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 > 第三章 从心理学角度透视交际行为(第1页)

第三章 从心理学角度透视交际行为(第1页)

人们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自然会产生某种行为——交际,以及直接承受交际行为作用的心理——交际心理。交际与交际心理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因果关系。一切交际行为既会促进交际意识的发展,又会调节交际心理;同样地,交际心理既是交际行为作用的结果,又可以影响交际行为的效果。因而,明确交际心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交际行为。

第一节探讨交际心理及其动机

在深入探讨交际中的心理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交际心理,交际活动背后的心理动机又是什么,本章正是以此为出发地点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探讨。

·剖析交际心理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活动不可避免。交际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团体之间、个人之间,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赢得最大的效益的重要途径。

成功的交际活动需要交际主体了解和研究对方的心理活动规律,对自己交往对象的心理素质作深入的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进行的全部交际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人们之间的心理交流。这也促成了交际心理的产生。

汪馨今年28岁,是某中学优秀的英语教师。经她教导,旗下弟子个个英语成绩都不错,较别的班级的学生而言英语水平要高一个档次,因而受到学生家长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今年5月的一天,教导主任把她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在进门的时候,汪馨发现里面已有两位陌生的人在等候。汪馨的心里就直打鼓,这是干什么?教导主任不给我通气是福是祸?那两个人是什么身份?

坐在靠左边的戴厚镜片的男子冲她微微一笑,然后示意她坐下。汪馨一看派头,猜测对方可能是领导,于是开始紧张起来。教导主任正准备做个介绍,却被那男子阻止住。对方开始与汪馨不紧不慢地聊了起来。在交流中,汪馨渐渐地明白了对方是某重点中学的领导,久闻汪馨大名,想将她挖到自己的学校……

在这个案例中,交际双方在试探中了解对方,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支配。他们之间也存在了交际心理,并将延续下去。其实,在任何交际过程中,都存在交际心理。心理学家认为,所谓交际心理是指交际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的心理。

一般来说,交际心理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即交际者独特的个性特点,由于人们的交际、合作和撞击,总有其既定目标,总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点发生,也就是说,个人的经济地位和经历,原定的方向和追求,制约着他的行动,形成了他的心理定势。

(2)心理的兼容性。个体心理虽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但并不意味众多的个体心理都一样,即使是同一事物摆在两个人面前,也少有一致的反应,因为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浸润着个人的观点、经历和情感。然而客观事物的变异性,又会引起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交际活动的开展,外部信息的不断输入,人们的心理会随之引起变动,不可能停留在原有状态上,两个人进行交际活动,本来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想法,但交际的结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四(每个人有了两个想法),甚至会浮想联翩,举一反三,这便是交际心理的兼容作用。

(3)极强的调整自身的能力。交际心理一旦产生,便具有了影响人的各方面活动的作用,甚至会制约人的交际行为方式,然而创造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不断地调整自身,使自己的交际心理和交际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交际心理的层次递进性。交际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交际心理的层次递进性。人的社会交际意识所以具有层次递进性,这是因为:首先,作为交际的主体,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担任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在不同场合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即使同一场合,由于对象的不同,也可以充当不同的角色。其次,从交际需要而言,其层次递进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不外乎两种需要,一是,生理需要;一是,社会性需要,前者为低层次需要,而后者是高层次的需要,即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社会性需要还可以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由此可见,交际心理的层次递进性是随着交际活动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变化的。

交际是产生交际心理的源泉,交际行为必然带来交际心理的变化,或兼容,或相斥,或承受,或外移,心理活动会随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有交际行为就会产生交际心理。

·人人都渴望得到赞美

赞许应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对人的奋斗与成功是有积极意义的。一般来说,人们从事工作或某种活动总希望得到他人或组织的赞赏和肯定,他们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时也希望他人给予热情支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所谓赞许动机,就是指交际的目的要得到对方的鼓励和称赞,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由于赞许动机的产生受着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主观上的心理需要与客观的报赏反应的是否一致,就决定了赞许动机的强弱。赞许动机的强弱对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取得事业的成功影响极大。美国心理学家克劳斯和马洛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让被试者用25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件奇怪的事情,即把12个卷轴机一个一个地、机械地放进小盒子,然后把小盒子倒空,重新再放。事后,他们询问被试者对这项任务的看法。有着极强赞许动机的被试者说,他们喜欢这项工作,至少要比赞许动机弱的学到的东西更多。这说明赞许动机强的人,从事每一项工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或组织的赞赏,并进而努力工作,顺从他人。他们的态度和成就往往也会得到他人或组织的相应的赞许。

在美国迈阿密有这样一对姐妹。姐姐性情沉稳,遇事冷静,极少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别人的赞许也只是付之一笑,并不放在心上。妹妹则有强烈的表现欲,做事积极主动,她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爸爸约翰逊先生对她们的性情了如指掌。

有一次,姐妹俩弹奏同一首曲子。姐姐技巧娴熟,节奏表现完美,在一旁听着的约翰逊不由得暗暗喝彩,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轮到妹妹弹奏了,只见她端正姿势,两眼平视,接着激情演奏了一曲。凭心而论,妹妹的弹奏远远赶不上姐姐的弹奏。但是约翰逊却私下里表扬了妹妹,说你弹得真棒,孩子,你比你姐姐更有激情、更有天分。一个月之后,受到赞许的妹妹凭借这首曲子在比赛中击败姐姐,获得了冠军。

妹妹后来的表现说明渴望获得赞美的人能够从赞美中获得力量,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赞许动机实质上是一种取得成就而得到他人和组织的尊重、承认和赞扬的需要。赞许动机对于交际行为的成效是有直接影响的。

我们平常有这样的经验,经常受表扬和鼓励的人,赞许动机强,潜能发挥大,劲头足,工作成绩会连连上升;经常受批评的人,也能从反面激起赞许动机,变消极为积极,迎头赶上,转败为胜,获得次之于受表扬者的效果。如果一个人不为他人所了解,被组织忽视冷遇,那么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的情况又会次之。当然最差的还是被控制的人,他们无自主意识,遇事随大流。即使想干什么,也无一定的自由,由他人控制使用。这种人的工作成绩显然是最差的。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106名被试者分成四组,给予不同的激励条件,都做难度相等的练习题,每天做15分钟,共做5天。结果成绩好坏的顺序依次为受表扬鼓励的,其次是受批评刺激的,再次是被忽视的,最差的是被控制的。这有力地证明了赞许动机的作用。

·交际心理的“亲和动机”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很大原因是由于人们害怕孤独或深感力量单薄,因而具有需要与他人在一起的渴求和愿望。人们希望通过交际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之为交际心理的“亲和动机”。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最主要的动机。

在开往家乡的列车上,高琳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任何朋友相伴,然而她并不孤独。因为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后,她很快和坐在对面的男孩聊上了。对方同她一样,是某高校的在读学生。在交谈中高琳知道对方也喜欢文学,还曾在某家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于是他们找到了共同话题,愉快而激烈地聊开了。11个小时之后,当高琳要下车时,男孩帮她把行李拎下车,并和高琳交换了电话号码……

心理学理论认为,亲和动机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求生动机、安全动机、归属动机、对比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等等,这也主要源于需要的多层次和多结构性。高琳在列车上与陌生人交往就体现了一种亲和动机,她需要通过这种交往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获取认同感。并且在这种动机的诱导下,高琳摒弃了孤独,也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安全感。

关于亲和动机的理论问题,我们可以作如下阐述:

首先是出自人的本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正是这种本能作用,人与人的接近,才组成家庭和各种社会组织。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把人的竞争驱逐、好奇、求偶、求食、贪得、合群等18种行为归结为人的本能,其中合群倾向促使人的亲和动机的产生。

其次是生存的需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相互亲近主要是为了生存。我们认为,求生虽不是亲和动机产生的唯一条件,但它却是条件之一,至少在人类生存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以前,人们相互亲近,以联合的形式进行斗争,以求得生存的条件和权利,这是明显的事实。即使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为了高层次的需要,产生亲和动机,与生存论也没有相悖之处。

再次是社会交换的需要。霍曼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酬赏,包括物质上的报酬以及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语言和非语言活动,是亲和动机产生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需要付出,同时也需要索取,这就必须进行时间、金钱和劳动等方面的交换,以此来维持彼此间的亲和关系,这是较高层次的亲和动机。

当然,上述阐述只是着眼于宏观现象,实际上人类的亲和动机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衍生动机,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需要,不可能一一予以阐述。不管怎样说,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前进和发展的,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团结和进步,它都需要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影响又相互作用,需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亲和动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它在人类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人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是倾向于亲和的,这是因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相互援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好和亲善可以说是亲和动机的出发点,多识博闻是亲和动机的积极结果。

然而亲和动机的复杂性,并没有为大家所认识,有的甚至持有不正确的观点。据有人调查,中国当代大学生中59%主张广交朋友,具有一般交友意识的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只有33%的大学生对交不交朋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珍视友谊、与人亲近是主流。然而他们的亲和动机各不相同,有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以吃喝玩乐为目的,还有以走后门作为标准,而总的趋势还是以人缘型为标准,重视个人品质修养的。如果我们能纯正动机,真正把亲和动机作为寻求友谊、建立和发展友谊的动力,就可以集思广益,增强力量和勇气,发挥亲和动机的积极作用。

·因为需要才去交际

需要是人们对必需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情感倾向的取舍,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存在着不同的情感倾向,且随之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外部表现。能满足或者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或褒奖,或喜爱,或积极的支持,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情感,或贬斥,或厌恶,或消极的反对。其根本的原因是看其是否符合需要。

Q君是某公司小职员,每天早上,他都会去住所旁边的一个早餐铺买早点。现在,他与那里面的人都混得很熟。老板对他也很热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故事,就此展开...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