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低调的智慧韬光养晦 > 第1章 低姿态软身段最有心计低调是一种姿态(第4页)

第1章 低姿态软身段最有心计低调是一种姿态(第4页)

“就我个人的体会,要想学画画,一定得注意三点:眼到、心到、手到。所谓的眼到,那就是要观摩名家作品,同时也要对你想画的东西观察入微;而心到呢,就是学画一定要有恒心,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更重要的是,在画画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体会,进入忘我的境界。”说到这里,陈老停下来,喝了口茶。

“那手到又是什么呢?”小刘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陈老把茶杯放下继续说:“手到当然就是多练啦。只有多练才能体会到画画的真义。”

“唉,我过去就是因为看得少,练得少,并且没有恒心,所以没有一点成就。今天听陈老一席话,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了!”小刘感慨地说。谈完画,接下来宾主自然是谈得非常的投机。在小刘临走的时候,陈老还专门送了他一幅自己的“真迹”。小刘将这张画挂在了自己办公室,后来画艺也增长不少。

每个人都有自重自尊感,以人为师定律,是指当你以一副很谦卑的姿态去向别人请教时,更容易让别人从心里接纳你,因为,没有人会拒绝那些虚心向自己求教的人。

在谈到鼓励年轻人如何学习时,拿破仑·希尔认为:任何一个强者都有一条诀窍,那就是“以人为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掘自我的潜力,所有的强者几乎没有傲慢的特性,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谦和谨慎。

拿破仑·希尔的一位学员哈洛·雷恩克是道奇汽车在蒙大拿州的代理商。他在做有关处理顾客纠纷的报告时说,汽车市场目前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在处理顾客投诉案件时,你如果显得冷漠无情,就很容易引起愤怒,甚至做不成生意或造成许多不快。

他对班上的其他学员说:“我向顾客这么说:’我们公司犯了不少的错误,我实在深以为憾。请你把碰到的情况告诉我。‘

这样一来,我就变成了一个虚心向他请教的人,也就消除了顾客的敌意。顾客的情绪一放松,处理事情的时候就容易讲道理了。”

要想获得更多的东西,多向别人请教是个不错的方法。在致富方面更是如此,向别人请教也分很多方面。

第一,可以向已经成功的“赚钱专家”求教。

千万不要因为个别人的自私就把所有人都想成是极为自私和保守的。实际上,那些有成就的人不仅能给你提供有益的启示,而且他们也很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成功感兴趣,这会让他们感到有人重视,有人需要。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第二,向那些积极乐观的生意人请教。

除了学习一些技巧和方法之外,学习些精神上的财富也必不可少,而乐观积极的态度显然是最重要的。

因此找一位好的致富指导就不一定要求他真的很富有,但是在心态及他所持的观念原则上一定得是富有的。

第三,向你敬佩的上司请教。

在公司里,如果有一位优秀的上司,那就会让员工相信,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或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他们就会为此而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员工也会发自内心地期望这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假如有这样的心态,创造出惊人的成果也是必然的。而这样的领导者会让人信服,会在无形当中把他的自信、魄力和果断传输给你。

第四,向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请教。

在生活当中,你的一切行为、想法以及无意识的反应,都受着习惯的约束,所以有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它会让你更快地走向财富。

因为习惯往往会压制人的思维,进而让人对外在世界的变化无法适应,所以,一旦你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良习惯,但一时之间无法迅速改变的时候,可以找一个与你习惯相反的人,去跟他多接触,一起做事,一起研究问题,假如他是个善于影响、引导别人的人,那就更好了。很快你就会发现,你正在朝着自己所希望的那个方向一步步地转变。

没有人会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应该多了解别人的强项,因为任何一位团队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保持足够的谦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那些比你强的人请教,你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装一装“低能儿”

《菜根潭》中说: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多捐身败德之媒,五分便无悔。帜只杨五分,船便安;水只济五分,器便稳。

意思是说只张“五分”(二分之一)帆却平安地驶行着的船,只注“五分”水却稳妥地保持着平衡的容器,对于个人如何更好地处世,如何保持包括上下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平衡,是一项很好的启示。

为人处世应严守操行,不露锋芒,即应做到智通权财不足自恃,不足自耀也不足自夸。人与人之间的一般言行答对,看似区区小事,但能否有一种高深的修养,能否处理得稳妥、圆熟和周到些,往往就决定着事的成败、人的生死,也就是“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从效果上使各人为人处世的高下水准之见。所以注重精神修养的人,在这一方面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不得不加大力度。我们先看看洪应明列举的几位历史人物的史实,就可以明白其中道理。

霍光是西汉的重臣,受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昭帝死后,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国君,因刘贺荒淫无度,即位二十七天后即遭废。霍光再迎立刘询为汉宣帝。史载汉宣帝即位时,在去拜祭祖庙的路上,霍光同车陪乘。汉宣帝十分畏惧,好似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后因霍光有事离去,由另一位将军代替霍光陪乘,汉宣帝才敢活动四肢,才有了少少的一种安全感,霍光死后,他的妻儿子女全遭诛杀。《汉书》记载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声威权威能镇住皇帝者,当然不可容留,霍氏家庭的灭门之祸,正是始于霍光陪同宣帝乘车一事啊”。

石崇是西晋文学家,他任荆州刺史时,曾纵容部下拦路抢劫客商,却得了很多财物,成为巨富,生活奢侈,连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望尘莫及。石崇与王恺曾多次想着法儿比富;王恺命家人用米酒洗锅头;石崇就拿家人用白蜡来当柴烧。王恺为带妻妾出外游玩,所经之路,就命人用紫色的丝布来围成一条有四十里长的临时“胡同”,让老百姓能闻其声不见其人;石崇听说后,则命仆人用五彩绵缎围成了另一条足有五十里长的“胡同”。王恺在比富的路上老是输给石崇后,唯有向晋武帝求援,晋武帝就将国库中收藏的唯一一件外国进贡来的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了王恺,想为自己的舅舅争回一次光,殊不知石崇见后,故意将这珊瑚树打烂,并让仆人抬出了六七株高三至四尺、更为富丽的珊瑚树来赔给王恺,令其目瞪口呆。由此可见,石崇的财富有着国库的财富也无可比拟之处,最终,又正是财富美色使石崇及其全家老小尽遭灭门之灾。史载石崇在刑场上叹道:“这回那些下贱者可以沾得我家的财富利益了”。他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财富,旁边有人回敬他说:“你知道过多的财富可招祸患,为何不将这些财富早些分给百姓呢?”石崇才哑然无对。

韩信作为刘邦魔下的头号战将,勇冠三军,不论是带兵方法或是军事谋略,都有远非刘邦所可企级之处,对此,刘邦与韩信都是心知肚明的。问题出自作为部下的韩信,对此毫不谦逊,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在你看来,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不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直肠直肚就答;“我是越多越好”。虽说这留下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千古美谈,但却在刘邦的心中埋下了祸根,引起戒备。后来韩信又在刘邦受困之时竟提出设“齐王”的要求相要挟。眼下虽然答应了。到后来终于借故杀掉了韩信。

陆机是西晋的文学家,出身于吴国的高级士族家庭,吴国被西晋剿灭之后,他与其弟陆去远居旧里,闭门勤读近十年之后,兄弟二人来到晋都洛阳以他们的文才为当时的权贵所推崇,以至有“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之说,陆机趁此而热衷任途,依附权贵,后卷入著名的“八王之乱”,为成都王率兵攻伐长沙王,战败而归,被宿怨者进谗言,诬告他久怀不轨之志,终被成都王杀死,并夷灭三族。

以上的悲剧,是由封建社会的臣子与君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韩信可称为西汉的开国元勋,霍光则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辅政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政策,在客观上有助于西汉社会上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陆机和石崇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里久负盛名的文学家;他们或他们的家人罪不当死,但历史事实却与此相反。这样看来,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他的锋芒毕露、争强好胜、不居人后、缺乏谦逊和不会秘已之美的种种处事方式及表现,成了导致他们悲剧的直接诱因,他的才华盖世,权势在握,都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了一条心弦。

不要让你的“光芒”抢了别人风头

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比你高的人来往时要记住,不要让你的光芒抢了他们的风头,要不你会得罪自己的上司,堵了自己的后路。

对于许多聪明人来说,人生的最大害处不在外部,而在自己。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要产生居功自傲的心理,而这样做的下场往往比无所作为的人更惨。所以,一个懂得藏心术的人,应该知道居功之害。

因此,古人很注意,不论任何好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知退让之机,绝对不可以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他人怒恨,重则惹来杀身之祸。自古以来,只有那些与人分享荣誉者甚至是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事实证明,只有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同样对那些可能玷污行为和名誉的事,不应该全部推诿给别人,主动承担一些过错,引咎自责,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完善而清高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