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其实不难,是很多孩子启蒙和教育的第一步,在这个年纪,信郡王自已都在学四书五经了,但有刚才外甥们的打底,花小妮的表现,就显得很突出了。
信郡王很欣慰,又难免有点遗憾,唉,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但凡有这样的资质,想方设法他也要让外甥们混个官位,以后花家就能慢慢起来了。
背完千字文的花小妮很紧张,生怕自已哪儿做的不好,整张桌子,她最熟悉秦令怡,不由得把目光投了过来。
“做的很好啊,你看圆圆都不会背呢。”秦令怡轻轻摸她额头的碎发。
圆圆不服气抬头,她年纪还小呢!长大就会背了!
“背的不错,这孩子叫什么名字?”信郡王回过神来,询问花小妮的大名。
小舅妈紧张的很,吞吞吐吐的说,“还没取大名呢,就先小妮小妮的叫着。”
“也该取个大名的。”信郡王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赏了身上的玉佩给她。
花小妮拿着玉佩,兴奋的攥着丝线络子。
她得到夸奖了,真好!
这场宴会,也算是终于圆满结束了,由小姑娘力挽狂澜作为收尾。
信郡王寻思着,大人们已经定型,小孩还能抢救一下。应该给晚辈们都转到更好的书院,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后再考个进士什么的,也算是耕读之家了。
不过女孩的教育也不能放松,教养出色的孩子能联姻到大户人家,也是一条好出路。
于是,信郡王打算把几个年龄合适的女孩子,都做成王府姑娘们的伴读。
其实这种事很常见,大公子的六个伴读,有一个就是郡王妃娘家的表兄。
数来数去,年龄合适的也就是二姑娘了,他把事情跟邱氏一提,邱氏居然脱口而出,“不行!不可以!”
信郡王眼睛一眯,“为什么?”
邱氏支支吾吾,半天解释不清楚,她哪儿能说呢?她早就挑好了娘家的姑娘,准备做二姑娘的伴读。
沾光的机会,当然要先给自家人。
她沉默的瞬间,信郡王已经揣测到她的真意,不由得大怒,邱氏居然敢嫌弃花家人!可笑!
难道邱家是什么名门世家吗?有那个能耐嫌弃花家。
信郡王再次拂袖而去,邱氏知道自已说错了话,拼命求情,只可惜,为时已晚。
*
秦令怡瞧着信郡王怒气冲冲的到了明月院来,面上还难掩怒色。
她不说话,只送上温度适宜的清茶,等着信郡王怒火消退,才笑笑说,“谁惹我们的好殿下生气了?该狠狠捶他一顿。”
“哼,没有人。”信郡王觉得自已不该跟短视的妇人计较,但还是忍不住把疑惑说出口,“本王要是把花家的小姑娘,安排给圆圆做伴读,怎么养?”
“啊?”
这回轮到秦令怡迷惑了。
这事不是没戏了吗?怎么突然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