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即兴演讲电子书 > 第5章 引发共鸣有效地増强演讲效果(第5页)

第5章 引发共鸣有效地増强演讲效果(第5页)

10。巧用数字:让你的演讲更有说服力

数字是一种语言符号,一种语言信息。数字能给人一种真实、具体的感觉,让对方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图像。如果在演讲过程中能巧妙地运用数字,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马云的演讲中,常常会涉及很多数字数据,从下面他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创业就是100个创业者里面,有95个你是不知道他们怎么死,你甚至不知道有这95个人创过业。剩下的5个里,有4个是你看着死掉的,最后只剩下1个站在那里。

“我们阿里巴巴所经历的,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

“假如今天我能帮10家小企业,将来就能帮100家,未来还有10万家在等着。

“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的前三名。

“我认为3年到5年之内,中国经济会面临挑战,挑战最大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淘宝网每年仅运营成本就超过70亿。淘宝平台今年交易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培育了逾800万的商家,每年直接、间接提供2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有一天淘宝网关门了,哪怕是关停一天,其影响都会不堪设想。”

如果你想自己的话有说服力,必须列出具体数据,仅有漂亮的外表而

无内容的话是不会吸引人的,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演讲时,借助数字和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精确计算和定量分析,有助于人们准确地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此,演讲者应学会用数字说话。

“《报告》认为,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是中国数学走向独立与成熟的形成时期。这17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活跃。根据统计资料,1949年至1959年这10年,中国共有342位数学家发表了983篇论文。1959年至1966年每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是递增的,所以从1949年至1966年这17年,至少有450位数学家发表了1800篇论文。而1949年以前,总共只有74位数学家发表了342篇论文。这就是说,数学家与论文数量均为新中国成立前总和的6倍。再以设备看,1949年以前,中国最好的大学的数学系所具有的图书杂志极为贫乏。以浙江大学数学系为例,系图书馆只有20平方米,藏书与杂志不到2000册。其他有些大学恐怕只有几本大学教科书。1949年以后,国家花了一些钱购置图书,不少大学与研究所的藏书与杂志都超过万册。根据《报告》看来,中国在数论、拓函数论、代数、计算数学与经典几何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中国的《数学学报》被美国数学会全文译成英文出版。”

这是一篇王元阐述中国数学界现状与未来的演讲。在介绍现状时,演讲者把新中国成立前的状况和当前加以比较,并引用了统计资料中的一些精确的数据,使事实的阐述显得十分真实可信。

演讲中经常用到数字,对于在演讲中使用的数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精确,只有精确的数字有最强的说服力。要想让数字更加的形象、生动,演讲者还可以把数字转化成实例。

恰当地引用数据不仅能够使演讲变得形象生动,而且能够大大增强演讲本身的说服力。在人们的意识中,富含精确统计数字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定量的说明比定性的描述更具可信性。演讲者应当抓住听众的此种心理,恰当地引用精确的数据来增强事实的可信度。

很多时候,只是列举一些数字,听起来很枯燥,它绝不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感动,所以,需把数字化为实例。实例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惊人的、打动人心的效果。

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讲保险的好处,他说每天节省一点点,又如少请人刮一次脸,少抽几根烟,就会在30年内筹措一大笔保险费,使人人受益,这不比说一大堆数字更打动人心吗?再如,一个电话公司的职员,要说服市民及时接电话,不要浪费时间,他就把看来很短的时间,通过简单运算加在一起,使之显得巨大,他说:台北每100万接上的电话之中,总有7个人在听见铃声之后要过1分多钟才拿起话筒听话,每天如此耗损了28万分钟。

数字通过这种类比的方法,能非常有力地说服听众。用数字来支持你的观点,你将更有说服力。虽然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有经验的演讲者却知道,数字自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用数字说话,既显得专业,又能给人以信任感。很多人都确信了数字。在美国,提供各种数字的“市场调查”公司,便有350家之多,而且,有1006家大的工商业,其本身便设有调查部门。英国政治学家迪斯莱有过如此的名言:“谎言有三种,单纯谎言、令人讨厌的谎言和数。”在演讲中使用数字,可以将演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具体,使用翔实的数字、数据可以让你所说的话显得更加真实,更加有说服力。内容明确、具体、实在,才能让别人感兴趣。如果只是笼统地介绍,往往会让人觉得不可信赖。

数字的说服力是很惊人的。所以很多演讲者在关键时刻,尤其是正规的政治演讲、商业演讲都会借助数字来说话。

11。事例引证:事实胜于雄辩

演讲,即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人受到启发,从而有所收益。为了使短时间内所做的演讲内容充实、丰富、引人入胜,需列举一些典型事例,使论点更加形象、生动简洁,从而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用真实事例可以加深听众的记忆,是加强演讲说服力的关键。在主体部分对事实加深分析阐述,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可以使演讲的主体部分充实、完全。

在演讲中,要说明一个抽象的观点,就必须在说明观点之前,安排一个事例,通过叙述这个事例,来阐明你的观点。如果没有真实、典型、生动、感人的事例做依据,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空乏的,没有生活根基的。黑格尔曾说:“不能只把主题和目的简单地演绎为抽象的概念,还要依据事实来说理。”演讲也是如此,事实要真实具体。唯其如此,才能打动人心引人入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重要演讲时,谈及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多次引用两国人民之间的故事:

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青年人情趣相近、意气相投,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这里啊,我想起了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上世纪的50年代初,一位在中国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国的姑娘瓦莲金娜,两个人真心的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政治时局等方面的原因,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去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

第二个故事,RH阴性血型这个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中国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了病痛做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的时候,鲁斯兰施“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完全应该做的事情。”

演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演讲者在理论上花费的笔墨太多。演讲中,见解深刻固然给人别出心裁的感觉,但是内容要避免抽象和枯燥。因此有必要让自己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这时,多举真实的例子无疑是一种好加去。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表现出来的感人事迹是数不胜数的。大到名人领袖,小到百姓贫民。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总是喜欢举一些众人皆知的名人趣事、轶事,似乎只有名人的言行才有震撼力。不可否认,名人事迹有一定的力度,可收到权威效用,但如果千篇一律,听来就叫人索然无味了。另外,这些名人一般不在我们身边,且时间悠久,地域遥远,令听众产生逆反心理。

这就告诉我们,表达时也可以举发生在身边的让人感到亲切可信的事例,它们具体、生动、实在,说月艮力强。可以这样大俗却大雅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工作至今,我已在讲台上站了6个年头……我们是职业中学,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无知而显得世故,因为幼稚而感觉空虚无聊的言行举止时,我常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之重。我曾被学生骂哭过,我崭新的摩托车曾被学生用刀片划破后座,我的宿舍门上曾“装饰着”学生粗暴的脚印……这一切都没有使我灰心气馁,没有像朋友们讥讽和挖苦的那样联想到自己微薄的工资值不值。那个时候,我只想到有苍白的灵魂需要我们去拯救、去塑造、去描绘。

这是一个教师在题为“教师,不要让你的事业清贫”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演讲者在列举了教师队伍中一些无私奉献者的事迹之后,转而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讲,就一下子激起了一种切身的感受,从而大大增强了演讲的情感效应。

在演讲中,往往需要引述一些典型事例。倘若这些事例是有关他人的,演讲者不妨联系实际,从亲身经历中去体验和讲述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人和事。这对于情感的自然投入,无疑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演讲中弓I用事例解释抽象的理论,不但生动有趣,而且浅显易懂,易于听众接受。因为真实的人和事往往能给听众带来亲切感,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