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中国民间对玉皇大帝的信仰由来已久,内涵丰富。
玉皇大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西游记》和其他神话传说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位统领三界的天神。但是这些仅限于小国说、神话和影视剧中的情景,我们对于他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位被人下类敬拜的天界最高的神灵。
玉皇大帝的来历
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在民间有着不同的传说。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王后梦到太上老君抱一婴儿赐予她,梦醒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下王子。太子长大后继承皇位,不久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才成金仙,又超过亿劫成为玉帝。
在民间关于玉皇大帝还有一个“平民升天”的传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的人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人三界大乱,太白金星于是下凡寻找德才兼备的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到了张家湾,太白金星发现有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他将寨内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他到了天庭做天帝。后来三界众神仙纷纷陈请共同推崇张百忍为“终身天帝”,共称“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总皇帝,因此加称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民间奉祀
玉皇大帝是道教三清的化身,他总执天道,掌天地人之均轴。三清还有四位尊神来辅助,又称四辅或四御,他们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紫微北极大帝又称北极星君,执掌天地经纬;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执掌人间健康长寿;勾陈上宫大帝又称天皇大帝,执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间兵革;后土皇地祗又称后土娘娘,执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传说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玉皇要亲自降圣下界,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返回天宫,此时道教宫观内道士和道教信徒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祭拜玉皇,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民间自初九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另设清茶三杯。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纸)。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这一天也要遵守一些禁忌,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不得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触犯大不敬之罪;祭品中的猪羊鸡不能用母的,要用阉的或公的。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王母娘娘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因此也被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
王母娘娘的形象我们在电视剧中见的很多了,不同的演员扮演将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但是在历史记载中王母娘娘却与我们见中到的大相径庭,而且与我们熟知的玉皇大帝国也并非夫妻。上传说中的王母娘娘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今天的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青鸟。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这样的形象: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很会用高频率的声音吼叫,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可见西王母外形很恐怖,而且是一位散发灾疫的煞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
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原来的西王母住在西方与世隔绝的洪荒之地,只有天界神仙和个别部落领袖及封建帝王才能偶然短暂地与之接触,一接触却发现西王母是一位彬彬有礼、能歌善舞且富感情的妇女。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人。在《汉武帝故事》中,西王母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祝寿。
与玉帝的关系
在我们的记忆中,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是夫妻,并育有七仙女。实际却不是这样的,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为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他们并不是夫妻。只有中国民间的故事和小说,才认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
民间奉祀
在民间,西王母是仁慈、至尊的神明,有很多奉祀西王母的寺庙。在寺庙中,除了西王母的神像之外,左右有六位夫人,有两名夫人负责送子,两名负责催生,两名负责治瘟疹。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征,以西王母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内,为西王母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被认为是西王母故里,历史上有祭拜西王母的风俗,祭拜地点在扎藏寺及东科尔寺。每到七月十八日西王母诞辰,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捧哈达,带着青稞炒面、酥油、五谷包(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白酒、糖果等祭品,诵经祈祷,法号声声,以此表达对西王母的敬意。2009年8月21日至8月25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还举办了“中华首届西王母祭拜大典”。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明之一,它的原型老子是先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庄学派的开创人,被奉之为道教的鼻祖。不管是老子还是太上老君,都彰显了道教在中国民间的强大影响力。
道教把太上老君尊称为至尊天神,太上老君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宇宙的主宰者,而且他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在《西游记》中我们更是见识了这位集道教精神于一体的老者风范。
太上老君的原型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居左。在民间,相传太上老君的原型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著有五千字的《道德经》,此书被视为道家的开创之作及道教的经典。汉代之前的老子还只是以思想家的面孔出现,他被神圣化开始于东汉。东汉时的张陵(后来的张天师)创立了五斗米道,为了与佛教对抗,便抬出老子为祖师,并且尊称为太上老君。后来人们称老子为“太上道德天尊”。
从老子到老君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也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据东汉延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在早期道教中,老子是最高的神,之后降为正规道教中三清的第三位。由老子演变而来的太上老君受到非常高的崇奉,各地都有宫观奉祀。因为号“太清太上老君”,因此主祀他的宫观庙殿称为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老君庙。
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全国各级地方官府为讨好皇帝,普遍建立玄元庙,奉祀老君像,老君达到了至尊极盛。到了明代,民间信仰的老君可与玉皇大帝比肩而论,并从上天请到了民间,普遍建庙祭祀。
传说二月十五日为老君诞辰,十四日夜四乡百姓到大殿坐守一夜,称为坐香。十五日百姓纷纷举行老君庙会,在各老君庙举行宗教活动,祭祀朝拜,同时还举办商品物资交易活动。
太上老君度化尹喜
在民间,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尹喜建立了以老子为祖师的道门,张凌大规模发展道徒,建立以老子为教主的道教,后人又把道教推向世界。那么,尹喜和老子有何渊源呢?
原来,春秋末年,老子骑青牛,拖一架木板车,向函谷关而去。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他心中的真仙,就强留老子住了几天,并召来一些同事,共同聆听老子讲经说道。老子讲道后还给尹喜留下了五千余字的文章,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
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成都青羊肆找他。后来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羊从空中而下。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传道去了。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始祖,诞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后舍弃王位后一心理佛,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并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圣人。
释迦牟尼成佛记
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夜梦六牙白象后怀有身孕,尔后生下一子。太子出生后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波提夫人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19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的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佛号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传教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