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查理五世让儿子菲利普继承了西班牙、荷兰的管辖。但儿子菲利普尽管得到了权力,也得到了一个大问题:想造反的贵族“沉默者威廉”把新教引进了荷兰,而且他引进的新教深深影响了之后的荷兰社会风气与宗教信仰。
这位“沉默者威廉”要比菲利普小6岁。他们从小成长在天渊之别的环境中。生活在西班牙宫殿内的菲利普接受着正统的天主教教育;而生于德国的威廉则被父母培养成一位虔诚的新教教徒。
威廉在11岁时,堂兄去世了,所以威廉可以得到了两块土地的管理权,或者王国中两个省的管辖权。这两块土地分别位于或法国南部与荷兰。当时的查理国王就认识到,这位名叫威廉的小男孩有朝一日肯定会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贵族。查理不想看到长大后的威廉对罗马天主教造成任何威胁,因为他明白,一旦威胁了宗教,势必会影响到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的权力与地位。查理国王命令威廉到皇宫内生活,远离他的父母。查理让皇宫内最优秀的老师来教导威廉,让威廉学习各种皇室技能:包括说法语,带兵打仗和治理国家,更重要的是让威廉学习做一名虔诚的、衷心的天主教徒。很快,聪明的威廉得到了国皇的欣赏。成为国王身边最宠爱的侍从。长大后的威廉士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他对查理家族衷心耿耿。查理还曾经宣称,他已经不想再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了,他最想要得到的是可以一直偎依在威廉的臂膀上。
之后,菲利普继承了荷兰的王位,他任命威廉管理国家的大部分疆域。威廉在统治期间,他看到了荷兰人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战斗,与大海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搏击。因为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荷兰的很多疆域都是比海平面低很多。如果遇到强风暴雨或者潮汐涌来时,荷兰的土地都会受到海水强力地冲刷。但荷兰人民并没有被自然的攻击吓到,他们决心要赶走大海。荷兰人们要建筑一道堤防,将陆地与大海分开。于是,他们在浅湖、沼泽中挖来了许许多多的湿泥,用湿泥建筑起一道“堤防”式的大土墙。如果你有幸站在荷兰的堤防旁边,你向上看就会发现原来另一边的大海已经高过了你的头顶,只要任何一道堤防坍塌了,海水肯定会冲上岸上,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土地、房屋、城市、农场等都会毁于一旦。
威廉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荷兰变得更加安定、昌盛。愿望是好的,但威廉后来对菲利普的统治方针开始表现出各种不满。原因是菲利普在实施新法律时,从不征求各地的领袖的意见,也不考虑新法律是否对人民造成威胁。菲利普颁布的新法律严禁新教教徒的布道与对信仰的忠诚。但威廉永远记得自己是一名虔诚的新教教徒。尽管自己在皇宫中是接受了一系列天主教的教育,但他还是很同情那些新教的教徒。
威廉已经尽力为菲利普效忠了。不料,在菲利普登基的3年后,威廉得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威廉有一次到法国国王的宫殿做客,法国国王也是一名天主教徒,而且他并不知道威廉的家庭背景。所以他就对着威廉说起了菲利普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要把荷兰的新教给灭绝了,并且大规模屠杀新教的教徒。听到这里,威廉也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他只是听和点头,没有做出任何回答。也因此,他得到了一个美名--“沉默者威廉”。
威廉回到荷兰后,并没有轻举妄动,他从表面上看还是一名忠臣。但他私下已经做了一系列规划,想着如何使得子民们安全,免遭菲利普的迫害。当新教的教徒想宣布要反抗菲利普的统治时,威廉决定与新教教徒的领袖见面。他劝服了新教的教徒,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应该给菲利普的皇宫递上一封申请书,请求菲利普对反对新教的种种法律进行撤销处理。
但是,这封申请书被送达皇宫时,受到了宫内大臣们的讥讽。一个贵族公然说道:“为什么要理睬那些没事找事的乞丐。”但新教的教徒还真的用起了“乞丐”的名号,他们觉得这是皇宫对自己的恭维。并进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试图反抗西班牙原皇室的统治。这些起义的领袖带着“乞丐”们在西班牙的乡村进行了反抗,他们烧天主教教堂,把一尊尊天主教圣徒雕像都打碎了。
当菲利普得知新教的教徒居然在破坏自己的统治时,他派了天主教贵族阿尔巴公爵和一名士兵去镇压这些“乞丐”。阿尔巴公爵的做法就是邀请威廉与另外两名荷兰领袖一起谈论平复事端计划。但威廉听到两位领袖要过来,他觉得很不安,拒绝和他们见面,而是先到故乡去看看。事实上,阿尔巴公爵下令,逮捕两名领袖,并把他们杀害了。之后阿尔巴公爵又没收了威廉在荷兰拥有的土地。如今的威廉,已经不是皇室的忠臣,而是最大的敌人。
在此之后的10年,荷兰人民一直在做抗争,他们坚决反抗那些占领了他们家园的西班牙士兵。公爵允许皇家的士兵在城内肆意屠杀,前后屠杀了1000多人,这些被杀害的人不是仅仅是新教的教徒,并没有做出任何对皇室不利的事。
而威廉,在德国组建了一支军队,尝试着攻打回荷兰。双方的战争持续了很久,而威廉的两个兄弟也战死沙场了。但这并没有打击威廉继续战斗的决心,他与“乞丐”继续作战,他们打破了堤防,洪水把乡村都淹没了,他们乘船进入城市,与敌人的战争从陆战演变成海战。最后,“沉默者威廉”取得了胜利,荷兰北部的有7个省宣布独立,而威廉也成为了这些省份的国王。
菲利普对威廉的称王表示极度愤怒。他准备花一大笔钱请人把威廉暗杀了。一位名叫巴尔塔扎尔·杰勒德的年轻人主动向菲利普请缨,想执行这个危险的任务。杰勒德假装成一个被害的新教教徒家人,他来到威廉的皇宫,而威廉接纳了这个“可怜的人”,还把他留在宫中。
这天晚上,巴尔塔扎尔把自己包裹在一件黑色的斗篷里,藏到了威廉的餐厅外。当威廉吃完了饭离开时,巴尔塔扎尔带了一把手枪冲了出来,射向威廉。威廉在倒下时这么喊到:“上帝啊,请原谅这个可怜人吧!”很快,伟大的荷兰战士威廉就死在巴尔塔扎尔的枪下。
威廉牺牲了,但是他的国家仍然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平等、独立、科学。
独特的“新教”社会
16、17世纪时,欧洲各国开始争当海上航权的霸主,这时的荷兰脱颖而出,成为北海沿岸航运的实力派国家。尽管荷兰人因为在海上获得了称霸世界的地位,但大海也是荷兰最大的劲敌;因为荷兰的地势较低,经常遇到了大海的“袭击”。在20世纪中叶,就因为海难导致1800名荷兰人丧生,因此,荷兰人“与海争地”的斗志被激起。历史上,荷兰人的坚毅与他们的郁金香、风车、木鞋一样是被世人广为流传的。
【图22郁金香】
但近几年随着荷兰官方在对待性交易、麻醉剂、安乐死、同性婚姻等敏感问题所采取的宽松政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虽然荷兰提供给人们一个宽松的社会风气,特别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是采取自由化的政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秩序,你走在荷兰的大街上,很少看到警察的身影。就算你在商场超市购物时,你也会发现根本没有店员盯着你,也没有任何的监控设备;所有的残疾人设施都建在公共场所中最便利的位置,而这些设施从来没有发生过占用的情况。
荷兰人在饮食方面也是十分简单的,他们一日三餐中早中两餐都偏好以面包为主的冷食。到了晚餐,他们才会食用牛排等热食。对于他们来说,饮食就是为了满足身体的能量。他们对于住房更是简单对待,甚至是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他们很少去粉刷外墙,内饰也只是简单地处理,但他们却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大街上的店铺在晚上6点后就会关门,人们下班后都回家或者做其他消遣。整体来说,荷兰人的生活是既简单又充实的。
荷兰其实是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国家,尽管它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的影子随处可见,但它的生产力是不可忽视的,是一个繁华的后工业经济的超现代国度。
荷兰的鹿特丹,现在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货物的运输十分繁忙,当中很多货物的目的地并不是荷兰,不过经常会在荷兰进行加工、增值后再运往其他各国。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奶制品出口国、食品净出口国。因为它出国的商品非常多,所以世界上很多大型的跨国企业都设在荷兰,比如壳牌、菲利浦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荷兰的繁荣主要源于它源源不断地给世界各地提供最先进的服务。
【图23壳牌公司标志】
荷兰的开放态度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还体现在社会、文化领域上。如果你有幸去到荷兰留学,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开放的态度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也可以感受到荷兰人们的热情好客。
虽然,在前面的章节讲到了荷兰的宗教信仰,但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如今宗教在荷兰人心中已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但荷兰人依旧坚信,要尊重他人与尊重信仰,这才是自己的美德;只有接纳不同的社会文化,才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团结。在荷兰人心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
最人性化的法律国度
荷兰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国家,被人们誉为“郁金香王国”和“风车王国”。在人们的眼里和印象中,荷兰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但是,荷兰并不只有这些,它还有我们都不太知道的一方面,荷兰这个国家还是一个建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的国家。如:我们的国家法庭的所在地就在荷兰,欧洲首部法典也是出现在荷兰的莱顿大学。所以说,从各个方面都能看出荷兰是一个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
【图50莱顿大学】
1813年,荷兰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后,执政当局实事求是,没有把在荷兰实施了两年多的《法国刑法典》废除。不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适当地对这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如,把一般没收和刑事监督废除;虽然没有废除死刑,但是在执行死刑时不再公开;废除了无期徒刑的规定,让有期徒刑或在教养院服长达120年的刑罚代替无期徒刑;修改了有期徒刑的期限。但是,在修改的时候,也加进了一些不好的规定和刑罚。如,公开笞刑替代了终身褫夺公权,也没有废除枭首示众、耻辱刑等。
此外,荷兰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完善适用于荷兰社会的法律制度。1872年,首个刑法典草案在召开国会时被提出来了。但遭到想要独立的比利时人拒绝,他们觉得这个草案同实施中的《法国刑法典》以及1809年颁布的《荷兰王国刑法典》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使得这一草案无法继续探讨下去。
【图51比利时】
1873年,经过深入的研究,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关于刑法典总则的草案,但是这个新草案的提出让很多人在刑罚制度上有异议,如,对牧师的刑罚等一系列问题的规定,因此,这个草案也夭折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它在荷兰社会的使用地位。
而从1886年始,荷兰的刑法典已经经过多次修改和订正。此外,很多没有体现在刑法典的犯罪处罚在其他的法律规定里都可以找到。如《1935年道路交通法》、《1928年麻醉毒品法》、《1989年武器弹药法》以及《1950年经济犯罪法》等。如果违反了以上任何一条或其它的法律规定,那么就会处于刑罚。那些违反行政性规定的行为,轻则处于较轻微的财产性,但是对于一些危害不大的违反交通的行为则不处罚。但是,在此次修订中,有一项规定值得我们注意,而且这项规定至今也还沿用,那就是将“安乐死”使用变成是一种合法的刑罚。2002年4月1日,荷兰颁布的一项法律条款《根据请求终止生命与协助自杀审查程序法》开始发挥其法律效用。这一法律的正式运用,让荷兰获得了世界上首个把“安乐死”使用合法化的国家这个地位。实际上,在这项法律颁布前,荷兰就已经将“安乐死”这个刑罚合法化了。因此,有人觉得,这项新法只是以前法律的沿用和发展罢了。
实际上,在1886年以前荷兰的刑法典中就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把“安乐死”的使用和协助自杀这种行为视为一种犯罪行为。荷兰将“安乐死”使用的合法化后,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同时还受到了那些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国家的大力批评和打击。这些信天主、耶稣的国家担忧的是,这项规定可能会被随便执行,那些使用“安乐死”的人就会来到这个国家以求能够安乐死。将来,人们将会对“安乐死”有更深的了解很认识,也将会用一种新的观念去看“安乐死”这种行为。
但是,不管怎么样,荷兰1886年所修订的刑法典都有其显著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第一,跟法国的刑法典比,荷兰的刑法典更具“人性化”,后者要比前者更有宽容性,也相对减弱了刑罚,虽然还是很看重刑罚的威信,但是相比之下,刑法家长主义的威力已经大大下降了,对罪犯的刑罚也比较适度。第二,刑法典越来越趋于使用,而不是理论化。这个特征在整部刑法典内都有很明显的表现,因此可以说,荷兰刑法典可以成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得非常好的范本。最后,这部刑法典适应世界刑法立法的发展潮流,充分体现其创新性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特征。二战后,行为科学对于判决的形成和刑罚的执行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学的分析与应用在刑事司法中也大量被使用;荷兰的刑罚慢慢地废除了无期或长期刑罚,而财产性的广泛使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到了1970年左右,因为心理学分析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耗费很大,实用性又没有多高,因此,最后不得不被形势政策替代。
1980年以后,荷兰的形势政策在某些内容上的制定变得非常严厉。监禁的时间变得长了,相应地,监狱的房间也要增多,1980年,荷兰共有3789间监狱,而到了1994年,却上升到了10059间,比原来增多了3倍左右。但是,在同一个时间段,荷兰所使用的短期徒刑却少了很多。荷兰的很多刑事辩护律师都觉得对这种状况很担忧。在他们眼里,那些重刑犯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心理缺陷造成的,仅仅通过重刑罚来制止这种行为效果不大。还有部分法学家觉得最好把刑法都废除,他们觉得,刑法慢慢地不再适用于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用更好的,更具人性化的制度解决这种犯罪行为是最好不过的。
如今的荷兰,属于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国家,政府想要制定什么政策,一定要参考议会的法案,并以其为根本出发点。荷兰宪法规定:“民法、刑事、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必须依据议会制定的统一的法典,但也不妨碍根据议会的单独法案规范其他领域。”所以,荷兰的法律是由议会的法案、法典、条约以及案例法三大部分组合而成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不像美国或者英国的法律,这两个国家的法律的基础是旧的共同法,荷兰法则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所制定的民法典和刑法典的法国法律为参考而修改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