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议论文 > 第7章 高效做事把西瓜与芝麻分开(第1页)

第7章 高效做事把西瓜与芝麻分开(第1页)

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管理时间的水平高低,会决定你事业和生活的成败。如何根据你的价值观和目标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它使你能够控制生活,善用时间,朝自己的方向高效迅速地前进,而不致在忙乱中迷失方向。

1.做事一定要讲效率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效率是老板创造卓越的关键因素。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工作的高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高质量的效益,而不在于工作的数量多少。

如今企业老板提倡最优化原理,就是以最少的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优秀的业绩,职业人士想尽办法为公司创造利润,这样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的价值,现在许多老板都是以小时计算酬薪,以分钟计算价值,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以年、月和日来估计工作数量,而不提倡高效率。

年轻人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是职场最迫切的需求。有一句名言:“成功不稀奇,关键在速度!”是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成功不再是以时间的长短和工作经验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你的工作效率来作为标准。工作效率体现了你的工作能力和创造的价值。

首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

有位广告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他们打错了一个。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没做到位,给公司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

我们平时最经常说到或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很忙。”是的,在上面的案例中,那位广告经理忙了大半天才把错误的问题料理清楚,耽误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来弥补。与此同时,还让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数位同仁和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如果不是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纠正了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

平时,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在审核样稿的时候那位广告经理稍微认真一点,还会这么忙乱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在我参加工作之后不久,有一位领导就告诉过我这句话,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告诉我,要达到这句话的要求并非易事。

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对既不快、也不便宜。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第一次做对的概念是中国企业的灵丹妙药,也是做好中国企业的一种很好的模式。有位记者曾到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进行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在车间门口的条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企业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好”,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克劳士比先生也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这就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克劳士比很赞赏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他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克劳士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要想把事情作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我们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其次,在开始工作之前,先拟定一个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制定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说:“你应该在一天中最有效的时间之前订一个计划,仅仅20分钟就能节省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牢记一些必须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员工,当你能够高效率地利用时间的时候,你对时间就会获得全新的认识,算出一分钟时间究竟能做多少事,这时,你就不再担心被老板炒鱿鱼了。

再次,先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巴莱特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最后,善于利用闲暇时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只有你善于挤压时间,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

作为优秀员工必备的特质就是抓住点点滴滴的时间进行工作,工作中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

记住,高效率是职业人士走向成功的又一捷径。

2.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年轻人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没有高要求就没有高动力。有人曾经调查过很多优秀员工,为什么能够创造业绩奇迹,虽然答案各种各样,但是其中有一点非常的相似:他们对自己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会自动自发地去把工作做到最好。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工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还是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又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名出色的员工应当在工作中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把自己最满意的结果带给老板,而不将尚存在着问题的方案交给老板。在以后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加以改进。不久他就成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做完了,并不表示不可以改进了。在满意的成绩中,仍要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员工应有的表现。

泰国的东方饭店堪称亚洲饭店之最,几乎天天客满。如不提前一个月预订是很难有机会入住的,而且客人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东方饭店的经营如此成功,是他们有特别的优势吗?不是。是他们有新鲜独到的招术吗?也不是。那么,他们究竟靠什么获得骄人的业绩呢?要找到答案,不妨先来看看一位姓王的老板入住东方饭店的经历。

王老板因生意经常去泰国;第一次下榻东方饭店就感觉很不错,第二次再入住时,楼层服务生恭敬地问道:“王先生是要用早餐吗?”王老板很奇怪。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姓王?”服务生说:“我们饭店规定,晚上要背熟所有客人的姓名。”这令王老板大吃一惊,虽然他住过世界各地无数高级酒店,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

王老板走进餐厅,服务小姐微笑着问:“王先生还要老位子吗?”王老板的惊讶再次升级,心想尽管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吃饭,但最近的一次也有一年多了,难道这里的服务小姐记忆力那么好?看到他惊讶的样子,服务小姐主动解释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您在去年的6月8日在靠近第二个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王老板听后兴奋地说:“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着问:“老菜单,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一个鸡蛋?”王老板已不再惊讶了,“老菜单,就要老菜单!”上餐时餐厅赠送了王老板一碟小菜,由于这种小菜他是第一次看到;就问:“这是什么?”服务生后退两步说:“这是我们特有的某某小菜。”服务生为什么要先后退两步呢,他是怕自己说话时口水不小心落在客人的食品上。可以说这种高标准的服务不要说在一般的饭店,就是在美国顶尖的饭店里王老板都没有见过。

后来,王老板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到泰国去。但在他生日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一封东方饭店发来的生日贺卡,并附了一封信。信上说东方饭店的全体员工十分想念他,希望能再次见到他。王老板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誓再到泰国去,一定要住在“东方”,并且推荐自己的朋友像他一样选择“东方”。

其实,东方饭店在经营上并没什么新招、高招、怪招,他们采取的都是惯用的传统办法,向顾客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只不过,在别人仅局限于达到规定的服务水准就停滞不前时,他们却进一步挖掘,按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抓住许多别人未在意的不起眼的细节,坚持不懈地把最优质的服务延伸到方方面面,落实到点点滴滴,不遗余力地推向极致。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赢得了顾客的心,天天爆满也就不奇怪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