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三国学到的智慧 > 第三章 自抬身价 多为自己做广告(第1页)

第三章 自抬身价 多为自己做广告(第1页)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用点儿“心机”,适当抬高自己的身价,多为自己做广告,要比呆在角落里等着被别人发现强百倍,甚至千倍。

1.自抬身价:适当吹嘘自己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就不能等待别人来发现,来了解,应该积极地表现自己。

——岛天男

做人要想成功,抬高自己的身价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为众人所认同,当然,这需要你冒很大的危险,但成功几率却也是非常之高。那么如何抬高自己的身价呢?适当地掌握点“心机”是很必要的。

刘备自称汉中王,要把大本营迁到成都,因此必须挑选一名大将镇守汉中。选谁呢?一班人等,包括张飞本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不料刘备却看中大将魏延,破格让他担任镇远将军,兼汉中郡太守。结果一公布,全军震惊。

刘备在一次宴会中,问魏延:“如今我委托你担当重任,你有什么打算呢?”魏延的话,真提气,他说:“若曹操举全军来犯,我为大王抵挡他;若曹操派偏将统率十万兵力来犯,我为大王吞下他。”

刘备听了心里爽极了,在场文武官员也啧啧称叹。后来张飞等人也没什么意见,看来魏延这牛皮吹得很有水平。

那些拥有惊世才能的人,不懂得表现,就等于自我埋没。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度,也不会得到老板青睐,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平凡无奇,没有才华。

部属需要适度地自我推销,古时尚有“毛遂自荐”,何况有着现代观念的今天,为什么要害羞呢?自己的命运,自己开拓。

有位小姐,她的英文很好。有一天,她来到一家出版社,要见社长,她想到出版社当名编辑。可这家出版社没有英文图书的出版计划,所以无法用她。后来这位小姐请社长给她介绍一下到别的出版社,社长把她推荐给一位同行,这位小姐居然很快就有了工作。

后来两位出版社的领导碰在一起时还说:真感谢你当时给我介绍这位好编辑。其实,介绍那位小姐的领导当时不觉得她的英文能力像她所描述的那样好,但她敢于毛遂自荐,至少表现了一种积极主动,勇于向陌生的人和事挑战的优点,当老板的当然喜欢用这样的人。

当今时代,老板用人的最大原则当然是要为他赚钱,而不是请来侍候,因此他们更喜欢那种积极主动并富有挑战精神的人。在我们周围,也可以找到很多勇于毛遂自荐的人获得成功,而那些怯于自荐的人仍在原地踏步的例子。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再也不是那种“待价而沽”或等人“三顾茅庐”的时代,如果不主动出击,让别人看得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你就有可能“坐以待毙”或错失良机,至少你获得机会的时机比别人晚。

如果你有能力,可自告奋勇地去挑战那种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工作,在别人都不愿意做的时候,你的毛遂自荐正好可以显示你的存在,如果战而成功,你当然是惟一的英雄!如果失败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也不会有人怪你,因为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去做!此外,你的毛遂自荐,也替你的上司解决了难题,他对你的感激当然不在话下!而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将成为你日后面对更艰难工作勇气的来源,你的作为也将成为人们给你最高评价的基础,光是这一点,就可让你在日后“享用不尽”!

当然,毛遂自荐,自我推销,不是冲到老板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你的想法,而应懂得“心机”,掌握技巧。担当琐碎的工作时,不必把成绩向人炫耀,这样会给人平实的印象;担当比较重要的任务时,不妨把成绩适度渲染,增加知名度。老板是否注意一个员工,往往取决于该员工的知名度如何。

一般老板自诩有伯乐眼光,喜欢自行物色良才,往往别人引荐或提醒的话,反而不愿试用。当老板让部属担当重任时,部属要记住感谢老板提拔,像魏延那样适度展示会更好。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每个有本事的人都可能遇到的境况,这个时候郁郁寡欢,不思改变的话你可能真的从此淹没,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自抬身价,适当吹嘘自己往往会有奇效。

2.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声是必须赢得的东西;荣誉是不可丧失的东西。

——叔本华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企业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凝聚力。刘备的号召力从何而来?论钱财他比不上聚众敛财的张鲁;论势力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绍;论文化素养比不上文学家曹操。但刘备以“仁义”著称,以天下苍生为念,这虽然只是“幌子”,但正是基于这种伟大的理想,像关、张、赵、马、黄以及诸葛亮等人才会忠心耿耿地跟随着这个卖草鞋的。

在赤壁大战之前,刘备无寸土之地,兵微将寡,但却没有被对手吞并,而且还深得对手的尊敬,与他称兄道弟,待他为上宾。这主要是他早已“信义著于四海”,他的仁德之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曹操进攻攀城时,刘备更是不忍弃百姓于不顾,毅然携带万余名百姓同行,刘备的仁德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曹操和刘备都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尤其是刘备,在创业的几十年中,始终把“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作为最高理想;把“仁义”作为团队的核心价值观。谋臣徐庶、诸葛亮,武将赵云、黄忠、马超等等都冲着“仁义”二字而来。可见,刘备的理念的确是迎合了手下的口味。后来,在很多危机时刻,恰恰是因为刘备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才得以逢凶化吉。

而时下的一些老板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包装,就像糖果外面的包装纸一样,弄得花花绿绿,只是为了好看,为了吸引人,或者干脆就是完全出于老板本人的个人好恶。至于糖果的味道、营养怎么样,却并不十分在意。而老板的兴趣也在不断地变化,今天喜欢红色,就改用红色包装纸,明天喜欢绿色,又马上改用绿色包装纸。于是,当人们都在提倡环保时,就立刻在企业文化中加点儿绿色;当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奥运时,企业文化里马上又添加了奥运精神;当人们大谈“诚信”时,企业文化中又多了一条“以诚为本”。

当然,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完善,但绝不是一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现象。上述“包装论”是对企业文化的曲解。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约束员工的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也使自己的品牌折射出独特的魅力,而不仅仅是一句写在墙上的空洞口号,更不是一个供人观赏的“花瓶”。

一位做生意失败的老板曾问一位国内著名的企业家:“我们是同时创业的,条件和机会也差不多,为什么你发展那么快,我到现在还是这么艰难呢?”这位企业家没有做正面回答,反问他四个问题:“第一,你的公司有没有足以令员工激动并愿意与你共进退的发展目标?第二,你有没有将你的思路、价值观与你的员工分享?第三,你有没有经常刻意创造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第四,你在让消费者了解你产品的同时,有没有让其了解你赋予产品的理念?”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自己的形象至关重要,首先是产品形象,企业应该从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功能、产品价格、产品外形、产品包装等方面下功夫,牌号和商标是产品形象的重要方面,而质量则是核心。其次是职工形象,企业的风气,职工的精神面貌,企业的服务质量,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形象。第三是环境形象,企业厂房的建设、绿化、净化、卫生清洁等,都会对顾客造成一些感觉,留下一些印象。企业只有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同时借用各种宣传手段,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深刻完美的形象,赢得各界的信任和合作,争取到良好的社会声誉。

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创业之初时发现,市场上冰箱的数量和品牌虽多,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他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生产同类产品中最优秀的、最有导向性的、最能引导消费作用的冰箱呢?而要从默默无名达到名牌的高度。这无疑是在做撑杆跳。张瑞敏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从产品的质量抓起,从一开始就要在员工的思想上消灭“二等品”意识。

1986年,刚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海尔集团突然做出一项壮举: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的冰箱,消息传出,震撼全国。海尔集团趁机提出“宁可损失千元,决不给用户添麻烦”的口号。由此树立了海尔冰箱重视质量的美好形象。另一方面,销毁这些不合格产品,也是对职工的一种告诫,那就是:“质量是企业的饭碗,谁砸了企业的饭碗,企业就砸掉他的饭碗。”

效益自然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根本所在。企业还有其显著的社会效益,这才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的第一要义。

3.酒香也怕巷子深

别将才能潜藏不露,它们之所以有,是因为有用。日晷放在暗处还有何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