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商人如何与官员打交道 > 第十八章 如何与江西商人打交道(第2页)

第十八章 如何与江西商人打交道(第2页)

临走前,张世远对张世达说:“要不将这一百两银子买了纸去,反正良佐也是要纸的。”

张世达说:“不妥,这是货主的钱,如果他不愿意要纸了呢?那我们岂不是有要挟之嫌,不如,我们先垫一百两银子买纸,然后将货运到他那里去,征询他的意见,如他不要,就将纸卖给别人。”

张世远认为这个意见很好。

两人拿出100两银子全买了纸,携往汉口,找到货主钟良佐说明原委,钟良佐听后大为感慨,欣然接下了张世达运来的纸。

江西商人注重商德,还体现出“以和为贵”上,强调入际关系的和谐。发生商业纠纷后,一般情况下,双方协商处理,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新城邓兆龄,在外经商,赚了钱后,托一个乡绅在家乡添置田产,结果受骗,空费了1000两银子。有人劝他提出诉讼,他却说:“如果打官司就会败坏他乡绅的名声。”于是置而不问。

金溪刘光昌晚年居家,仍做典当生意,许多乡民用衣被典贷撷食,一年,因歉收,无法买回,天气渐寒,刘光昌将这些乡民召来,让他们将衣被全部取回,所贷粮食均不再索。行人不解。

刘光昌说:“天气凛冽,自己的邻居在一旁寒号,我怎么能安心躺在被子里呢?”于是将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

又如新城吴大栋,父母死时,留有债务未偿还,办完丧事后,吴大栋到广东去经商,十几年后,他发迹了,于是就带着财物往寻债主。这时,债主早已去世,借资也无文字凭证,其家人亦不知此事,吴大栋仍然反复说明原委,偿还了这笔债务。

江西商人经商讲究“贾德”,还体现在互帮互助上。江西商人喜欢一伙人在一起做生意,但是每个人在经营上又完全独立,均各有各的资金与货物,平时互不干扰,但是如果有人亏折或发生意外,团队的力量就显出来了,大家会借钱给他,或提供货物给他。

彭泽县张宠在苏北临城经商,有几位也在该城经商的同乡商人因事下狱,狱卒敲诈勒索,不胜其苦。张宠知道后,想了许多办法营救都没有效果,于是倾其所有,找到一位在邻县任官的同乡,请其代为行贿,终于将六人救出。其中一人出狱后就病死,张宠又购买棺木护送归葬。

《瑞州府志》记载:高安梁懋竹与二位朋友同舟贸易,船行至洞庭湖,夜泊,有水盗持刀登舟,索取财物,懋竹将自己的钱财全给了他。水盗又逼他的二位朋友,懋竹骗水盗说:“这是我的两个兄弟。”

水盗听后,这才离去。从这段记载看,梁懋竹与他的朋友显然也各有本金,属结伴而非同本贸易。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有悠久历史的。这既是江西人性格质朴且做事认真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所以,在与江西人做生意打交道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放心,不必担心会上当受骗。

4.分散投资,捕捉商机

以一个行业为主,兼营其他的行业,行业与行业形成从属关系,这种经营方法被江西人称为“母子法”。这样经营的好处是不容易破产,一个行业失败了,还有另一个行业在支撑着。经营手法可谓高明。

在生意场上,江西商人是很善于变通的,表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他们根据商品销售时间、季节气候、顾客对象、销售地点等,针对各类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价格也因人而定。

江西商人运用此法的具体表现是以本地物产为依托,全面介入经营本地物产的行业。

江西是全国的水稻主产地,是重要的大米输出省份,明清大米的输出地区主要有两个,一是江西北部,一是安徽的江北地区。每年由江西输出的约300多万石,清代末年,江西省每年输出的粮食约在500万石左右。

江西的粮食主要是顺赣江而下,然后入长江,运往安徽、江苏、浙江及湖南、湖北。另一路则翻越大庾岭运往广东。安徽江南地区的粮食大部分来自江西和湖广。当时江苏省城南京历来靠江西、湖广的粮食供应,江西商人“岁岁载米依期而至”,卖米给南京人,又从南京人手中买回布匹,又载船沿江而下。除南京之外,江南许多城市和市镇都缺粮食,江西商人活跃在金华、杭州、宁波、绍兴、衢州、湖州、严州、台州等地,并且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兴化等地也有江西商人在贩运粮食。湖北也是江西粮商活动的地方,湖北粮食丰收,江西粮商便购买贩运外销,江南。湖北粮食歉收,江西粮商便从本省购粮食销往湖北。

本省所产的红茶也是江西商人积极推销贩卖的对象之一。对江西商人来说,茶叶是最好的商品,因为茶叶体轻价昂,便于个体商贩携带。江西商人大都是小商贩,自己肩挑背负就能贩运。铅山商人邹茂章就是自己肩担背负茶叶到处贩卖,最终积资200万两银,成为全县的首富。

江西盛产瓷器,尤其是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名扬天下,在全国的销售量中独占鳖头,在海外成为当时中国外销最受欢迎的商品。瓷器的销售是商人牟取大利的一个经营项目。江西商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在景德镇贩运瓷器的江西商人众多,主要是饶州、南昌、吉安、抚州、南康等地的商人。

江西还盛产木材。江西各府均产木材,又以南安、赣州二府为最。《江西志》说:南、赣地方,盛产杉木,吉安等府县的流民长年来此,谋求生理,结帮成伙,砍伐竹木,有的还在这里裁木锯板,然后将木料或板材顺水道转卖他省。赣州商入主要靠杉木运销外省致富。吉安、南昌、抚州等地也有大量木材外销。

江西商人在贩运木材方面积聚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选择有大江大河的山区作为木材集散地,尽量通过水运减少运输成本。江西商人一般以吴城为木材集散地,从赣江、修水、抚河顺水而下的木材,均在此重扎大筏,然后出湖口,入长江,运销苏、松、南京及武汉等地。清代末年,江西每年销到省外的木材有一千六百万立方之多。

江西商人和徽商基本控制了本省的纸业。江西纸业很发达。在明代,江西铅山的造纸业和苏杭纺织业、松江棉织业、芜湖浆染业、景德镇制瓷业并为全国的五大手工业中心。直到清代,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仍雄居全国前列。铅山所产之纸有数十种之多,分为优级和普通、下等纸。清中期铅山县仅河口一镇,纸张出售就在四五十万两白银左右。铅山之外,广丰、弋阳、贵溪、玉山、奉新、宁州(今修水县)等地也都有规模不等的造纸业。江西的纸商主要是吉安的商人,他们和徽州商人共同垄断了江西的纸业,这些纸商一方面为纸厂采买原材料,一方面又将纸张运销各地,从中牟利。

江西本地盛产夏布,而且质量很好,抚州所产夏布与永定夏布齐名,颇受商界欢迎。江西石城县在清代每年要生产夏布数十万匹,产量令人惊讶。江西也产棉,南昌、吉安、抚州、九江、南康都纺棉织布。由于纺织能力过剩,每年还要从安徽、湖北等地购进二万多仓棉花,仅抚州一地用外省运来的棉花所织的布每年就约有八十万匹。江西布商在明代前期主要经营夏布,明代中期以后则是棉布、夏布兼营。万载、乐安、宁都、石城等地的夏布,清江、南昌等县的棉布,是江西商人致富的重要货物,有些江西商人又是汞(水银)和棉布兼营。这些商人将布运至贵州、四川销售,然后就地收购水银,转售湖广、广东、浙江,然后再回本省收购布匹外销。

江西在明代末期开始发展烟业,以赣州、广信、建昌为多。赣州府各县均种烟,大量稻田改为烟地。广信府所属的玉山、永丰,从事烟草生产的各有数干人,且多为雇工。这里生产的烟叶远销大江南北。建昌府属的新城、广丰也种烟成风,以致良田几乎占尽。

在江西各产烟区收购烟叶的,有闽粤商人和徽州商人,但更多的是江西商人。闽、粤、徽商都是大商贾,江西商人多是小商人,多来自抚州、建昌等地。

从业广泛是江西商人的一个经营特点,善于捕捉商机也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很注意市场信息,看准行情进行投资。

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的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他们根据商品销售时间、季节气候、顾客对象、销售地点,针对各类消费者推销自己的产品,价格也因人而定。比如小孩子喜欢的东西,大人又在旁边,价格可定得高一些;但如果是大人来买小孩用品,价格则可以低一些。节前价格可高一些,节后商品的价格低一些。

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南昌籍商人经营不善,一年下来,已到岁暮,只剩下二百钱,而债主云集。于是走到避静处准备寻短见,却遇到一位颇有见识者。那人知道商人寻死的原因后,不由得笑了:“真是奇怪,天下哪有因为只剩下二百钱就想死的人。”

商人哭笑不得,说:“二百钱能办什么事,能还债吗?”

那人又笑了:“那是你觉得那些钱不能办什么事,我倒不觉得,譬如,那二百钱可以买酒买肉。”

商人一听就明白了,他想要我买酒喝,他想了一想,反正自己要死了,不如做一个饱死鬼,于是将钱给了那人,那人接过钱,到集市上去买了一壶酒、一块肉,以及几十件小孩玩具。两人找座古庙,席地而坐,吃饱喝足后就在庙里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那人将商人叫醒,将昨天买来的玩具给他,并告诉他,今天是新年,你将这些玩具拿去卖,如大人买,可便宜些,如有带小孩的,可卖贵些。商人按照这话做了,结果发了笔小财,非常高兴。商人回到古庙,将情况说了一遍,说:“我再去贩卖一些玩具,如何?”

那人连连摇头:“这就是你为什么会做不好生意的原因,不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商机。昨天是岁暮,进货的集市中玩具价钱便宜,所以可以获利。今已新岁,进货的集市中玩具价钱也涨了不少,再卖玩具,货就不容易走了。我们成本不多,货只有走得越快越好,这样资金周转才快速,只有你拥有足够的资金,才可以居奇货等待好的价钱。”

商人如梦初醒,倒头便拜,说:“你真是我的恩师呀,请问先生贵姓,身居何处?”

那人微微一笑,说:“姓吕,江西人氏。”说罢,飘然而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