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君为什么与早餐铺的工作人员交际?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业务上的关系,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需要”建起了交际枢纽。Q君需要在这里吃早餐满足生理需要,因而便有必要与提供食品的人交往。
当然除了生理需要之外,人的社会需要更有其极强的现实意义。社会需要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首先,人类需要交流信息。人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同步,有的甚至要超前思维。要注意捕捉信息,不断更新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语言及其带有时代气息的符号标志,准确而又有普遍意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解别人的思想,做到因人因情境而异。其次,人类需要心理保健。要不断变化情感,调节情绪,疏导发泄自己的感情,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胸怀,以使内心世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和节奏感。再次,人类需要加强自我认识。个体的智能发挥程度,不光是与态度的积极与否有关,而且与自我认识的关系也相当密切。人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才能实事求是,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了解自己固然决定于个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而广泛吸收他人的评价也很重要。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人的正确指点,将有助于自我认识。由以上三个方面可见,需要是交际的前提。
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彼此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制约性,不可能绝对的自由自在、独断专行。一位阿拉伯哲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现实生活的严峻事实告诉我们,人要生存,就必须磨炼意志,广开思路,增长才干,索取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别人打交道,从众多的对象身上汲取营养。交际是人们适应环境、丰富生活内容、发展和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概括地说,交际是人类生存的密切伴侣,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手段。
·成就动机促使交际
只要是有极强事业心的,就会以充沛的精力倾注于自己的工作,并希望成就一番事业。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专注自己认为重要的工作,并且愿意百折不挠地全力做好这一工作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有显示自我。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愿望。在同类性质的成员中,他总希望自己成就最高、出类拔萃。一个成就动机极强的人,他总是以工作为重,刻苦学习,积极工作,勇于创造,具有一种冒险精神,敢于战胜困难,打开新的局面。任何有成就的个人,不论他居于何种地位,也不论他的能力高低,都有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与为工作而献身的精神。成就动机较弱,则会带来工作上的按部就班,意志上的脆弱和行动上的优柔寡断、畏缩不前。成就动机的强弱,对人们工作成就的高低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李国现就职于某学院,任公共关系课讲师。早在大学期间,他为了有朝一日能留校,就勤奋学习,锻炼口才,努力充实自己。同时,他积极处理与各位院领导以及任课教授的关系。周末时,总不忘给教授们打个电话问候一声;逢年过节,总不忘拎着礼品拜望各位领导。学校老师对他的印象不错,李国很快进了院学生会。在学生会,他继续自己一贯的表现,受到大家的好评。领导非常器重他,把他作重点培养。2002年夏天,受领导推荐,他终于进了当前那所学院当讲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李国的行为并不为过。他的交际动机不乏广结朋友的动因,当然也受到了成就动机的影响,结果他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影响行为,有成就动机的驱动,就有成功的可能。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成就动机呢?要培养和激发成就动机,首先要坚持自我修养和完善。前面说过,由于人需要的多层次性,因此人的动机也有等级性。成就动机的最高等级是信念和理想。每个人都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并以此来激发自我的成就动机,支配自己的一切行为。培养和激发成就动机,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开始。
其次要拓宽视野,博采众家,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我们不能拘囿在狭小的天地里,将自己变成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卓有成就的人,除了有高度修养之外,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极强的能力。要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多方交际。要不断地学习书本和实践知识。通过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横向、纵向多方位联系方式,同多种人交际,向别人获得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开拓视野,掌握自己,发展自己,这样就能激发成就动机。
再次是创造有利于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交际环境。环境对人成就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激励作用很大,有的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有的则会使人萎靡不振。我们知道,人都具有强烈的情绪共鸣和心理相容性,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同情心和鸣不平的行为多出于此。良好的环境就像一座熔炉,可以融合人的动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环境不好会引起人的惰性,中断新的追求。如果能同目标远大、知识丰富、志趣高尚的人交际,就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强化自己的成就动机,造就崇高、慷慨、睿智的美好人格,事业的成就就大有希望。
第二节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过程,沟通方式或者交际心态正确,交际活动就能顺利进行。当交际主体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时,就会影响到交际活动的开展。因此为了成功地交际,必须要注意摒弃一些病态心理。
·避免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怖症,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尴尬的境况,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这种社交恐怖症主要分成一般社交恐怖症和特殊社交恐怖症两类。因害怕的具体情景不同而有不同的疾病名称,如见人脸红、害怕被别人看到因而惴惴不安者,称为赤面恐怖症;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称对视恐怖症或余光恐怖症;害怕在公共场合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者,称对人恐怖症;害怕与异性相遇者称对异性恐怖症等等。
女生宋欣心里总有个无法解开的结,她觉得从那时开始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光彩,每天她似乎在与自己和别人抗争,明知道不该这样,却无法摆脱。
她的心结从一次数学课开始,那时她需要看自己左侧的幻灯片,可不知道怎么眼睛却总向她后桌的方向看,当时她特紧张,忙着看幻灯,却怎么也管不住自己的视线,急得她出了一身汗。大概她的波动情绪被后桌男生发现了吧,女生的这种紧张情绪可能容易引起男孩子的误解。当她感到所有的男生一传十、十传百地对她指指点点时,他们已经以咳嗽、故意说脏话等方式来公开排挤她。她是一个学习较好、自尊心较强的女孩,怎受得了这些,可又无法向谁去解释和诉说。她开始少说话,少出门,身体也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后来,她顺利地转入职高,可是她不能适应新环境,不会调节自己。虽然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但却仍然会受到个别人的排挤。她越来越怕去公共场合。她似乎总听见别人在指责她,她想躲起来,想过离家出走,甚至想过结束生命,可是她不愿让父母为她伤心。
原以为家是她的避风港,可三个月的假期生活,她不敢面对家人、邻居,尤其对男性更敏感。她每天闭门不出,抑郁寡欢,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母亲知道她是心理作用,她鼓励她,可她知道不靠她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很明显,宋欣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怖症。据心理学家研究,大多数社交恐怖症患者只对一种或几种社交交往或当众表演感到恐惧,称为特殊社交恐怖症。患有恐怖症的病人当担心会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或进入害怕的情境时才会出现症状,此时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并常伴有脸红、出汗、心慌或口干等植物神经症状,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怖症最突出的表现。认知方面则与人相遇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对自己的社交表现评价过低,有的发生认知曲解。如:任意推断或过度引申等等,严重时发生敏感性关系妄想。就像女孩所认为的她的波动情绪可能被后桌男生发现了(任意推断),“他们已经以咳嗽、故意说脏话等方式公开排挤她”,“她似乎总听见别人在指责自己……”(敏感性关系妄想),时间久了便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害怕社交场合,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心理疾病呢?性格特征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帮助患者认知重建和社交技能训练是消除社交恐怖症的重中之重。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明我们的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仅是问题的一个小的部分。找出发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对整个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帮助会更大。
·不要让孩子得上社交敏感症
儿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主要表现包括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有人排尿困难等等。
小明今年已经7岁了,就读于某小学一年级。从刚入学的那一刻起,小明就显得很孤独。他从不主动和小朋友玩耍,在别人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总会静静地躲在旁边,眼中却流露出羡慕之色。如果看到老师,他的脸立刻发热,变得红扑扑的;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就变得异常紧张。有一次上课期间,小明尿急,但他就是不敢向老师请假上厕所,结果尿了裤子。小朋友们于是取笑了他,以后他就显得更为孤僻了。
案例中的小明就是儿童社交敏感症的患者,如不能及时控制,这类症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交恐怖症。儿童社交敏感症的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这类家庭中,儿童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员的惊吓,或经常被父母打骂,这些不良刺激会严重阻碍儿童对正常社会交往的学习,破坏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进一步加重了逃避行为,最终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怖症状。
·告别自卑这副毒药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有自卑感的人总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中,自卑情绪往往会成为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最大障碍。
小欣的真情告白:“我很担心我的未来,我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般,长相平平,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朋友,唯一可以多说会儿话的同学,她的相貌也不怎么样,我们俩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大多数跟长相问题有关,我们经常长嘘短叹,同病相怜,抱怨命运的不公。人们常说,‘女大十八变’,很多人要么越变越好看,要么身材越长越高,只有我们越变越难看,也不见长个,只有154米,身材很糟糕,又加上长得胖,没有人会喜欢我们这般模样的,看着别的女同学开开心心地生活,像我们这样的‘丑小鸭’简直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中央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是大家公认的“胖子”,她这样评述过自己:
“我的胖很有天赋,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明显比别人胖。那时候我觉得胖是一件特大的罪过,对不起所有的人……我一度有些自闭。走在街上,别人多看我一眼,我就会用仇恨的眼光盯上人家。我从来拒绝上体育课,我怕跑得特别慢,跳得特别不高被人嘲笑,因此差点儿拿不到大学毕业证书。压抑久了,物极必反,有两年我嗜好奇装异服,比方穿件蜡染大袍,挂一串骷髅头,手腕上是蛇形手镯。其实我的相貌、性格都跟‘前卫’、‘酷’这事儿沾不上边……再后来,我穿衣什么禁忌也没有了,街上再有人看我,我由衷地觉得是因为我穿得漂亮。这不是衣服的事,是心理问题解决了。”
对此,心理咨询师分析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处于青春期因为体貌原因感到烦恼的同学会显得尤其多,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特别注重“自尊的需要”,特别需要别人的赞扬,这种较强的自尊心往往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另一方面人际交往中又奇怪地存在这样的循环:越是漂亮的人,人们给予他(她)的关注越多,而他(她)就越有兴趣与人多交往;而容貌平凡的“丑小鸭”因为得不到关注,在心理上所遭受的挫折也就越大,心理的苦恼使他(她)更加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要走出这种心理的关键是重新审视自我,培养合理的与人交往的技巧。
一般而言,由于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孩自卑的“度”往往也比较“浅”。所以他们的自信也比较容易在环境强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强化,因而,培养自信要从小孩时代抓起。
·用成果化解心中的嫉妒
《圣经》里说:“嫉妒是骨中的朽乱。”其实,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它指的是自己以外的人获得了比自己更为优越的地位、荣誉,或是自己宝贵的物质,钟情的人被别人掠取或将被掠取时而产生的情感。它有一个重大的特征就是“指向性”,即嫉妒是有条件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的,指向一定的对象。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都会产生嫉妒,超过自己太多的人只会让我们羡慕而不会嫉妒。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当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失败之后所产生的由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就是嫉妒。
从很小的时候起,贺就是一个喜欢嫉妒别人的女孩。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她的成绩在班里只是中上等水平。但是她的父母却十分要强,他们总希望她能考到第一名,或者第二第三,但她却从未考到过。每每在家长会中,他们听到老师表扬其他的孩子,他们都会觉得很难过,妈妈总会问她:“你为什么一点嫉妒心都没有呢?”她无话可说,所以在她少年时家长会是一个梦魇。其实她是很嫉妒的,但少年时她并没有从学习中得到什么乐趣,所以她并没有成绩的好坏产生嫉妒的感情。
高中时她变成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全校乃至全市她也是一个好学生,这种转变是如此迅速,只用了半年时间,很多人惊讶于她进步的神速,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为她在学习中真正获得了乐趣。开始喜欢那些数理化后,成绩便忽然好起来,但即使是这样她也仍然不喜欢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