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抬着头看别人,你就会越走越高。反之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高高在上,低着头看别人你就会越走越低。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还必须善于赞美,赞美别人的同时,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你就会发现世界无限美好,人间无限温暖。
赞美有时也无需刻意修饰,只要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之效。但要更好地发挥赞美的效果,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实事求是,措辞恰当。
当你准备赞美别人时,首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赞美是有根据的。
一位老师赞美学生们:“你们都是好孩子,活泼、可爱、学习认真,做你们的老师,我很高兴。”这话很有分寸,使学生们既努力学习,又不会骄傲。但如果这位老师说:“你们都很聪明,将来会大有出息,比其他班的同学强多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赞美要具体、深入、细致。
抽象的东西往往不具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称赞一个初次见面的人“你给我们的感觉真好”,那么这句话一点作用都没有,说完便过去了,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但是,倘若你称赞一个好推销员:“小王这个人为人办事的原则和态度非常难得,无论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肯接,就绝对不用你费心。”那么由于你挖掘了对方不太明显的优点,给予赞扬,增加了对方的价值感,因此赞美起的作用会很大。
3.热情洋溢。
漫不经心地对对方说上一千句赞扬的话,也等于白说。缺乏热情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高兴,有时还可能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
4.赞美多用于鼓励。
鼓励能让人树立起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用赞美来鼓励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第一次”。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的时候,如果对方第一次做得不好,你应该真诚地赞美一番:“第一次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容易了!”别人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树立信心,下次自然会做得更好。
对别人的赞美要客观、有尺度、出于真心,而不是阿谀奉承、刻意恭维讨好,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会引起别人反感。赞美之辞既是对别人成绩的肯定,使听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他人努力去做出更大的成就,与此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无限的快乐。而扼杀人与人之间最为宝贵的真诚乃是妒忌,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有地位、有成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有钱。这样的心态,是无法说出真诚的赞美之词的。说出真诚、由衷的赞美是需要雅量的。
6.赞美一定要有新意
赞美要有新意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同。陈词滥调每个人都会背,这样的赞美会引起人的反感,要引起对方注意,必须有别具一格的赞美语言。
杰克公司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预定于一个特定日期之前,在费城建立一幢庞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成阶段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的用铜器的承包商突然宣称,他无法如期交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全都没效果。于是杰克先生奉命前往纽约,当面说服用铜器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有你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杰克先生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董事长有点吃惊地,说:“不,我并不知道。”
“哦,”杰克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着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这个家族从荷兰移居纽约,几乎有二百年了。”一连好几分钟,他都在说他的家族及祖先。当他说完之后,杰克先生就称赞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说自己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一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杰克先生如此说。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这个事业,”董事长说:“我对它感到十分骄傲。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在参观过程中,杰克先生赞扬他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竞争者的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杰克先生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董事长解释说是他本人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匈杰克先生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良好。他坚持请杰克先生吃中饭。到这时为止,你一定注意到,杰克先生一句话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自然,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会因此延误也无所谓。”
杰克先生甚至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那些器材及时运到,大厦就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了。
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赞美才能够被人信服和接受。真实与否是区分真心赞美和阿谀奉承的关键,要想使你的赞美达到好的效果,不流于庸俗,就要谨记:真实的,才是人们喜欢的,世间万物都是如此。
有人说,赞美是所有声音中最甜蜜的一种,赞美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很多人的赞美语言乏味,净是些陈词滥调。陈词滥调有三种表现:
(1)公式化的套词俗语。
一些初涉社会交际圈的青少年很容易犯这种忌讳,自己没有社交经验,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俗不可耐、味同嚼蜡的恭维。这种公式化的套词给人不冷不热的印象,使人感觉对方缺乏诚意、玩世不恭,造成不值得深交的印象。
公式化的套词俗语,有时还会冲撞别人的忌讳。一位年轻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后上去就来了一套公式:“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久闻你的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对方的脸从头红到脖子。原来,他同学的哥哥刚因打架斗殴蹲了15天的拘留出来,这个年轻小伙子根本不明情况就“久闻大名”地恭维了一番,却揭了对方的伤疤,教训甚大。
(2)鹦鹉学舌,说别人说过的话。
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怎样赞美,只能跟着别人学话,附和别人的赞美。常言道:别人嚼过的肉不香。古时候,朱温手下就有一批鹦鹉学舌拍马的人。一次,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独自说了句:“好大柳树!”宾客为了讨好他,纷纷起来互相赞叹:“好大柳树”。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树,可作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互相赞叹:“好作车头”。朱温对这些鹦鹉学舌的人烦透了,厉声说:“柳树岂可作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把说“可作车头”的人抓起来杀了。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别人赞美自己时,自己往往都要谦虚一下。如果是在人多的场合,大家众口一词地赞美某个人的同一件事,就会使他陷入很不自在的境地,越是最后几个赞美的,如果是同样的话,越让他感到厌烦。
(3)仅仅说些限于别人专长的话。
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大家往往都很容易发现这一点,赞美其专长的人也最多。时间长了,被赞美的人听腻味了,对这方面的赞美也就不起作用了。比如一个画家,人们肯定都关注他的画技,对书法家人们可能仅赞美其书法水平。常言道:好话听三遍,听多了鬼也烦。
可见,陈词滥调不仅是社交的忌讳,也是赞美别人的忌讳。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陈词滥调呢?
①赞美对方时要投入,抓住对方的心理去赞美。
陈词滥调往往是在不深入了解对方心理的情况下说出的疲于应付的话,无的放矢,没有目标。只有把握住对方的脉搏,才能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和需要,给予别出心裁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