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下属服从领导是天经地义的。当你将目光聚焦于现实时,桀鹫不驯的“刺头”却不乏其人,甚至每个人都有过刁难、冲撞领导的“惊险一刻”。同样是服从,下属的表现方式不同,领导的感受却大相径庭……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机遇和挑战无时不在,正所谓:世事纷纭迷人眼,唯有服从是灵丹!
但是服从也不意味着对领导的命令不加任何分析辨别地盲目服从,尤其是在一些应该讲究原则的时候。
由于领导所处的地位,使其容易重整体筹划,轻具体操作,加之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有局限性,即使是领导也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判断都正确无误,在工作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安排不当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下属不能像《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那样“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一味地媚上,如果下属凡事都一味附和、一概听从、一律执行,也就成了盲从,必然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下属员工要有‘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于涉及到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更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切不可缺乏主见,这不仅是一个下属应尽的职责,更是展示你自己能力的绝好机会。研究工作时,下属要与领导交换看法、共同磋商,说真话、以诚相见,不能随声附和,不管领导意见正确与否,都“对对对、是是是”地应诺,甚至“高明”、“绝妙”地戴高帽子。当发现领导的决定、指示、意见不符合客观实际时,应积极向领导反映,申述看法,敦请领导修改指示决定,那种唯唯诺诺、明知不对也随声附和的态度,那种与领导心存芥蒂、巴不得领导“马失前蹄”和冷眼旁观的态度,对自己、对工作都是极其有害的。
谨慎谈论前任领导
在职场中,领导变更是常有的事情,那么,该如何对待前任领导呢?切记,不要轻易去谈论或评价前任领导,尤其是在新任领导面前,因为对新任领导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尴尬却又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方面,下属可
166
能因此而给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会使领导面临一个难堪的处境。
在对待前任领导的功过方面,新任领导的心态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他不希望在自己的新事业中仍残留着旧有权威的影子,他喜欢下属能承认和服从他的权威,而不是让前任领导时不时地出现在下属的头脑中;另一方面,新任领导同前任处在同样的位置,对前任领导的评论很可能就成为升职或转任后的评价,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某种联想,可能会对下属的用心产生某种怀疑。这种微妙而复杂的心态使得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慎之又慎。
要知道,新任领导正是通过你对前任领导的评价来观察你的为人,推测你的品行,同时也在思忖:这人是否可用?下属切切不可被讨好领导的想法冲昏了头脑,而不注意其可能产生的客观效果。
下面这四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不可指责前任领导的短处
某机关的老王,就因为揭前任领导的“短"而吃了苦头。老王与前任领导关系一般,既谈不上最好但也算不上最差。虽然表面上还算融洽,但在私下里老张认为自己很不得志,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当前任领导转调他处的时候,老王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这正是自己的出头之日。
老王选择的策略是,在新任领导面前公开表示自己对前任领导的不满,说什么前任领导有“任人唯亲”、“以权谋私”、“不关心群众生活”、“独裁专制"等的不良作风,自己对之厌恶已久。现在,来了一个知人善任的好领导,他本人是坚决拥护、全力支持,只要领导发话,他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许多场合,老王或强或弱地表示了这种态度。
新任领导似乎也并不反对他这样做,有时会制止或提醒他应全面看问题,但从口气和眼神来看又分明是对其做法相当赞赏。一切好像都进展得很顺利。老张对新领导处处殷勤款款,俨然成了领导的人。他想,自己肯定会得到奖赏,至少也得提上一级。
然而,人事调整的结果出来后却使老王大失所望,甚至还带有几分愤怒:被提拔的人名单中根本没有他的名字。
经过一段时间,他才醒悟过来,他的做法并未真正获得新任领导的欢心,而只是被领导利用,充当了一个替新任领导“开路”的小角色。新任领导对他的唯一奖励就是:没有降他的职。
这个例子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且不说前任领导是否真的不怎么样,也不说新任领导是否该利用自己的下属,但领导有充分的理由不去信任和鼓励这种公开斥责前任领导的下属。
2。不可留恋过往
揭前任领导之短固然不好,留恋过往同样也没有什么好处。许多工作多年的同志都懂得,在新任领导面前流露出对老领导的怀念与留恋,往往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某机关领导换届,新调来的领导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对机关的工作纪律要求很严。人们过去松松垮垮的办公节奏立刻紧张起来,工作压力和负担也增大了,这使得许多人都感到适应不过来。一次,在办公间歇,小张伸了伸懒腰,随意从嘴里溜出一句话:“哎,过去的那种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不料,这句话不久就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领导便认为他是有意抵制自己的政策、发牢骚泄不满,心里老大的不快,对小王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么和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新任领导相处,要处处小心,即使是在同事们面前也是如此。也许小王的话本是无心的。只不过是偶发感慨,但它却触犯了与领导相处的禁区,无形中变成了留恋过去的“守旧派
下属留恋在旧领导手下工作的日子,在新任领导看来就是表示对新政策不满,或者是认为新任领导不如前任好,而这是最伤新领导自尊与自信
的了,这势必会使新领导对这类下属产生不好的印象。
此外,新领导一上任,特别关注如何使自己区别于前任,立起自己的威信来。一方面,他不愿意看到旧的权威仍然残存下属的头脑中,影响到自己风格的确立;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有人借古讽今,抵触、消极对待或破坏自己新权威的建立。下属应该明白,当一件事可能会对领导的权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时候,都会使领导绷起敏锐的神经。而当这一件事对领导的影响是负面的时候,他则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敌视态度,并很可能把这种敌意转化成行动。
3。多作客观描述,少作主观评论
谈论前任领导是一个敏感区,但决非禁区。有些时候,新任领导要想了解单位的客观情况以及前任对某事的办理惯例等,都要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前任领导。这时候,回避是没有用的,但要能既圆满地解答了领导的提问,又能不伤其尊严和感情,这就需要一定的谈话技巧和审慎态度了。
对待这种情况,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就是:尽量多作客观的描述,少作甚至不作主观上的评论,以求达到“论事不论人”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你要给新任领导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对工作的了解,看待问题比较全面客观,愿意积极地帮助新任领导打开工作局面,具有忠诚于领导的良好品质。其是“客观描述法”的好处之所在,相信它定会使你给领导一个好的印象,即使是运用不熟练,也不至于让领导对你产生厌恶感。
事实上,虽然他们不愿说出来,但任何一个新任领导都是比较重视前任的经验和做法的。如果某些做法已形成惯例,他就没必要立异,只要沿袭旧制便可高枕无忧了。他也可能对其做些改动,以便更具有自己的风格,但其合理内核仍然会保留。从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导传统来看,领导者们都是非常注重前任的。在许多朝代开国之初,比较英明的领导还喜欢与手下谋士共论前朝君主之得失。这种习惯在今天也不例外,只要不触及新任领导的权威便可。
所以,通过客观的描述以使得新任的领导能够有所借鉴,是我们对其忠心的最好表现,也有利于避免语出不慎引起领导的不快。
4。不要轻易在新旧领导之间作比较
在谈论前任领导时,还应注意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即不要轻易在新旧领导之间作比较。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会让领导感到被一种审视的目光注视、观察,同时也让他担心:我是不是有什么破绽和失误让他瞧出来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如果说新任领导没有不快,心里至少也感到不舒服,多了几分猜疑。要知道,领导是最忌讳下属对自己品头论足的,下属说话稍有不慎,便会触动领导那条紧绷的神经。
另一方面。比较会使新任领导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他可能会认为下属的这种态度是领导权威尚未树立起来的表现。古人云: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权力是最具有绝对性和惟一性的,它排斥第二个权威的存在。很难说下属的话就是句句周详圆润,表达不当就可能引起猜忌。前面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小张那句无心之语其实就包含着对新旧领导进行比较的含义,小牢骚引出了大麻烦,这真可谓是祸从口出。
有些时候,我们也可能不得不面对对新旧两位领导进行比较的问题。这里,告诉你一个秘诀,那就是:最好使用中性的词语,避免使用感情色-彩过于强烈的词语。当然,在语气偏向上,你最好能在不动声色中使新任领导感到你对他的拥护和欣赏。比如说,你可这样说:“我觉得您与老领导的区别可归结为风格上的不同。老领导比较传统,比较持重,所以近几年单位里没出什么大的纸漏,但发展势头也不足。而您呢,是属于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敢想敢干的那种领导,我相信您一定会使单位的工作出现新起色,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