威。结果一群人被鲁智深打入了粪坑,吃了大亏,最后终于服了软。如果鲁智深还是像以前那些管理菜园的和尚一样,没有一些拳脚手段,把这帮人打得服服帖帖,最后那就只能自己吃亏。

在人的交往活动中,软与硬的两手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如果有所偏倚,自己便要吃亏。为人不能太软,那样会给人以废物点心的感觉,都觉得你好欺负,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会经常受到别人举止、言语、态度的戏弄与伤害。由于人性中有着天然的缺陷,人们总多少有点欺善怕恶的毛病。因此,人可以温和,但不可以软弱。

然而我们也不能走到事物的反面,不可以总是态度强硬,好勇斗狠。一个人太强硬,必然使人觉得他头角峥嵘,浑身是刺。这种强硬积累到一定限度,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以至于弄得千夫所指,触犯众怒,到时候谁也救不了你。

在平时人们更多的还是要软硬兼施,因为生活是复杂的,人们的心情是多变的,在不同的事情上,人们会采用不同的态度和策略。所以,我们还要表现得灵活一点,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用多样的方法。涉世不深、初人社会的人,或者过分软弱、过分善良,或者是态度固执、目空一切,因此更有必要了解软硬兼施的效用,心理上有点软硬两手交替使用的谋略与机变。

糊涂哲学:

软与硬,作为一种策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场合,不可偏颇。从理论上讲,软,体现友善、涵养、通情达理;硬,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还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只要运用得当,还是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美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的。

5.以进为退,以退为进

当前面的路被一座山挡住,我们只能绕过去。这样虽然要多走一些路,但却能保证到达目的地。

因此,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不懂得后退是不行的。后退是一种策略。不懂得后退的人,往往难以达到目的,还可能碰得头破血流。

几个月前,一位同事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他的小孩最近数学成绩大滑坡,气得他一连数顿都没吃好饭,来问我该如何办。我问他是何种原因导致这种局面。他说也并非孩子不刻苦用功,老师的作业每天使孩子累得连自己心爱的足球赛也无法看,体育锻炼的时间更不用说了。可这孩子对戏剧艺术挺感兴趣,无论什么时候一谈起京剧便能脱口而唱出,而且其嗓音也是极其出色的。但孩子的父亲认为,在目前社会学京剧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对这孩子的兴趣横加指责而不去鼓励他自由发展。听他这么一说,我颇感兴趣。好一个急于事功,只求成而不愿败的父亲!

后来,我建议他必须退让,不能强逼孩子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逼他放弃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欢乐、痛苦、失败,当然,最终他肯定会找到自己的成功!

果不出所料,过了几周,同事跑来告诉我说他孩子参加了业余京剧班,进步很快。同时,学习也得心应手,心理压力被去掉了,似乎前边的路很宽,也很轻松。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自古以来,人的进退,原来就不是件容易处理的事,尤其是“退”字,但是不管个人的主观愿望如何,只知进不知退。

后退是为了造就自我进取的资本。身处竞争时代,首先应要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