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奇趣自然广播稿300字 > 第二章 植物传奇(第3页)

第二章 植物传奇(第3页)

根据外部形态,地衣可以分成三类: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地衣的体内除了纵横交错、有密有稀的无色的真菌丝以外,中间是藻层,由藻类细胞组成。还有从下层伸出成束的假根,它没有真根、茎、叶等器官。

地衣体中这种真菌与藻类的结合使它对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性,其生长所需的生活物质,主要来自雨露和尘埃,能适应极度干旱和贫瘠的环境。它们当中,有的挂在树上,呈簇毛状,如灰黄褐色的“石蕊”;有的固着在裸露的岩石上,形状多种,如色彩鲜艳的“石花”。在终年冰封的南极,地衣竟成为植物中的优势种类,多达四百余种,有黑色、灰色、黄色、白色和红色,真可谓五彩缤纷,为南极增添了奇异的景色。

地衣不仅好看,而且用途广泛。地衣中的石蕊,丛生在北极苔原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是寒带动物驯鹿的重要饲料,以此为生,因此又叫它“驯鹿苔”。

我国和日本有一种珍贵的食品——石耳,即是生长在悬崖绝壁上的一种地衣。不同种类的地衣在世界各国还是土食产品的原料。如冰岛人把地衣粉加在面包、粥或牛奶中吃;法国用地衣制造巧克力糖和粉粒;还有些国家用地衣酿酒。

9。树木界的最高塔——杏仁桉

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高耸入云的巨树,它们一般都高达百米以上,最高的竟达156米,比美洲的巨杉还高14米,相当于50层楼的高度,难怪人们把它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这种树木叫杏仁桉或杏仁香桉,属桃金娘科,生长在大洋洲的半干旱地区。它的树干没有什么枝杈,笔直向上,逐渐变细,到了顶端,才生长出枝叶。这种树形有利于避免风害。

桉树的家族共有600多个成员,高个子极多,最高的是世界冠军杏仁桉。杏仁桉生长在大洋洲的半干旱地区,它们动辄高百米以上。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的一棵巨大的杏仁桉,高达156米,比北美巨杉整整高出14米,它的树干直插云霄,相当于50层楼的高度。杏仁桉的树基也极为粗壮,直么可达10米,又是一座普通楼房的跨度。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鸟在树顶上歌唱,在树下听起来,就象蚊子的嗡嗡声一样。杏仁桉的高,让其他植物难以望其项背。如果举办世界树木界高度竞赛的话,那只有澳洲的杏仁桉树,才有资格得冠军

这种树基部周围长达30米,这样高大的树木,地下的根也扎得又深又广,便于吸收足够的水分和防止大风把树刮倒。它的吸水量特别大,有“抽水机”的雅号。它吸的水多,蒸发的水也多。据说,它每年可以蒸发掉17。5万公斤的水,很是惊人。人们往往把它种在沼泽地区,利用它“抽水”的特性来吸干沼泽,开垦出新的土地。同时,由于沼泽地变成了干燥地,蚊子便失去了滋生的环境,因而阻止了疟病的传播,又被当地人称为“防疟树”。

它树干笔直,向上则明显变细,枝和叶密集生在树的顶端。叶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象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向平行。这种古怪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气候干燥、阳光强烈的环境,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在高大的杏仁桉树下却几乎没有阴影。因为它的树叶细长弯曲,而且侧面朝上,叶面与日光投射的方向平行,犹如垂挂在树杈上一样,阳光都从树叶的缝隙处倾泄了下来。

杏仁桉虽然高大,但它的种子却很小,每粒约为1~2毫米,20粒种子才有一粒米大。可是它生长极快,也是世界上最速生的树种之一,五六年就能长成10多米高,胸径40多厘米的大树。

杏仁桉的木材是制造舟、车、电杆等极好材料。树木中还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鞣料或树胶。它叶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用来炼制桉叶油,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止痒的医疗作用。桉叶糖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桉叶油,有清凉止咳之功。

10。生长速度之冠军——毛竹

生长在我国云南、广西及东南亚一带的团花树,一年能长高3。5米。在第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上,被称为“奇迹树”。生长在中南美的轻木,要比团花树长得更快,它一年能长高5米。但是,它们都算不上木本植物生长速度之冠军。

提到冠军,非毛竹(禾本科)莫属。它从出笋到竹子长成,只要两个月的时间,就高达20米,大约有六七层楼房那么高。生长高峰的时候,一昼夜能升高1米。因此,有“雨后春笋”的说法。

毛竹的生长比较特别,它是一节节拉长。竹笋有多少节和多粗,长成的竹子就有多少节和多粗。一旦竹子长成,就不再长高了。而所有树木的生长,是在幼嫩的芽尖,慢慢加粗伸长,经几十年至几百年,它还会慢慢地加粗长高。

毛竹的生长过程可谓自然界一大奇观。该竹在种植期前5年丝毫不长,到了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竟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左右,最后大约可以长到90英尺高,并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在它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处在它周围方圆10多米内的其它植物便停止了生长,等到它的生长期结束后,这些植物才又获得了生长的权力。

在好事者“寻根问缘”的过程中这一奇观的谜底被揭开。原来它前5年不是没有长,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发觉的方式在生长——向地下生根。经过5年的“地下工作”,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雏竹的根系竟然向周围发展了十多米,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真可谓“博大精深”。这样的生长方式不仅为它5年后长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悄悄地“侵占”了周围其它植物的根系发展空间,使它们无法获得生长所必需的水份及养料,所以在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能够几乎以资源垄断的方式独自急长,而此时周围的其它的植物只能望天兴叹,眼巴巴的看着它生长。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秆箨厚革质,密被糙毛和深褐色斑点和斑块,箨耳和繸毛发达,箨舌发达,箨片三角形,披针形,外翻。高大,秆环不隆起,叶披针形,笋箨有毛。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

我国现有面积12。5万亩,蓄积4600多万根,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以长宁、江安、兴文等县最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全区年产楠竹150多万根。材质坚韧,富弹性,大量用于建筑、农用、家具制作和生活用品等。鞭、根、蔸、枝、箨等具有极高的工艺加工价值,竹笋味道鲜美,制作的“玉兰片”是极好的馈赠佳品。春日出笋期,采挖春笋,鲜笋质嫩、脆、味鲜美。笋经烹饪加工,可做出许多美味佳肴。竹秆是重要木材植物。

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生产潜力很大,发展毛竹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园林用途: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毛竹根浅质轻,是屋顶绿化的极好材料。毛竹又无毛无花粉,在精密仪器厂、钟表厂也极适宜。

11。含植物蛋白质最多的农作物——大豆

大豆起源于中国,(学名:Glycinemax),中国古称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压豆油、炼酱油和提炼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不同软硬的豆腐已经吃了几千年了。大豆加工之后,也可以成为酱油或腐乳。欧美现代也开始吃豆腐,但是一般用来代替奶制品。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类为主。中国将北纬22°—50°地区内的有代表性的品种,按其生育期长短,以10天为一级,从最早熟到最晚熟分为12级。中国还对6000多种大豆分为:①北方春大豆区,②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③长江流域夏大豆区,④秋大豆区等。各型内按种皮色、按当地的实际生长日数和种粒大、中、小等分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种性状,分成不同类型。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大豆病害较多:①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②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③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④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大豆的种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质。因为大豆不含淀粉,所以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在东亚,大豆广泛用于制做豆浆、豆腐;亦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于沙拉,可作蔬菜。将大豆和麦粒压碎,加入霉菌,加盐水发酵,经6个月至1年以上,制成的褐色液体称为酱油,在东方的烹调中普遍应用。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巴西和中国次之。现代工艺技术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样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黄油、人造奶酪,还可制成油漆、粘合剂、化肥、上浆剂、油毡、杀虫剂、灭火剂的成分。豆粉则是代替肉类的高蛋白食物,可制成多种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大豆含有的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过高乃是引发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证明,常吃豆粉的一组老鼠患乳腺癌比例较未吃者低70%。此外,大白菜含一种叫做吲哚-3-甲醇的化合物,能使体内一种重要的酶数量增加,帮助分解过多的雌激素而阻止乳癌发生。

因为大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栽培广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缓和世界性饥饿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

12。最短命的植物——短命菊

自然界中,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多种多样,有长寿的,也有短命的。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寿命要长得多。植物界的“老寿星”,都出在木本植物里。一般的草本植物,通常寿命几个月到十几年。

植物寿命的长短,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有的植物为了使自己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练出了迅速生长和迅速开花结实的本领。

有一种叫罗合带的植物,生长在严寒的帕米尔高原。那里的夏天很短,到六月间刚刚有点暖意,罗合带就匆匆发芽生长。过了一个月,它才长出两三根枝蔓,就赶忙开花结果,在严霜到来之前就完成了生命过程。它的生命如此短促,但是尚能以月计算。

不过,寿命最短的要算生长在沙漠中的短命菊,它只能活几星期。沙漠中长期干旱,短命菊的种子,在稍有雨水的时候,就赶紧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赶在大旱来到之前,匆忙地完成它的生命周期,不然它就要“断宗绝代”。

短命菊是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植物之一,它的寿命还不到一个月。这种生活习性是它适应特殊生存环境的结果。短命菊又叫“齿子草”,因为它的舌状花排列在头状花序周围,像锯齿一样。它是菊科植物,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那里长期干旱,很少降雨。许多沙漠植物都有退化的叶片、保存水分的本领来适应干旱环境。短命菊却与众不同,它形成了迅速生长和成熟的特殊习性。只要沙漠里稍微降了一点雨,地面稍稍有点湿润,它就立刻发芽、生长、开花。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星期。

有趣的是,短命菊的花对湿度极其敏感,空气干燥时就赶快闭合起来;稍稍湿润时就迅速开放,快速结果。果实熟了,缩成球形,随风飘滚,传播他乡,繁衍后代。由于它生命短促,来去匆匆,所以被称为“短命菊”。

大多数草本植物,出苗后在当年开花或隔年开花,如水稻、玉米、棉花是当年开花,小麦、油菜是隔年开花。一般木本植物开花则更晚:桃树三年,梨树四年,银杏出苗后要经过二十多年才开花,毛竹要经五十到六十年后才开花,所以有“公公种树,孙子收实”的说法。而沙漠中的短命菊,出苗以后几个星期就开花结果,它一生只开一次花,然后就匆匆忙忙地走完成了整个生命周期。

同样是生活在炎热沙漠地带的植物,仙人掌却与短命菊徊然不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适应沙漠中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仙人掌尽量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叶子便蜕化成刺,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而短命菊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本质,它能抓住下雨的机会,迅速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从而完成自己全部的生命历程。所以,仙人掌适应环境是消极的,只能委屈地生存着,短命菊适应环境是积极的,它顽强地抗争使生命之花更加靓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