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孙子兵法的智慧全集 > 第三章 打造金牌王者掌控术(第2页)

第三章 打造金牌王者掌控术(第2页)

刘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是全才,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下级。他之所以能打败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是因为重用了一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刘邦表现出了一个统帅最值得称道的品格和能力。

其实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多有才能,而

是他们能够笼络合适的人为己所用。当然,没有好处的事是没有人会做的。因此孙武就提出“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怒,在以前汉宣帝设麒麟阁,唐太宗建凌烟阁,在阁中悬挂功臣肖像以资垂范。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明朱元璋出“招贤榜”广揽人才箸。现在这种在精神上给予满足的招数也是层出不穷,当然,精神奖励之后就应该奖励一些比较实惠的东西,这就是孙武所说的货。如果做到这样,平衡术可谓是修炼到家了。那么用别人的脑和手为你创造利益也就不在话下了。

总归就是一句话,想尽-切办法让人才甘心为我所用。刘备请诸葛孔明出山,就恰当地运用了平衡术和笼络术,换来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话说当年,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之人,但身边却无可用之才,因此,想要实现自己的鸿图大业是谈何容易。刘备意识到,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招揽天下能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备在与司马徽的谈话中,司马徽提到:“离这里不远就有卧龙,还有凤雏。只要你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夺得天下。”刘备听后谢过司马徽,并开始设法想请诸葛孔明出山。后来,有一位当地名士徐庶投奔刘备,并向刘备举荐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见他呢?”刘备正为自己无法得见诸葛孔明而烦恼,听徐庶如此一说,正合了自己的心意,忙问如何才能请到卧龙。

徐庶说:“像卧龙这样的能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出你的诚意。”刘备意识到有两个人同时推荐诸葛孔明,可见诸葛孔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因此不敢耽搁,选了良辰吉日就带关羽、张飞去拜见诸葛孔明。

第一次,扑了个空。一次见不到,第二次再去,结果又扑了个空,两次不见,第三次又去请他。诸葛孔明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了刘备。

诸葛孔明在他的茅草屋里给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建议刘备先入主荆州和益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

刘备听后,赶忙站起来,再三拜请诸葛孔明出山,诸葛孔明见刘备这样真诚地恳求,也就高高兴兴地跟刘备到新野去了。

从此以后,刘备拜诸葛孔明为军师,诸葛孔明也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更不辜负刘备的一番苦心与诚意,把自己所学、所想,把自己的大智、大谋,把自己万年可昭的臣子之心都奉献给了刘备,为天下三分鼎立格局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若现在的领导者能像刘备一样请到“诸葛孔明”,并为己所用,那么你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开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在这最缺人才的21世纪,领导者若能创造一个能够吸收人才、稳定人才的内部环境,尊重、信任本企业职工并充分授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走向成功之路。被誉为美国钢铁工业之王的卡内基曾说:“你可以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以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卡内基这是在告诉我们,在一个企业的成功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够为己所用,能够协调别人为自己做事,与合作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誉,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则。

4。掌握好时机再出手

“兵贵胜,不贵久。”孙武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胜利,而不是耐力。因为“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弹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现今许多人理解这里的不贵久就是兵贵神速。但细细品来,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孙武只提出打仗就是要胜,但并没有要我们来比谁跑得快,而是要我们快要快得恰到好处,以此取得胜利,这才是最终目的。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打仗就要贏,这是军人的使命。

快要快得恰到好处就是要我们不能太快,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若你不察就冒进,那么就会烫到嘴。当然为了不烫着嘴,等放凉了再吃,那时候,就很有可能被别人吃完后连残渣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掌握时机。

有位记者曾在对老演员查尔斯o科伯恩的访问中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问:“一个人如果想要在生活中能拼能赢,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查尔斯o科伯恩听后摇了摇头,笑着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时机。”

接着他又说道:“这个时机,就是行动--或者是按兵不动,说话--或者是缄默不语的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机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个关键。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査尔斯o科伯恩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在时机来临时识别它,在时机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些反复遭遇挫折的人经常对“毫不留情的、不公平的”世界感到泄气。但他们所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了恰当的努力,但却在不恰当的时机放弃了。或者是在恰当的时机做着不恰当的努力。所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学会识别并把握好时机是相当重要的。在最佳的时机出击,一击必中!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时机呢?

第一,不断提醒自己,把握潮头。莎士比亚说:“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是的,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把握好涨潮时期,那么我们就会在别人还未明白过来之时就已轻松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第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感情用事。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依靠的往往是感觉,但感觉有时是很不可靠的,所以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策划周全,当一切迹象都对事物的发展有利时,就依计划行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第三,提高观察能力。敏锐的眼光是成大事的一项秘密武器,能够洞悉事物发展的势态,就能把握最佳时机。

第四,懂得忍耐。忍耐是智慧与自制力的结合体,很多人都想通过捷径让事情快速地出现所要的效果,但是欲速则不达,当你一心求快时,也在埋下失败的种子。老话常说的慢工出细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凡事都有其恰当的时机,这就要我们懂得忍耐。

第五,学会做一个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清,我们每时每刻都是与所有的人共享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于是,真正地把握时机就包括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问题的实质。

任何机遇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对各种机遇要进行周密的调査和分析,不武断、不轻信他言,要相信自己的调查和判断;一旦认准了成事的机会,就要迅速、果断地出击,决不能优柔寡断,坐失良机。现实生活中,一些做事情受挫或者是失败的人,老是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能成,我怎么就不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或她没有把握好时机。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要找到恰当的时机,然后再出手。

和颜悦色地静观其变,时刻紧盯目标,等待最佳时机,抛出杀手铜,让对手防不胜防。

5。冷静处事,掌握主动权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孙子在这里提出作战时掌握主动权是战胜敌人的关键。虽然主动与被动是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动性,在被动的条件下争取主动。那么如何在被动的情况下争取主动呢?孙子从两个方面做了解说。

第一,对待处于不利条件下的敌人,可以以迂为直,后发先至,避其锐气,击其惰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亡地求存,死地求生等。

第二,对待处于有利条件下的敌人,可以隐真示假,迷敌、诱敌、疲敌、骄敌、扰敌,使敌人备多兵分,变实为虚;或者攻其必救,动摇敌人的决心,被迫就范等。

但孙子所提出的所有战略当中冷静处事是最重要的一点。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冷静地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冷静观察,不轻举妄动,绝不为假象所动。这样才会达到“至于无形,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其实不仅战场上需要冷静,我们在任何时候也应当沉着而冷静。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都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只要我们能够冷静面对,灵活处理必定会从困境中找到出路的。

有一位青年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他还有一个妹妹,成绩优异,极学实在可惜,于是他决定到工地挖隧道挣钱供妹妹上学,可是第一次走进隧道就遇上岩石塌方。

另外还有三个人被困在了隧道里,面对这种意外,有人大放悲声,有人想往岩石上撞,可以说,他们近乎疯狂了。他也差点控制不住自己,他以为自己会在这里死去,可就在他想到死的那一刹那,他想到若自己死了,妹妹就会辍学,父母也会悲痛欲绝。于是,他镇静了一下,决定试着控制局面,他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很沉稳:“想活命吗?想活命就听我的!”黑暗中的几个人渐渐安静下来。

这时他又向被困的同伴发号施令:①被困的人必须听他指挥。②外面肯定在组织救援,但需要时间。③休息睡觉,因为累死也搬不动那千斤重的大石头。④隧道里到处都是水,有水就能活十几天。不过他还是隐瞒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身上还带有两个馒头。

可是等到第三天时,隧道里还是没有一丝光亮,他拿出一个馒头分成四份给大家吃。第五天,隐约中他们听见了隧。道外传来钻机风镐的声音。这时大家心里有了希望,他赶紧把最后一个馒头分成四份给大家吃,然后让他们拿起工具拼全力往巨石上敲击……

当几个劫后余生的人躺在病床上时,怎么也不会相信,那个沉稳威严,组织大家逃出来的人竟然只是一个毛头小伙。事后,当人们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说:“冷静,在紧要关头,只有冷静救得了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