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弄清事情的缘由,做出执行的具体安排,这才能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应该在每一天的早上制定一下当天的工作计划,仅仅5分钟的思考就能使你一天的工作显得非常有效率。”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一家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产品,如何开拓市场,通过什么渠道寻找经销商就成为摆在公司领导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我们是这家公司的领导,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是到达某个地方后就急于四处走街串巷找客户呢,还是先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后,再制定出自己的拜访路线和计划呢?
这时又会有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每个城市都会有很多经销商,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拜访每个客户。只需要重点挑选一些即可。比如我们可以挑选出客户中20%有意向、有销售渠道及有实力的经销商,然后对他们进行重点拜访。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经过了周密的调查和分析,才会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往往一味着急的人,也是最终失败的人。好的钟表行走规律,不快也不慢,而有智慧的人做事也是这样,他们并不匆忙,但也绝不拖沓、不踌躇,也不莽撞。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绝不拖延是他们的行事风格,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
在这些人眼里,做事不是有了想法就急急忙忙去执行,不是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再去调整。他们绝不会像这样走一步看一步。而是在自己行动之前,就想好了应该分为几个步骤去做,该怎么做等这些问题。从而理清事情的头绪,做起来也就容易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可能把事情搞砸。那些匆匆忙忙把这件事做完然后着急去做那件事的人,往往会在后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第一次没做好的事情。倘若我们真没时间把每件事都做好做完的话,那就应该至少把最重要的事情高质量完成。
朋友,也许你会认为做事的时候不匆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只需要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多多注意。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我们知道,人们做事都有自己的习惯。那些总是做事匆忙的人,不论是对待什么事情都是匆匆忙忙,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风格,一朝一夕是改变不了的。而要想让自己克服掉做事匆忙的缺点,就要从长计议,在自己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制定出计划和目标,还要长期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就会习惯成自然。
准时和敏捷能帮助你提高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能力和敏捷往往是两大立足社会的基本因素。而能力则通常是准时和敏捷的必然产物。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人们就认为他能力强。所以,倘若一个人能够懂得时间的可贵,那就能做到不让自己的时间白白浪费。这样的人,一生将是再充实不过了。
凡是事业上取得重大成果的人,我们从他们的身上都能看出准时和敏捷的习惯。倘若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不准时,和他人的赴约经常迟到,办事总是比他人晚半拍,那么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他的这些表现就会让别人对他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尽管他的内心可能是很忠诚、很可靠的,可是他的不准时会让他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准时”和“敏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做事就要做到不错过一分一秒,抓住时机。这样的人在事业上一定能赢得喜人的业绩。拿破仑曾经说,他能将奥国的军队打败,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奥国的军人不懂得“5分钟”时间的重要性。他说,“每错过一分钟时间,即是多给予‘不幸’以一分可乘之机。”
不论事情发展到什么阶段,那些准时做事的人总是能够做到既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浪费他人的时间。所以说,在他的这种强烈的时间意识下,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那些不能敏捷、不能准时的人,往往会让良好的晋升机遇擦肩而过。
对于那些珍惜时间而且肩负重任的人来说,不能准时办事而造成的过失简直就是不可宽恕的。
奥林尔斯是美国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上午9点他总约一个年轻人来他办公室谈事。因为之前那位年轻人曾经委托奥林尔斯给他介绍一份工作。刚好,奥林尔斯给他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职位。
这天,奥林尔斯打算在他们谈话之后带这位年轻人去见一位在铁路系统工作的领导,因为那位铁路上的领导也给奥林尔斯打过招呼,让他帮忙物色一个职员。可是那位年轻人那天9点20分才来,可是奥林尔斯已经不在办公室了。他已去和另一个人谈事情了。
过了几天,那位年轻人请求奥林尔斯重新会见。奥林尔斯问他为什么上次没有准时到来?年轻人回答说:“先生!我那天是在9点20分到的。”奥林尔斯立刻提醒他,“可是咱们定的时间是9点整啊!”“是,这我知道,”年轻人支支吾吾地回答说:“只相差了20分钟的时间,应该没有什么大关系吧!”“不!”奥林尔斯一脸的严肃,“怎么能没多大关系?就是在那20分钟里,你失去了你想做的工作。因为当时,铁路系统上录用了另一位职员。而且容我告诉你,年轻人,你可不要小看这20分钟的时间,就是那天的那20分钟里,我正在赶赴另外一个重要的预约。”
曾经有一位哲人这样对他的朋友说,他总是把时间看得很重要,在他眼里,一小时的时间就相当于1000元钱。要是我们都能像那位哲人一样珍惜自己的时间,抓住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也就成了财富和成功的主人。可是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却都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经常虚掷宝贵的时间,所以,很多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而对他们来说,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机遇。可是这一切都在他们的无知中荡然无存。他们因为一次次的浪费时间,所以面对的只能是一次次的后悔,可是后悔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时间就是图财害命。不管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我们都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不要认为几分钟、几秒钟的时间那么短,做不了什么事。事实上,往往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那短短的几分几秒,就能决定整个事情的结局。因此,时间不容忽视,哪怕是一分一秒,我们都要争取。时刻做个准时的人,做个敏捷的人,本着分秒必争的态度去对待事情,一定会有惊人的成果被我们摘取。
每天提高1%,每天都前进一小步
人生在世,怎么追求进步?其实很简单,只要每天能提高1%,最后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所以,对于1%,不要忽视,不要小看,而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每天都前进一小步,最后就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步。
几年前,史会明在一家外资企业做销售总监。自从当上了总监,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更忙了,应酬更多了。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了。结果,就是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名学历比他高的下属开始崭露头角。这名下属的能力比他强,而且也积累了很多经验。销售业绩特别好,在公司最近举行的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所以他便被推上了总监的位子,将史会明取而代之。
史会明之所以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当上总监之后,没有注重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我们不论处在什么境地,都要学会不断提高自己,否则就可能会被别人超越。
事实上,让自己每天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我们可能会感觉比较难,但是只要能做到“每天提高1%”就可以了。只有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与突破之中,我们才可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我们都知道积小流成江海,滴水石穿的道理。倘若一个人想获得伟大的成就,那就要从获得小的成功开始,点点滴滴积累,最终就会结出硕果。如果我们不要求自己每天都没有进步,那就说明我们的信心还不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那还怎么提高自己,怎么还成就大事?
很多歌唱家每天都练嗓子,这是为了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一位古典音乐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妻子知道。三天不练,听众知道。”
其实不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每天提高1%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制作一个小零件,我们一小时能生产100个,倘若把自己的效率提高1%后,那每小时就能生产101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对原来的生产方法进行大范围的改进,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超人般的生产速度。只需我们稍微加把劲就能实现。当这一目标实现后,我们会发现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要提高1%的效率会更容易做到,正是这看似小小的努力,却往往能产生不菲的回报。
我们要把自己的效率提高1%,就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为此,可以参照下面这些方法:
第一,将自己的起床时间提前1%
其实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都想让自己的方法更有效。只是很多人没有找对方法。那我们就可以试试,把自己的起床时间提前一个小时。也许有人会说还没睡好,提前一个小时会让自己感到疲倦,影响工作。其实,并不是这样。提前一小时起床通常不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效果。相反,我们通过长期坚持,会发现利用这一个小时往往能学到很多东西。
第二,少浪费1%的时间
该如何让浪费时间的事情减少呢?我可以尽力避开那些浪费时间的活动。譬如盲目参加一些专业协会、志愿者团体、社区组织的活动等。如果自己觉得这些活动对自己有益,而也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参加。而不要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别人参加什么,自己就参加什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
第三,试着让自己的思考速度提高1%
人常说,脑子越用越灵。我们思考问题,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日遇事多思考,自己的大脑受到的锻炼就越多,我们可以在平时多多学习,看看周围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推动自己的发展。
第四,每天多获取1%的能量
研究发现,对每个人来说,在一天的工作时间里,想时刻都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通常情况下,较高的工作效率只能连续保持一两个小时,在这期间,只要集中精力工作,效果是很不错的。当过了这个时候段,我们就应该休息一会儿,从而让自己恢复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