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这些成就可以说都源自他有审时度势的判断力。而这种判断力却来自于他的稳健。作为一个不浮躁、稳健的人,李嘉诚是很会判断机遇并抓住机遇的。在工厂经营到第七个年头的时候,李嘉诚开始放眼全球。
长江公司很快占领欧美的大片市场。仅1958年一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了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塑料花使长江实业迅速崛起,李嘉诚也因此成为世界“塑料花大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浮躁与稳健对于一个人成功的影响有多大,李嘉诚之所以成大事,除了天赋异秉外,力戒“浮躁”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浮躁,才能经受住成功路上的辛苦,只有不浮躁,才会有耐心与毅力前进。
所以,任何一个渴望成大事的人都要消除浮躁的心态,专心做事,通过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换来成功的人生结局。因为浮躁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在你奋斗过程中,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全面地制定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你着急可以,切不可以浮躁。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坚持到终点,赢得最后的成功。
有位大学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已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难以坚持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赏完一首名曲;他们坚持不了听完最后一堂课,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
这些学生忘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他们希望立竿就能见影,他们甚至渴望科学家们能发明“知识注射液”,在数秒钟内使自己成为天才……这一切都源于浮躁驱动,源于年轻人急于求成、渴望结果的超常迫切心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一种病态的人格。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大多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与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排解自己心中的忧虑。所以成大事者首先应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绪。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就在于以静制动,处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想有所作为,而又不能马上成功,会产生急躁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的急躁,其实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浮躁之气生于心,行动起来就会态度简单粗暴、徒具匹夫之勇,做干什么都做不稳,最后将毫无所获。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负重,方能担当重任。力戒浮躁,还要大力倡导实干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靠实,事业靠干。稳重做事,把事业作为你的责任,踏踏实实,稳健不移,就一定能够赢得成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流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多一份稳重,少一些浮躁。
循序渐进,万事莫急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骏马虽然跑得很快,但是它跳一下,最多也不过在十步之内;相反,一匹劣质的马虽然不如骏马跑得快,但是如果它摆脱浮躁的心,坚持拉车走十天,同样可以走很远。因此,循序渐进,万事莫急,成功最终会眷顾你。
我们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地基为最重要。成就绝非一日之功,你不会一步登天,但你可以一步步达到你的目标。不要认为自己的一步太小,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踏踏实实。任何宏伟的目标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实干开始。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肯做,最后所有的目标都成了空中楼阁。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人:总是对今天的状况不满,似乎世界埋没了他这个“人才”,可他又不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这就叫做“好高骛远”,人最怕的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人都有惰性,所以大部分领导都愿意招聘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用三句话甚至半小时去给一个怎么说都不明白的人解释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必须懂得这一点。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比别人多了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更是如此。因此,你必须学会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认真、踏实地做事,才能被你的上司看重并喜欢。
凯琳是一家大公司老总经过多次面试招进来的一个名牌大学生。她不仅漂亮、聪明、性格活泼,而且写了一手漂亮的字。能写一手好字的女孩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得铿锵有力,让这位老总对她不由多了几分好感。
于是,在工作中,老总就手把手地教她,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学得也很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相处得也颇为融洽。老总开始慢慢地交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也都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时间一长,凯琳有点不耐烦了,就问老总,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并说自己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老总告诉她,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再循序渐进。
可是,半年以后,凯琳向老总提出了辞职报告。她说:“我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工作,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老总问:“你觉得,在你现在所做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最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回答道:“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再到财务去走流程,再把现金拿回来给您。”这时老总笑了,问:“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凯琳呆了半天,说:“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这时,老总给她讲了他当初的工作经历:“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处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与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它们是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所有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记录下来。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另外,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我会把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
后来,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给我的工作,我会处理得很妥帖。有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他问我原因时,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渐渐地,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交代给我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一种信任和默契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任用过的最得力的助理。”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老总又对凯琳说:“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中,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这时凯琳说不出话来,悄悄地收回了辞职报告。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都不愿做那些他们认为很琐碎的日常小事,总盼望着公司能分配一些重要的事给他们。其实,工作中,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做事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还是一个节约时间的方法。对于职场人士,尤其是那些刚步入社会的新新人类来说,从小事踏实做起,能够给你认识社会积累一些经验,避免以后做重要工作之时走弯路。认真、踏实的工作习惯,能够让你学会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用更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只有具备了这些要素,你才能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能够承担大事的人。
有人曾问爱迪生,在制造锌电池时,他失败了那么多次,为什么还要试验。爱迪生回答道:“失败?我可没有失败,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万种行不通的办法。”
爱迪生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心胸及其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楷模!人生好比旅行,辛劳和苦难就是我们必须付的旅费。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收获都需要你有相应的付出。一个人要想领略美好的景色,就要登上山之巅、海之涯。而在这攀登、前行的过程中,需要有优秀的品质做保障,需要有顽强、执著和勇猛向前的意志做动力。
每个不停进取的人都明白,进取有助于发掘你的内在潜力,激发你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你不断地追求成功,使你不囿于世俗,不畏权势,不怕险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然后不停地向前奔走。
谁都希望成功,因为成功不但给你增加信心,还能提高你的能力素质,但这些是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够得到的。综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成功者不是遵照此项原则而获取成功的。当然,不同的时代,艰苦奋斗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成功离不开艰苦奋斗,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促成成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头悬梁,锥刺股”,这些是古人的经验。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成功人士不但要不屈不挠地苦干,还要承担风险。工作越苦,风险越大,收获就越大,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你如果想了解艰苦奋斗与成功的真谛,就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停地学习新东西,不断地向前奋斗,进取不止。只要这么做了,你就会看到成功在向你招手。
人人都可以成功,只是成功的方法与途径各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所有成功者所共有的,那就是具备一颗沉稳、不浮躁的进取心。因为,只有稳航前进,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耐心至上,欲速则不达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办事时一味地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办事目的。这就是人们常的“欲速则不达”。
想必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说的是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他就希望能早早收成。他每天都去稻田观看稻苗的生长状况,总觉得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开始不耐烦起来,心想:“怎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得快呢?”想了一阵儿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将稻苗一棵棵拔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的稻苗果然“长高”了不少,于是,他便满意地回家了。
回到家后,他迫不及待地向家人说起自己的“杰作”:“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一大截。”
听完后,他的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看,然而,“长高”的禾苗在太阳的曝晒下,全部枯死了。
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一心只追求立竿见影,很可能求得一时痛快而忍受长期的痛苦。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有了第二步,才会有第三步,这样一点点积累,才会有成效。
在两千多年前,印度恒河下游的聸波古城有一个首富,名叫守笼那,家产有二十亿元之多,因此大家称呼他为二十亿。这位富翁有一个独生子,人们亦叫他二十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