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低调的智慧韬光养晦 > 第1章 低姿态软身段最有心计低调是一种姿态(第3页)

第1章 低姿态软身段最有心计低调是一种姿态(第3页)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能如残缺之圆继续在人生之途滚动并细尝沿途滋味,就能达到完整。这就是生命所能赋予我们的:不求事事如愿,但求问心无愧。

古语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从理念上讲,人们大都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样,也不存在神通广大的完人。在认识自我、看待别人的具体问题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追求完美,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样样都是,对别人也全面衡量。

难道那些伟人、名人果真那么十全十美、无可挑剔吗?绝非如此。任何人总有其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

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

人是可以认识自己、把握自我的,人的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有缺点和毛病。我们不苛求完美,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两重性是不易改变的。所以,我们应当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和感觉,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缺点,我深知自己的潜能和心愿,也看到自己的困难和局限。人类永远具有灵与肉、好与坏、真与伪、绚烂与孤独、坚定与犹疑等等两重性。

自我容纳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自己,也能正确理解和看待别人的两重性,这样就会抛弃骄傲自大、清高孤僻、鲁莽草率之类导致失败的弱点。我们以这种自我认识、相互包容的观念意识付诸行动,就能从自身条件不足和不利环境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不必藏拙,不怕露怯。即使明知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果敢行动,我行我素。因为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跌跌撞撞,爬起来再来,才能学会诸多本领和技能。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任何人也都有无知无能方面,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自我表现和与人交际中都会有“出丑”的表现。有些人由于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拿出勇气,去革新和突破自己,所以,他们情愿不做事、不讲话、不交际,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在灯光灿烂、乐曲悠扬的宴会厅里,他们很想站起来跳舞,可是怕别人笑话自己舞技拙劣,宁愿做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观众越多,他们就越鼓不起勇气。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倘要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是形成一个平庸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

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与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一位经营者如果只能见人之所短而不能见人之所长,从而刻意于挑其短而不是着眼于其长,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弱者。有些人,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放弃完美。因为不追求完美将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这只是一种惯性思维,事实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放弃完美,才能树立起自信自爱的意识,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收敛起你的“锋芒”

古语云:猛虎藏于山野之中,伺机而动;俊才隐于众生之中,待机而行。是故真人杰也,不彰,不矜,不显,不明,不扬,不呈,如此则外可保其才,内可养其性,为凡人所不能为之事,成凡人所不能成之大业也!

嫉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才能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曾国藩深通文韬武略,也深知功名之靠不住和害处,所以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干人世的事业”,不把功名放在心上的,成为中国近代少有的“内圣外王”的典范。他反复嘱咐儿子曾纪泽要谨慎行事,甚至于大门外不可挂相府、侯府这样炫耀的匾额。很多位居高官的人或者尸位素餐,或者请求致仕,主要就是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啊!所以古人说:“露才是士君子大病痛,尤莫甚于饰才。露者,不藏其所有也。饰者,虚剽其所无也。”

人的名气一大,流言便会满天飞,若稍有不慎,必将惹下大祸。在名利场中,要防止盛极而衰的奇灾大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教诫。“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这是世人常用的一句自警语。欹器是古人装水的一种巧器,呈漏斗状,水装了一半它很稳当,但装满了,它就会倾倒。扑满是盛钱的陶罐,它只有空空如也,才能避免为取其钱而被打破的命运。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居官要时时自惕!时时处处谨慎,切勿不留余地。越是处权势之中,享富贵之极,越是要不显赫赫奕奕的气派,收敛锋芒,以保退路。在官场热闹处要能著一双冷眼,避免无形中的杀机。

秦朝的李斯。他的祖先是楚国上蔡人。他后来归顺秦始皇,被当作客卿。开始当廷尉,后来作了宰相。他上书要烧书,在一起讨论《诗经》、《尚书》的都要杀头。于是他把儒生活埋,焚烧经书、术数书籍。李斯曾和宦官赵高造伪诏而杀了公子扶苏。后来他与赵高发生了矛盾。赵高对二世挑拨说:“李斯大儿子李由是三川守卫,同盗贼陈胜私通,而且丞相身居在你之外,权力却比你还大。”秦二世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把李斯关进牢房,用完五刑,在咸阳把他腰斩了。李斯临刑的时候,回过头对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块出去,到上蔡东门去追野兔,怎么能够做到呢?”于是父子相对痛哭,他被灭了三族。所以胡曾诗说:“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染血衣。”

明代魏大中在42岁上才走完了科举道路的最后一步,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宫职,当时是万历四十四年,朝廷一片乌烟瘴气。他官阶八品,在朝廷中尚无发言的地位,却对人对事都看不惯,看不惯还爱说,结果到处遭人白眼。他到哪里,哪里的官员便失却捞到好处的机会,而他自己却一点儿好处也不要,甚至不与人交往,这在官官相护的时代真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他结交的几个人都是东林党人,与当时权势显赫的魏忠贤为敌。结果,他上疏弹劾温体仁、魏忠贤奸党,反遭诬陷时,天启皇帝因为知道他过分廉洁而放过了他,但他终于还是被抓在狱中,被折磨至死。

海瑞,以正直廉洁而著名,到处主持公道,侵害大官僚地主的利益,克扣下属,连纸张都不许多领多用,甚至要求必须写满--不能浪费,结果,一生被人排挤,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他仗着一身正气,谁都不放在眼里。结果是既无能力扭转世俗,也没有过一天舒心的日子,最终还被罢了官,遭贬谪。

如果这些人收敛一下,低调一些,学会保护自己,一边为天下黎民着想,为社稷着想,一边实施自我保护,哪里还有这么多悲剧发生呢?实际上,两者完全可以兼顾,并不一定非要顾此失彼。历史上事业成功而且下场很好的人多得是,他们或者归隐,或者仍身居高位,这不是取得了双份的成功吗?事业成功而个人生活失败,怎么能算完全的成功呢?‘怎么能是大智大慧的人所为呢?

所以,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都应该低调一些。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负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啊!这方面,荀攸是一个绝好的榜样。

曹操是个难侍候的主儿。他有过人的才华,下手快,出手狠,疑忌心重,气量极狭,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做为信条。他杀了在危难中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九口人,杀了能摸透他心思、锋芒外露的谋士杨修。可是他手下有一位谋士荀攸,却与他相处融洽,前后为曹操谋划十二奇策。曹操玩弄权术,想让手下的人怕他,荀攸未必不知道,但他不露声色。而杨修,总是想表现自己的聪明,说破曹操的目的,终为曹操所不容。荀攸对曹操执礼甚恭,让曹操感到自己的重要和特殊,平时对一些小事,总是装聋作哑,顺水推舟,想来“丞相英明”之类的话是不会少说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博得曹操的信任和欣赏,每到关键时刻,他的计划就总能为曹操所接受,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把人臣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所以曹操说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智可及,其愚(其实是大智)不可及。”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佐其兄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纣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率军两次东征,经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东征胜利后,成王把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地,连同奄民,分封给他,国号鲁。周公因需在朝中辅助成王,于是派儿子伯禽去鲁。在儿子伯禽临行前,他告诫伯禽道:“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周公的这些谆谆家训,对今天我们这些后人不是仍有很大的警诫和教益吗?

洪应明在其传世名著《菜根谭》中也认为,富者应多施舍,智者亦不炫耀,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他指出:“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浅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亦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宏仁厚,但有的人反而苛薄无礼,这种人虽然身为富贵之家,可是他的行为跟贫贱之人却完全相同,这样又如何能够长久享有富贵呢?一个才智超群、博学聪明的人,本来应该隐匿其才华,而有的人反而到处炫耀自己,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是很愚昧的,这样的人如何会不失败呢?

做为一个人,尤其是做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深藏不露,低调做人,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但要克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大跋扈,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虚心的姿态让人无法拒绝

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学悟不到的呢?还有一句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慢。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某单位的领导陈老不但精于本职业务,而且对书法绘画也颇有研究。

有一次他的部下小刘去拜访他,恰巧那个时候,他正在作画。

“哎呀,没想陈老的画画得这么好。”在一边旁观的小刘一副发现新大陆的样子。

陈老马上谦虚道:“哪里哪里,只是胡乱涂鸦罢了。”

“以前我也学了两年绘画,可总是不得要领。不知道陈老有什么绝招,能不能教教我?”小刘虚心求教道。

“小刘也喜欢画画?那太好了!”陈老就像是遇到了知己,马上就对小刘兴奋地说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