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是有更大价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入头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只会招来祸患,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3.吃亏的艺术
“吃亏是福”是我们的祖训之一,至今被广泛认同与传扬。不少文章把“吃亏”描述成无私的奉献、牺牲精神、豁达心态、成全他人的品德、潇洒的生活态度、恬淡处世的行为等崇高的境界,所以不仅要甘于吃亏,还要勇于吃亏。
王佳为公司勤勤恳恳地干了六年,马上就要升职加薪了,却一不留神吃了大亏:她到山东出差期间,公司分配了需要指导的新人。等她赶回广州,好一点的新人都被别人“认领”了,只剩下一个典型的“歪瓜裂枣”:一个据说只在民办大专里读了两年就跑出来混的小男生。
人事经理对她说:“王佳,这个人是临时招进来的,你随便指导指导,不出错就好了。”
王佳笑眯眯地点头,心里却把人事经理骂了个狗血淋头:老娘混了那么多年,还不明白你们的伎俩,就算我呕心沥血把他教成了优秀员工,你们也不见得满意,我要真的随便你们还不把我给杀了?再说,升职指标只有一个,同部门的小李也是虎视眈眈,如果这时候输绐了他,说不定就输得一败涂地。
可要想赢过小李简直是太难了。人家小李指导的新人是正规大学毕业生,还在多家知名企业里实习过。看来,这个亏王佳是吃定了。
同事们都很同情王佳。大家都看得出来,她指导的那个小男生真的很不适应公司的节奏,一封催货的英文电子邮件,别人花十五分钟可以搞定,他却要用“一指禅”僵硬地在电脑键盘上慢慢敲半个钟头,每天都要加班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量。
王佳为此头疼得要命,不但自掏腰包买了一套打字软件送给他,而且每天下班后都要留在办公室里陪他加班。好多次上司从外面谈完生意回到公司开小会,都能看到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王佳还在指导新来的员工。
尽管王佳如此费心费力,三个月后新员工试用期考察结束,小李指导的那位新员工的表现还是远远超出她指导的新员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王佳在指导新员工方面的表现远远不如小李,但却赢得了部门里唯一一个升职指标。公司上层都知道这个新员工的素质比较差,也多次目睹王佳指导新员工的场面,他们觉得,王佳肯吃亏,有容人之量,更具有领导者的气质。
“吃亏是福”本身是一个利益交换等式,吃亏者并不希望利益白白受损,而是希望用“吃亏”换来“福”,至于什么是“福”。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正因为如此,还有一句话叫“吃亏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你才能换取他人“知恩图报”。
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一个小商人,他不但善于经营,也会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他不满意目前的这种小打小闹,他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心里一直在盘算,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入投地。大商人吕不韦另僻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这条路子。
王有龄--杭州的一个小官员,一直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于是,胡雪岩变卖了全部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资助王有龄。王去京城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没过几年,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非常讲交情、重情义,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这样,胡的生意越来越好、越作越大。他与王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起来。
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没有了王有龄这个后台,胡雪岩并没苦闷多久,他要重新寻找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府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结果,随着左宗棠权力的升高,胡雪岩也是吉星高照,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除了本身的经商才智,胡的成功还靠他的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亏,令朋友信赖他的宽厚和真诚.他也深知,今天,他给朋友的是一滴水,他日,朋友将以涌泉来相报,古人早就说过“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瑶琚”,胡就是以吃亏来交友,以吃亏来得利的。
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了你一个情,在友谊、情谊的天平上,你已为自己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比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在边境上都设有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里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非常好;而楚国的亭卒懒惰,西瓜秧自然长不好,与对面西瓜田的长势没法比。
这使楚国的亭卒觉得很没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国亭卒的瓜秧都给扯断了。第二天,梁国的亭卒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并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身,那么,我们为什么再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起来,而且,你们这样做,他们一定会知道的。”
梁国的亭卒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楚国的亭卒发现自己田里的瓜秧的长势一天比一天好,仔细一观察,发现每天早上瓜地都会被人浇过水,而且是梁国的亭卒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不由得非常敬佩梁国的亭卒,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被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王,既表示自责,也表达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4.不露声色表现自己
一个潜质优厚的员工,犹如一个丰富的宝藏,你的老板顾不上或是不懂去开发时,就需要你恰当地表现自己。
有一个年轻人,在单位一直不被重用,他借单位集体到西湖春游之机,拜访了高僧慧明。他对慧明说:“我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已在单位办公室兢兢业业干了8年,比我学历低、年龄小、进单位晚的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可我一直是个办公室一般的文员,请高僧指点迷津。”
听了年轻人的话,慧明双手合掌道:“你在工作上对自己如何定位?”
年轻人说:“我老爸告诉我,做人不能太露锋芒,出头的椽子先烂。我认为很有道理。”
慧明站起身对年轻人说:“请随我到对面的景点看看吧。”
年轻人跟着慧明走出寺院,在湖边找到寺里的快艇,然后发动小油门慢慢前行。
与他们同时起航的一艘快艇加大马力,似流星划过天空,在碧绿的湖面犁出一道白线;晚于他们起航的大游船“嘭嘭”欢叫着推浪前行,也很快甩掉了他们;就连随后而行的双人小扁舟也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迎面驶了过来一艘风驰电掣的快艇。艇主见慧明的快艇一直走得很慢,便在他们旁边大声问:“和尚,跑得这么慢是不是没油了?我这里有。”慧明合掌回答道:“多谢,老衲是怕跑得快了有危险。”
一艘大游船迎面踏浪驶回来了。船主看着慧明慢慢爬行的快艇高声喊道:“和尚,你的快艇笨得像蜗牛,该淘汰了。”
一只双人小舟迎面驶回来了。舟主对慧明说:“和尚,你的快艇连个小木舟都不如,养它干什么,报废了吧。”慧明没有吭声,他回头看看年轻人说:“我们返回吧。”
慧明调转方向,加大油门,快艇电掣般向前飞驰,不一会就回到了清莲寺。慧明走下快艇笑着问年轻人:“你说我的快艇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