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幸福的表现 > 第八章 亲子沟通会说孩子才会听(第3页)

第八章 亲子沟通会说孩子才会听(第3页)

表扬是有公式的: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对男孩子可以拍拍他的肩,对女孩子可以摸摸她的头。

繁体的“爱”字是由“心”和“受”组成的,这说明,爱是一种心理的感受。爱,不是由给予的人说了算,而是应该由接受的人说了算。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调查,100%的父母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却只有50%的孩子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他们说,我们的父母爱“打麻将”、“挣钱”、“爰他的面子,想让我考得好为他们争光。”

为什么家长的爱,孩子感受不到?因为你不会爱。爱是一门学问。

小时候,孩子追着大人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啊?”家长回答:“现在你不懂,长大就会懂了。”现在是家长问孩子:“这是什么啊?”孩子不屑地回答:“这个你不懂,说了你也不懂。”“代沟”便随之产生了。

“代沟”是什么?那就是,你想让孩子进入你的世界,孩子不来;你想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不让。家长常抱怨“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这,是不是因为你说的话越来越不中听了呢?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听话,首先你要和孩子进入一个频道,这样才能对话。

一次数学考试中,一年级学生芸芸和兰兰都得了98分。放学回家后,两人都高高兴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妈妈。

芸芸妈妈正在炒菜,听完后头也没回,心不在焉地问:你们班有几个人考了100分?"芸芸愣了一下,小声说:“4个。”“那你还高兴什么呀?下次要考100分,知道吗?”芸芸妈妈提高了声调。“知道了。”芸芸应声,垂头丧气地悄悄走出厨房。

兰兰的妈妈当时也正在做饭。听了女儿的汇报后,她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转过身惊讶地问:“你说什么?"兰兰似乎被吓了一跳,怯怯地

说:“我数学考了98分。"兰兰的妈妈笑得特别灿烂,开心地说:“兰兰,你真棒,真优秀,刚上一年级就考得这么好。妈妈今晚加几个菜庆祝一下。‘“我们班有四个同学考了100分呢,我下次也一定要考100分。"兰兰信心十足地向妈妈保证。

这两个家长的差别在哪里?同样是“下次要考100分”,芸芸是在妈妈的呵斥声中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的,兰兰则是在妈妈的赞赏下主动地产生了这样的动力和愿望。很明显,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心理状态以及最后达成的结果都会相去甚远。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了激励孩子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孩子普遍缺乏成就感。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他的成就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有成就感,那他对学习就会永远保持一种兴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很愿意学,考试很有感觉,这个孩子就是积极向上的。

做孩子的知心辅导员

朋友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放学回家后的话题变了。她常常说,谁谁又买了新文具,谁谁又穿了新衣服,谁谁家有车,谁谁的父母多有地位。

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难得我和她爸爸都有时间,天气又好,我们一家三口回了一趟农村老家。在准备回城的前一天,天气突变,飘起了雪花。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周一早上雪停后再走。孩子的表叔开着一辆小货车送我们回家,怕影响孩子上课,便开车直奔学校。当车刚行驶到学校路口时,不知怎的,孩子偏不让把车开到校门口。因天气很冷,孩子的表叔坚持要把车开到学校门口,但孩子执意要下车自己走。争执不下,我想这里一定有什么原因,当着她表叔的面不好深说,便决定先随她去。

下午她放学回来,我问她原因,起初她不说,经再三询问,她才说:“别的同学坐的车都是小卧车,哪像我坐着拉货的车上学,让同学看见多难堪,他们谁都得拿我开玩笑。"听了这话,我真的生气了,小小年纪的她怎么会有如此的虚荣心,这是从哪儿学来的!表叔为了她,影响半天的工作不说,还冻了半天。我气呼呼地对她说:“小小年纪,居然比起车来了,你怎么不比比学习?说到底还是嫌你父母没本事啊!"孩子听了这话,哭了。我没理她,心想她也该好好想想了。可是,夜深人静,当我躺在床上时,我却失眠了。孩子长大了,她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孩子固然有她不对的一面,可这不能全怪她,社会、周围环境,都对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再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是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渴望父母事业有成。我对她的关心还是不够,今天的事,我处理得也不冷静。

从这以后我总是常抽出时间,和孩子谈心,告诉她,生活是自己创造的,要想生活好,得靠自己努力。父母的一切只能是父母的,不属于孩子,拿父母的成绩来炫耀是不对的。那时孩子还小,似懂非懂,我就给她讲松下幸之助的故事,带她看电影《居里夫人》,我希望她能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同时,我更加倍地投入工作,几年来,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劳动者,成为区里最年轻的个协理事,参与区里的建设。我和孩子一起为希望工程捐款。在这点点滴滴的琐事中,孩子变得懂事了,她开始理解了我的忙碌,理解了做人的一些道理。地不再为一点小事掉眼泪,并开始热衷于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快乐而不再总缠着我。她还学会了关心人,久而久之,她担任了班干部,并为组织好每一项活动而开动脑筋。看着她的忙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纯真、善良、浪漫。但是,除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正面影响外,社会的负面效应也时刻冲击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另外,独生子女的特有问题,如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等问题也经常困扰着他们,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如下建议,很值得家长,尤其是妈妈注意:

(1)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似的平等关系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他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会受到限制,再加上其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进行辅导O但是辅导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要对他的所思所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家长的辅导更加有针对性。二是合作态度,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似的平等关系,孩子可以反驳、可以提出质疑,大家对事不对人,不主张把辅导关系变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2)避免把我们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无论怎样都要避免把我们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把辅导变成了教导,进而又把教导变成教训。

(3)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要做好第一任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爱心、责任感外,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得到孩子的尊重。

(4)遵循孩子自省自悟的过程

父母们经常会急于教训孩子,这样做就忽略了一个重要过程,那就是孩子自省自悟的过程,这时候特别需要父母们的耐心。同时还要有一个思想准备,有时候一次两次的过程还不足以让孩子真正明白事理,我们要允许他可能会慢一些,千万不要嫌他反应慢、不聪明,更不可以由此就说他是个笨孩子,那种嫌弃的态度会影响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

要教会孩子善于学习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不停地学呀,写呀,背呀,可是真正用到时却使不上,整天看见孩子做题,有的题难得我们做父母的都做不出来。可是那天我们逛商场,买了五六件东西,让孩子算个价钱,孩子低头想了半天,也没有算出来。

还有一次,我让孩子代我给他爷爷写封信,他写了好半天,拿给我一看,语言不通顺。

有一次,在街头见到了外国人,我让孩子和外国人打个招呼,他居然也说不上几句来!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都学了些什么?

本例子的这位家长只不过看到了孩子的学习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点滴事实就惊诧至极,如果让他看到更多、更严重的事例,他不知又该做何种表示了。

只会死学、不能运用的现象是如此普遍:学英语,捧起书来能读,但就是不能对话,外国人讲的话听不懂,自己说的话外国人又听不懂,典型的“哑巴英语";物理、化学学了几年,却对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整天宣讲“劳动光荣”,孩子却连自己的衣服都洗不了;考试经常得高分,但工作之后却连一般性的事务都无法完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却分不清韭菜和麦苗……

孩子学得较死,只懂得死记硬背,却不会活学活用,尤其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很差。“高分低能”的现象至今仍不能得到有效消除,这说明教育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让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因此,家长们应该在平时注意留心以下几个方面:

(1)t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家长应当与学校配合,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加大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力争能有新的突破,才能在孩子中间引发一场真正的“学习的革命"。

(2)t培养孩子的灵活运用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