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幽默沟通学电子书 > 第三章 谈判幽默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第3页)

第三章 谈判幽默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第3页)

其实,话题的转移有相当的难度存在,须有对语言驾轻就熟的技巧。话题转移得不好,有时虽然能暂时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但对于大局并没有什么益处。

转移的话题必须视具体情况和对象因地制宜,就近转移,不能不着边际,随心所欲,风马牛不相及。

转移的话题主旨也不能变,虽然不涉及正题,但必须与正题有关,不管绕多少圈子,牛鼻子始终不能放,做到“形散神不散”。

8。善于倾听,巧于反驳

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谈判中也应如此。悉心聆听对方吐露的每个字,注意他的措辞、选择的表述方式、语气,乃至声调,这是对方无意间透露消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认真倾听过后,我们已经可以掌握一些有关对方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对方了。

这种谈判术有时候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其实就是把返还幽默的技巧用在谈判中。返还幽默术很是巧妙,它使用的思维套路是对方的,而后由此及彼,物归原主,它的目的是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位顾客因为饭馆的菜做得不好吃而与饭馆老板展开了谈判:

ゲ凸堇镆桓龉丝徒凶±习澹骸袄习澹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

老板:“这干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应是“公牛”,搞得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果。这种方法在谈判中用处极大,它抓住对方的话柄,顺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这种谈判方法的特色是不作正面抗衡,而是在迂回的交谈中,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借力胜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产生幽默感。当自己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时,也可用这种“善倾听,巧反驳”的谈判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

ニ宄时,有个人很聪明,但说话结巴。官高气盛的杨素,常常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把那人叫来说说笑笑。

年底的一天,两人面对面的坐着,杨素开玩笑地说道:“有个大坑,深一丈,方圆也是一丈,让你跳进去,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吗?”

这个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有有有梯子吗?”

杨素说道:“当然没有梯子,若有梯子,还用问你吗?”

那人又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是白白白白天,还是黑黑黑夜?”

杨素说道:“不要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你能够出来吗?”

那人说道:“若不是黑夜,眼眼眼又不瞎,为什么掉掉掉掉到里面?”

杨素不禁大笑。又问道:“忽然命你当将军,有一座小城,兵不满一千,只有几天的口粮,城外有几万人围困,若派你到城中,不知你有什么退兵之策?”

那人低着头想了想,问道:“有救救救救兵吗?”

杨素说道:“就因为没有救兵,才问你。”

那人又沉吟了一会,抬头对杨素说:“我审审审慎地分析了形势,如如如如您说的,不免要要吃败败败仗。”

杨素大笑了一阵,又问道:“你是很有才能的人,没有事情不懂得。今天我家里有人被蛇咬了脚,你能医治吗?”

这个人应声答道:“用五月端午南墙下的雪涂涂涂涂就好了。”

杨素道:“五月哪里能有雪?”

那人说:“五月既然没没没有雪,那么腊月哪里有有有有蛇咬?”

杨素笑着打发了他。

故事中的人尽管是个结巴,但回答问题却很能运用“善倾听,巧反驳”的幽默技法,他不但没有被杨素难倒,还在谈判中处处显出他的幽默和智慧。这虽然是一个古代的谈判故事,但类似的事情在现代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善倾听,巧反驳”的幽默技法不仅能在生活中小事情的谈判上发挥作用,在国家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时,运用它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1971年,中美会谈讨论到台湾问题时,周恩来总理一开始就表明立场,基辛格也亮明观点,双方互不妥协,又使谈判陷入僵局。这时,周总理说:“毛总长说,台湾问题可以拖一百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同时也包含不能让台湾问题妨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基辛格点头表示同意:“是的,我们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周总理敏锐地抓住基辛格的观点,拿起记录美方观点的稿子晃了晃:“博士,你的措辞‘美国不会同台湾断交’,‘中国必须保证不用武力解决问题’,就不是如你所说的向着未来有所前进。”基辛格这次没有反驳,而是陷入了沉思,而后被迫改变思路:“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样?”周总理笑道:“……这是一项绝妙的发明。博士到底是博士。”僵局打破了,周总理和基辛格都笑了。

周总理不愧是一位谈判专家。他机敏、睿智、善听、能言。在上例的谈判中,他认真倾听,机敏地抓住基辛格随口说出的“我们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这句话,然后明确指出基辛格的观点前后矛盾的事实,从而使基辛格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被迫作出明智的选择。在基辛格妥协后,周总理又幽默地赞扬了对方,彻底打破了谈判中的僵局。

善于倾听是幽默反驳的前提,幽默反驳是倾听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两者的应用都是为了最终取得谈判的成功。

9。答非所问,幽默的表达潜在意思

“问”有艺术,“答”也有技巧。问得不当,不利于谈判;答得不好,同样也会使己方陷入被动。在谈判中,回答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谈判者不但要根据对方的提问来回答,并且还要把问题尽可能地讲清楚。而且,谈判者对自己回答的每句话都负有责任,因为对方可能把回答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种承诺。这就给回答问题的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一个谈判者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回答问题的水平。

在谈判中,谈判者可以运用“答非所问”的幽默技巧巧妙扭转不利于己的局势。答非所问指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提问,而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成幽默效果。答非所问并不是逻辑上的混乱,而是用假装错误的形式,幽默地表达潜在的意思。

ビ懈霭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

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

那位先生问的是小仲马近来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意思的,但他偏偏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位先生:不要再纠缠了。小仲马故意把蓄胡子当作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他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在谈判中利用这种幽默技巧也能起到让对方摸不清己方虚实的作用,从而赢得谈判的主动权。

答非所问很讲究技巧,抓住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不留痕迹地闪避实质层面,有意识地中断对话的连续性,求得出其不意的表达,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