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够化解矛盾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
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这笔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由于不了解事情的真相,难免就会造成误会。而有效的沟通则可以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也可以校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偏差。
曾经有人说,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那么就不会引起误解,就不会发生战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与人之所以会出现疏远、隔阂、提防、误解、冲突、分歧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没有保持通畅。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周游列国,游说讲学。路上经过一个小国,因为国内大旱,遍地饥荒,几乎没有任何食物可以充饥。大家都饿得头昏眼花,于是,颜回让众人休息,他亲自去附近的另一个小国买回了食物,并且忍着饥饿给大家做饭。
不消片刻,米饭的香味就四散飘出,饥肠辘辘的孔子禁不住饭香的诱惑,就缓步走向厨房,看看饭是否已经好了。不料孔子走到厨房门口时,只见颜回掀起锅的盖子,看了一会,便伸手抓起一团饭来,匆匆塞入口中。孔子看到颜回的举动,心中顿生一股怒气--想不到自己最钟爱的弟子,竟然偷吃饭!
颜回双手捧着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端给孔子时,孔子正端坐在大堂里,沉着脸生闷气。
孔子看到颜回手中的米饭说道:“因为天地的恩德,我们才能生存,这饭不应该先敬我,而要先敬天地才是。”颜回说:“不,这些饭无法敬天地,我已经吃过了。”孔子心生不快,生气地说:“你既知道,为什么还自行先吃?”颜回笑了笑:“我刚才掀开锅盖想看饭煮熟了没有,正巧顶上大梁有老鼠窜过,落下一片不知是尘土还是老鼠屎的东西,正好掉在锅里,我怕坏了整锅饭,赶忙一把抓起,又舍不得浪费那团饭粒,就顺手塞进嘴里。”
听到此处,孔子恍然大悟。原来有时连亲眼所见的事情也未必就是真实的;真实,只靠臆测就可能造成误会。于是他欣慰地接过颜回捧给自己的饭。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沟通的重要性。如果颜回没有和孔子及时沟通,那么孔子就很有可能会错怪颜回,并且对他失望,认为他是一个行为不端之人;而颜回自此也就不能得到孔子的厚爱。这样的结果对谁都不公平。由此可见,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及时、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很有可能造成误解。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有许多问题也都是由于沟通不当或缺少沟通而造成的,结果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误解。
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与员工沟通的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们的良好关系。
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
饭,谁也不理。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但是,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科长干活。坦率地说,这位科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建议都得科长批准。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科长不仅不支持,不解释,还挖苦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野心。对我来说,这名科长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弃了那份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
这番话令盛田昭夫十分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应该关心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处境,不能堵塞他们的上进之路,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度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发现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定不要忽视沟通的双向性。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有主动与部署沟通的胸怀;作为部署也应该积极与管理者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大家都真诚的沟通,双方密切配合,那么企业才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沟通创造生产力
在新经济时代,有效沟通和表达既是职场人士必备的职业素质,也是一项亟待培养的职业技能,更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制胜法宝。
沟通是灵活运用语言的一门艺术,一门技巧,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默契合作。在现实生活中,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需要沟通,同事之间需要沟通,就连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沟通。“沟通无处不在,沟通无时不有。”它能让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语气或不同的方法,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停滞不前的。所以有人说:“言语未到,办事不妙。”语言沟通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会沟通,利用沟通,掌握沟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
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由此可见,有效的沟通最能打动人心。诗人用诗将意境完美呈现出来了,没有失明的人看了这句话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能够享受盲人不能享受到的春天,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同情乞丐。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意识到沟通是重要内容。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经说过,沟通就是生产力。具体点说,一场重点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演讲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一次主次不明,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谈话也可能招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有所成就的人,不论是企业家还是科学家、政治家,他们不仅很在乎“说什么”,更在乎“怎么说”。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可以吗?”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你走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