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做人要糊涂的句子 > 第10章 随机应变与时俯仰(第3页)

第10章 随机应变与时俯仰(第3页)

到仰光的第一天,王意意和赵忱忱悠闲地走在大街上。王意意看到一个长得很瘦的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用双手提着一个笨重的包,艰难地往前挪,便上去帮忙抬着。

“姐夫你妈来啦。”小姑娘说。

“……”王意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说好。

“姐夫你妈没来我来啦。”赵忱忱见王意意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替她回答。

小姑娘一个劲地点头。

王意意对他俩的对话不解其意,正要问赵忱忱,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一辆红色小轿车在她们身边“嘎”然停下,车上下来一个缅甸老头,看上去挺急的样子。对赵忱忱用缅语叽哩哇啦地说着什么。赵忱忱将宿舍的钥匙和一张用中文和缅文标注的仰光市的交通图交给王意意,说了声:“我有个急事要办,你先逛逛,不想玩了就叫个出租车回去休息,晚上再带你出去好好玩玩。”就急匆匆地上了那辆轿车。

“老马对面。”那个缅甸老头也上了车,向王意意招招手,轿车喷着一屁股尾气驶走了。

那小姑娘又对王意意说:

“你真缺德!”

王意意听着很不舒服,不由的愠色浮起脸颊,欲发火,想到这是在外国,也就作罢。但她不想再帮那小姑娘了,“哼,我帮助你,你还说我缺德!”王意意在心里唧咕着,便放下帮小姑娘抬着的包,欲去拦出租车。

“小猫,小猫……”一个背着大包,两只手都拿着好几瓶香水的男人冷不丁拦住了王意意。王意意不由地吓出一身冷汗。

她朝那个男人看了一眼,从他的眼神里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恶意,心稍微地定了定,也就没理他走了。这时,王意意一点逛街的兴致也没有了。

一辆空载的出租车驶来,王意意招手拦住了这辆车。

“你勾引我啦?”出租车停下,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他打开车门说。

“……”王意意白了司机一眼,心里说:“谁勾引你啦!就你这模样,这把年纪,我看得上你?”她稍迟疑了一下,司机下车来,热情地打开轿车的后车门,示意让她上车。王意意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上了车。

她指着地图比划着让司机将她送到她的住处。老司机知道她是外国人,点了点头,一溜烟把车开到了王意意的住处附近,付钱下车后,王意意就匆匆地往住处走去,路过一家饭店,一个小伙子窜到她跟前,对她说:

“小猫,特别傻,特别傻……”

“我傻不傻关你什么事?”她不理他直往前走。小伙子跟在后面,还不停地说着:

“小猫,特别傻,特别傻……”

小伙子的纠缠,王意意很生气。她回到住处,再没有心思在缅甸游玩了,便收拾自己的东西。晚上,赵忱忱回来了,她向赵忱忱提出要他为她买飞机票,她要回国。赵忱忱连忙问是怎么回事让她刚来就要回去。她把赵忱忱离开后她在街上受到缅甸人的“嘲笑”、“戏弄”的经过说了出来。赵忱忱听了哈哈大笑,笑得她前仰后翻,眼泪直往下流。好大一会,赵忱忱的笑才收住了一些,对王意意说:

“快把东西放好,你误会了他们的话。我把中缅语言语音与语义的区别说给你听,你就不生气了,就不会要求回去了。”

赵忱忱向王意意介绍:缅甸是中国的近邻,但语言却大不一样。有些缅甸语的语音与汉语差不多,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姐夫你妈来啦。”这是一句道谢的话,一般回答:“姐夫你妈没来我来啦。”表示不用谢的意思。“老马对面。”是再见的意思。“你真缺德!”意思是“你真漂亮。”“小猫,小猫……”是对年轻姑娘的称呼。缅甸人称小孩为“阿狗阿猫”,称没结婚的小伙子为“小狗”,称没结婚的少女为“小猫”,“中狗”、“中猫”则是对中年男女的称呼,“老狗”、“老猫”是对老年男女的称谓。“你勾引我啦?”是出租司机对王意意说“你好吗?”王意意应该回答:“互相勾引啦”,意思是“大家都很好”。缅甸语中,“早上好”说成“美国喇叭”,称司机师傅为“高血压”。那个小伙子跟在王意意身后一个劲地说“小猫,特别傻,特别傻……”意思是问:“小姑娘,吃饭,吃饭……”他在为饭店兜揽生意,招揽客人。

说完了,赵忱忱问王意意要不要走了,王意意也觉得很有趣,笑吟吟地搂着赵忱忱亲了一口,摇了摇头。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如果不“入乡随俗”,那将寸步难行。因为各国有各国的风俗,各地有各地的习惯,比如,欧洲人表示热情的友好,与人见面时,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不太熟悉的,大多可以拥抱和接吻,而我国的西藏就不同,往往献上一个洁白的哈达。风俗习惯还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同,比如,同样是表示欢迎、热情和好感,我国古代习惯于作揖,现代则习惯于握手。如果我们在某一地方生活,或从外地调到这一地方工作,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那我们就会碰壁。

“入乡随俗”是顺应社会的一个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社会的具体行动。

对于一些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大家一定觉得很新奇,但要和对方交朋友,就一定要熟悉对方的这些习惯,并将其“风俗习惯”运用于社交策略上。如果,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自己的言辞往往无法说服对方,尤其是在请求别人时,总是提不出有力的证言,这时我们不妨利用“风俗习惯”来解决。

张君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他在一个外商独资企业里做事。同办公室有位同事,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与张君相仿,只是这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只用“约翰”这个英文称谓,张君对此不以为然。

两个条件相近的年轻人在同一处工作,自然会有竞争。时间长了,张君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干劲绝对不比约翰差,可是外国老板却对约翰更赏识。常常是他们两人同在办公室办公时,老板打电话把约翰叫去商量事情。而且有一次晋升的机会,老板也给了约翰。张君感到苦恼,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

不久张君被派去做一件有难度的工作,他充分发挥才干,事情办得利落漂亮。外国老板非常高兴,夸赞他说:“你比约翰要强。”接着又问他:“你能否起个英文名字呢?你的中文名字我叫起来实在太费力了。”至此,张君才明白,原来自己先前与约翰待遇的差别,是由名字引起的。

张君后来也起了一个顺口的英文名字。他现在想通了:人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执,来顺应大的环境,与时俯仰,特别是当你向着某个既定目标努力时,如处处执拗,不啻为设置障碍,那样的话只能被环境所淘汰。

糊涂哲学:

入乡随俗,与时俯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新环境接纳,才能在新的环境中扎下根,才能将新的事情办好,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成功和喜悦。

5.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视察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于手神那样抓住时机。果断与迅速是最好的保密方法——就像疾掠空中的子弹一样,当秘密传开的时候,事情已经成功了。

这是培根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我们说时机,就是“时势”运动所赋予的有利而短暂的际遇和机会,我们人生旅途好比一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时势”或者说客观事物的运动如一列疾奔飚驶、呼啸而过列车,它们在某一时间点上相遇,“汽车”便驶上了列车车厢,也随列车威风呼啸,疾奔飚驶。我们说顺应时势,随机而变,就是要善于捕捉“时势”赐予的“机会”,不要等列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而自己还愣在那里,把它当作是与已无关的跑驹,置之不理,随它而去。

捕捉机会,把握时机,既是顺应时势、随机应变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时势、随机应变的客观要求。“时势”是飞速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大变革时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人目不暇接。因此,它赋予我们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只能在这个稍纵即逝间,发现它,抓住它,按照“时势”发展的要求去做,我们就会享受“时势”赐予我们的甜美果实。如果我们不紧紧地发现它,抓住它,让它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者根本不知道那就是机会,生活在晕晕噩噩中,那就只好做一个“时势”的弃儿,永远都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目光敏锐的人拥抱硕果而胃酸口馋。或者我们这才反应过来,扭头一看,也只能见到它的一个背影,这时再去追它而去,那就要花出更大的努力,费更大的气力了。

机不可失,失不可再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只能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留下永久的遗憾。

在机遇面前,如果我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机遇。因为机遇是不等人的。

世间让人感到可惜的就是那些不能决断的人。事情对他有利时,他不敢拍板,前怕狼后怕虎,这也顾忌那也犹豫。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机遇更不会属于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