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好事需要多“磨”
此一时,彼一时,有些事不能慢,有些事则又不能快。
“磨”不能单纯理解为“拖拉”“消耗”,“磨”更多情况下是等待机会的成熟,等待冰雪融化的那一刻。
“磨”不是一种无赖的行为,它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办事的“手腕”。
虽然这种方法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因为有时候对方因种种原因不同意办理此事,而此事又是合情合理的,这种情况下只能“磨”了。
磨,能显示真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感动人心。
磨,是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解释,与对方沟通,不间断地软化对方的过程。因此必须是全身心地投入,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磨,是一种静静的礼貌的等待,等待对方尽快给予答复。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故意找麻烦,故意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要尽量通情达理,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干扰,这样,才能“磨”成功。
磨,可以不露锋芒,只是要使双方关系渐近,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的愿望。也就是说,你要想办法与对方接近或与对方家人接近,并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贴近。这种感情上的“磨”,对方是难以拒绝的。
所以说,磨是一个有效的办事“手腕”,但需要我们有耐心。
香港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位懂得“好事多磨”,并善于运用“磨”的“手腕”来求人办事的智者。
李嘉诚兴建大型屋村独树一帜,使其在香港房地产界开始站稳脚跟。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何才能获得整幅的大面积地皮?为此,李嘉诚胸怀全局,动了不少脑筋。
首先,1985年李嘉诚收购港灯公司,港灯的一家发电厂位于港岛南岸,与之毗邻的是蚬壳石油公司油库,蚬壳另有一座油库在新界观塘茶果岭。李嘉诚于是煞费苦心地开始了一连串复杂的迁址换地计划。
1986年底,和黄与太古各占一半股权的联合船坞公司,与蚬壳公司达成协议--将青衣岛的一幅庞大油库地皮,与蚬壳在茶果岭和鸭脷洲的两块油库地皮交换。同时,港灯的这个电厂迁往南丫岛,这样,李嘉诚就腾出了两幅整块的可供发展大型屋村的地皮。
到了1988年1月,李嘉诚的长实系四间公司--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又向联合船坞公司购入茶果岭、鸭脷洲油库。并当即宣布兴建两座大型屋村,而李嘉诚却以8亿港元收购太古在该项计划中所占的权益。这样,两大屋村地皮归长江系全资拥有。最终,茶果岭屋村定名为丽港城。
鸭脷洲屋村的构想萌动于1978年李嘉诚着手收购和黄之时。之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耐心等待、精心筹划,其间1985年收购港灯,使其构想向前迈了一大步,1988年才推出计划。
李嘉诚真是名副其实的“十年磨一剑”。他深知,成功办事不可操之过急,而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一旦选定了目标,如果暂时无法实现也不能心急,应像“熬”中药一样,文火慢攻,一点一点地把中药里的精华熬出来。
有些事你怀着满腔热血找到对方头上,尽管对方能办,可就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绝,也会搞得你无能为力,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只好打退堂鼓,撤回来了事,不再另行组织进攻。但是,也有一部分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们则采用软缠硬磨法,友好地赖着对方的时间,赖着对方的情面,甚至赖着对方的地盘,不答应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办成就是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恼不得,最后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
有个做保险的业务员,到一家餐厅拜访店主,店主一听到是保险公司的人,笑脸倏地就收了起来。
“保险这玩意儿,根本没用,为什么呢?因为必须等我死了以后才能领到钱,这算什么呢?”
“我不会浪费您太多的时间,您只要挪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为您说明就好了!”
“我现在很忙,如果你的时间太多,何不帮我洗洗碗盘呢?”
店主原是以开玩笑的口吻戏谑他,没想到年轻的保险员真的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袖子开始洗了,老板娘吓了一跳,大喊:“你用不着来这一套,我们实在不需要保险!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我们绝不会投保你,我看你还是别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保险员每天都来洗碗盘,店主依旧是铁石心肠地告诉他:“你再来几次也没用,你也用不着再洗了,如果你够聪明,趁早找别家吧!”
但是这位有耐心的保险员依然天天来洗,10天、20天、30天过去了,到了第40天,这个讨厌保险的店主,终于被这个青年的耐心感动了,最后答应他投保险,不仅如此,而且还替这位有耐心的年轻保险员介绍了不少生意。
在办事时,我们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办事目的,有必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碰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哪个人会对你的执著而无动于衷。只要动其心,你要办的事自然就容易多了。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8。争辩要恰到好处
许多人害怕争辩,但几乎没有人不争辩。其实,争辩对于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在于你懂得运用“心眼”去争辩。
然而,总有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如果善于使用生动、熟悉的实例,并从中引出一番能被人所领会和接受的道理,再以此类推,把这番道理运用于需要说明的论题,就可以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哥伦布经过近二十年的准备后,终于成功地越过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这个伟大的创举引起举国欢腾,哥伦布也因此被视为英雄,受到崇敬。但是,有一些无视事实、否认真理的人,想给哥伦布制造一些难堪。
在一次为哥伦布举办的庆功宴会上,有人发难:“听说你在大西洋的彼岸发现了新大陆,但那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样到达大西洋彼岸,并发现新大陆。所以,那是世上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面对挑衅,哥伦布没有立刻回击。他从容起身,从桌子上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场的客人们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有谁能把它立起来呢?”
在座的宾客们一个接一个,试图要把鸡蛋立起来,但是鸡蛋传了一圈后,却仍没有人成功。大家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哥伦布接过鸡蛋,轻轻地在蛋壳上敲出一个小洞,几乎毫不费力地便把鸡蛋立了起来。顿时之间,全场哗然,哥伦布转身对大家说:“这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吗?然而,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当人们知道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之后,也许谁都能做到了。”
哥伦布以广博的学识、机敏的思维、简明的实例,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模拟推理,并明确指出,在一件事情未获得验证前,它可能就是极度困难的。但是,只要有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件事情就变得再简单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