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如镜,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对手如师,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从而让自己更加优秀。敢于学习,敢于从对手身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才是对手带给自己的真正力量。
如果你看到对手的优点,那么你可以接纳并且适当改进;如果你看到对手的缺点,那么一定要借鉴并且积极改正,杜绝这些缺点出现在你的工作中。从对手处你应该学习到许多更聪明的做法,虽然你们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可是你们的自身条件不同,你们所处的环境也会存在差异,一味克隆模拟,只会失去个性,无法超越和晋升。
应该说很多人学习对手都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找到对手成功的方法后,就想克隆过来。实际上,这正是竞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学习往往是为了了解竞争对手成功的原因,找到超越对手的方法,而不是完全按照对手的方法去做。
刘翔在向约翰逊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约翰逊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肌肉发达程度、前半段爆发力强,因此,刘翔在训练中,除在这几个方面注意加强锻炼,克服自己的弱点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灵巧性以及后半段的冲刺力,以此作为超越约翰逊的重要方面。如果刘翔仅是练肌肉和在前半段向约翰逊看齐,想必很难以对手之长战胜对手。
其实,每一个对手都有自己的优势,向对手学习,除了学习这些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会更聪明的做法。这一点,对于学习来讲非同一般,如果小百合完全模拟初桃,像她一样对待对手,恐怕难与初桃一争高下,最终只会败在初桃手里。聪明的小百合既从初桃那里学到了许多长处,又没有放弃自我的优势,两下结合,一举超越初桃,成为最红的艺妓。
激烈的竞争需要灵活多变的竞争手段,学习竞争对手不要忘记创新和超越。
30年前,韩国极度依赖日本和美国技术引进。20世纪90年代,韩国人写了一本《从追随者到创新者》的英文书,宣称韩国在微电子等领域已经从技术的追随者转变为技术创新者。美国学者读过之后不以为然,认为韩国企业“技术创新”实在谈不上。日本人更不屑地认为三星的发展是基于从日本企业“偷”技术。与当年的日本相似,韩国的“创新”并非突破性技术革命,但是韩国的确将日本模式发挥到了极致。日本发展什么产业,韩国就紧紧跟上去,亦步亦趋。凭借成本优势,韩国在半导体以及数码液晶彩电等领域,论综合实力已与日本平起平坐,甚至局部超越日本。
精明的韩国人不但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技术,还在公司的战略制定和具体运营操作方面克服了对方的缺点,变保守为进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从日本公司挖走了一个又一个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过30年的学习,韩国许多公司已超越了日本的公司。2002年4月2日,美国纽约证交所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当日的股票市值超过了索尼公司16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三星首次超过索尼,同时标志着韩国最终超越日本,成为电子行业的领头羊。
从追随到创新,韩国人从日本人那里学会了更聪明的做法,最终超越了竞争对手。每个人都应该从中看到:学习对手的长处,在对手的长处上有所创新才会取得长足发展,确保树立个人品牌,提高职场竞争力。
关于从对手处学会聪明的做法,一直是许多成功人士遵循的信条。比尔·盖茨曾经明确地说过:“一个好员工应分析对手的可借鉴之处,学习他们的长处并注意总结避免重犯对手的错误。”从对手处你可以学到更聪明有效的办法,帮助你快速迅捷地作出反应,采取更精确无误的措施,这确实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人们惯用一句话来形容对手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谁升起,谁就是太阳”。你如果想成为新一轮的太阳,就要积极善待身边的“镜子”,让他们伴随你左右,时刻提醒你,激励你,看清缺点,改正不足。
转换角度,气势赢敌
微软公司的CEO史蒂夫·鲍尔默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够摆脱这种竞争……事实上,竞争是一件光辉灿烂的事。我热爱竞争,它帮助你消减成本,它帮助你保持低价,它帮助你变得越来越优秀。”
在军事上,两军作战,气势最为重要,如果彼此还没开始作战就已经在气势上弱于对手,那么,你就不战而败了。在生活中,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面对对手的挑战,你一定不能惊慌,要保持淡定,先从心理上战胜对手。如果你的气势强于对方,那么,你已经胜利一半了。
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七篇》说:“发挥盛大的威力,依靠内部充实坚定;内部充实坚定,威力的发出便没有什么可以抵挡;没有什么抵挡,就能以发出的威力震慑对方,那威势便像天一样壮阔。”在气势上巧妙地打败对手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显然,在鬼谷子看来,威力与兵力是密切相关的,威力是兵力的显示,兵力是威力形成的基础。以兵力为后盾的威力发挥,既可以增强己方队伍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性,从而增强兵力,同时也能威慑对手,打乱其阵势。如果离开相应的兵力基础去使用,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增加困难,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的确,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恐惧,战胜怯意。人人皆有的恐惧心理便是恐吓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恐吓多用于较量之初,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另外也能引出对手暴露弱点。要吓住人必须想方设法比常人多长胆识,比对手更有气势。
东汉时期的名将廉范在做云中太守期间,匈奴大规模入侵。廉范亲自率领手下少数部队,前往前线抵御匈奴骑兵。
匈奴人多势众,廉范的兵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当时正值黄昏,于是廉范让士兵把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远远看上去匈奴的军队还以为是大部队来犯。万分惶恐。
第二天敌人即将撤退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风。廉范命令十几个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于是廉范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汉军又趁势追杀,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震慑的前提之一便是气势要足够。只有对方对你产生了怯意,你才能将对方震慎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震慑,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罗马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城邦。罗马人征服了地中海北岸的所有国家和南岸的大部分国家,他们同时还占有海中的岛屿和现在属于土耳其的亚细亚部分。
那时恺撒已成为罗马的英雄。他率领大军进入高卢,即现在包括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欧洲地区,把高卢变成罗马的一个省。他穿过莱茵河,征服了德国的一部分。恺撒的军队甚至还到达了被罗马人视为蛮荒之地的不列颠,并在那里建立起殖民地。
恺撒和他的军队一直对罗马尽忠尽责。但他在罗马也有许多敌人,害怕他的雄心壮志,嫉妒他的丰功伟绩。每当他们听到有人称赞恺撒为英雄,便会气得浑身发抖。
这些人中就包括庞培,他是罗马最有权势的人。像恺撒一样,他也是一个军队的指挥官,但他的军队并没有赢得人们太多的赞誉。庞培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加以制止,恺撒迟早会成为罗马的主人。于是,他开始谋划陷害恺撒的计划。再过一年,恺撒在高卢的任期就要结束,大家都认为,他届时将返回意大利并被选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那他就会成为罗马最有权力的人。
庞培和恺撒的其他敌人决定阻止这件事,他们说服罗马的元老院发出命令,让恺撒离开高卢的军队立即返回罗马。“如果你不服从这个命令”元老院称,“就将被视为共和国的敌人。”
恺撒知道,如果他单独返回罗马,敌人就会陷害他,他们会以叛国的罪名审判他,不让他当选执政官。
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把效忠自己军团的士兵们召集起来,把有人试图谋害他的阴谋告诉了他们。那些跟随他经历无数风险、帮助他取得无数胜利的老兵们都宣称不会离开他,他们要同他一起前往罗马,看着他得到应有的奖赏。他们不要军饷,甚至还分担了长途行军的费用。
恺撒的军队扬起军旗向意大利进发,士兵们甚至比恺撒更加斗志昂扬,他们为了自己的领袖长途跋涉,不畏艰险。
最后他们来到一条叫做卢比孔的小河,它是高卢省的边界,对岸就是意大利,恺撒在岸边停了一下。
他知道越过这条河就等于对庞培和元老院宣战,那将使整个罗马陷入纷争,其结果是无法预料的。
“我们还能够回去,”他对自己说道,“我们身后是安全的。一旦越过卢比孔河,我们就不能再回去。我必须在这里作出决定。”
他没有迟疑太久就发出命令,勇敢地纵马穿过这条浅浅的小河。
“我们越过了卢比孔河!”当他到达对岸时大声喊道,“就不会再回头。”
这消息一直传到了罗马:恺撒越过了卢比孔河。一路上,每个城镇和村庄的人们都出来欢迎归来的英雄。离罗马越近,他受到的欢迎就越热烈。最终恺撒和他的军队到达了罗马城门。
没有军队出来迎战,恺撒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开进了罗马城,因为庞培和他的同伙早已逃走了。
《曹刿论战》中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国古代战场上双方对垒时,都会擂起战鼓,声音越高,士气就越高涨,士兵斗志越强。鲁国与齐国打仗,先让齐国擂鼓,开始时,鼓声惊天动地,齐军士气高昂。鲁军按兵不动。渐渐地,齐军战鼓声越来越小,士气也就渐渐低下去,这时鲁军猛敲战鼓,一鼓作气,将齐军打败。
所以,你的声音就是你无形的武器,只要你表现出勇气十足,你的勇气就来了。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宏大而响亮的声音,可以使对手信心十足,自己也能因此产生坚强的信心,进而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在辩论或争吵中,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嗓音,以期盖过对手,这就是对“嗓音可以增强信心”的本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