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做事情怎样才能做的最好 > 第三章 亲密有间交友得体(第3页)

第三章 亲密有间交友得体(第3页)

山鹰与狐狸结为好友,为了巩固友谊,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挖个洞生儿育女。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狐狸外出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山鹰就飞入灌木丛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发现山鹰偷吃了它的儿女,极为悲痛。可是它无法报仇,因为它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山鹰。因此,它只能过一点口瘾,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

对待那些与之交往会给你带来害处的人,一定要谨慎对待,并且要学会拒绝的艺术。拒绝和这类人进一步交往,拒绝口气要决绝果断,以免给将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你还要经得起诱惑。因为这类人一开始和你结交时,往往会带给你一些好处。这时候,你千万不要抱这种思想,一起玩玩嘛!吃顿饭、跳跳舞有什么大碍?

要知道,和这类人一起吃吃喝喝,虽然刚开始没什么,但时间久了,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他们感染。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和一群小朋友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和一群小朋友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由此看出,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周围的朋友对他的影响有多重要。结交朋友一定要慎重,如果你想做一个正直的人,你就要多结交这样品格的人,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选择朋友时,我们要努力与那些乐观上进、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获得好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择友不慎,恰恰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的人,则会陷入这种恶劣的环境难以自拔,甚至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人。

假如已不慎交上了坏朋友,应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知道:把一只烂苹果留在筐里,会使一筐的苹果都腐烂掉。

不过,人都善于隐藏自己不好的一面,恶人尤其擅长这一招。我们很难看透一个人的好坏,交上几个不良朋友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万一不慎交上了不良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要准确认识,真正了解对方,及时看到本质和主流。如果朋友属于品质不好、道德败坏、作风恶劣的人,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早日与之断绝关系。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上,则不必求全责备,不要把有小缺点、小毛病的朋友误认成不良朋友。

第二,耐心帮助、挽救。毕竟曾经是朋友,发现朋友有了一时的糊涂认识或偶尔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当以朋友的身份去开导他,尽量不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该勇于批评,不当老好人,否则愧对朋友的职责。

第三,做到及时、果断地断交。对于那些已经不可能变好或不可能被我们变好的朋友以及反过来试图改变我们的人,必须丢开面子,丢掉哥儿们义气,抛掉顾虑,毅然决然地与他一刀两断。这时,决心要大,行动要果断,不要把所谓的义气与友谊混淆。如果自己一个人无法甩掉这种朋友,也可争取其他朋友或亲属的帮助,以达到摆脱这类人的目的,从而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我们生活、工作的安定。

对于不适合我们或不利于我们的友谊,将其断绝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想要断绝自己不想要的友谊,就必须主动。只有主动断绝,才会使它结束得更快。反之,越被动地等待,结束友谊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双方已经没有继续交往的可能,那我们应主动说声“再见”。在双方还有友谊的情况下结束友谊,我们将来还可能恢复这一友谊。至少,它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反之,如果双方是在记仇结怨的情况下才结束的,恢复友谊和美好回忆都是不可能的事。

当发现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已经结束,我们应渐渐疏远他,比如少给他打电话,保持沉默,一字不提此事,让这种友谊自行消失更好。

备忘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自身的人生轨迹。

如果你的朋友是能干而忠实的人,你可能就会学到他的明智和诚信。

如果你的朋友是游手好闲之辈,那么,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你就很可能也会染上这些恶习。

5.一见难如故,保持善意的距离

一见如故这是很多刚刚见面相识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彼此的感觉就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在生活中,人会呈现出其多面性,在不同的时空,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下也会出现善的一面;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引动、催化而表现出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甚至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例如,一辈子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缺钱而忽然浮现恶念,这是他过去所无法想像的事,但就是发生了,连他自己都感到不解。

当一个人和你初次见面,并且热情地向你表示和你一见如故时,你可以不必拒绝他的热情,甚至也回他一句一见如故!但你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句话,思索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因为这句话纯粹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裹上糖衣的毒药,他是想用温情来拉近和你的距离,好从你身上获得某些利益。如果这是一句客套话,你的热切回应不但无法给对方产生效用,自己也会因为对方随之而来的冷淡而受伤,更有可能暴露了自己,反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而最有可能的是,你把对方吓跑了。如果双方真的另有所图,你的热切回应,正好自投罗网,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如果对方的一见如故之后还有其它的后续动作,你应该与之保持一种善意的距离,保持距离的目的是在检验对方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如果对方和你彼此都一见如故,这是最危险的状况,你应该立刻向后退,以免引火自焚,或因为太过接近而彼此伤害,葬送有可能好好发展的友情;如果一见如故只是对方一厢情愿,话不投机半句多,不必花心思在这上面。当然,如果双方一见如故,也都理智地各取所需,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见如故是一种人生的幸运,但有时也会成为千种不幸的开始。对刚结识的朋友,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其当作知交好友,什么话都给他说,这可是交友的大忌。对刚结识的册友说话一定要有所保留,该说三分的千万不能说四分。在人际交往中,你若与朋友初交,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到最后“受伤”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小刘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在一次聚会上,与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相遇,两人很投缘,话也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小刘把对方当成了自已的贴心朋友,结果在耳热酒酣之后,把自己公司将要开展的业务计划说了出来。一个月后,当小刘的公司把新的业务计划投入实际-运作时,却被客户告知别的公司已经在做了,并签了合同。作为与老板共知计划机密的小刘,自然被上司批评一番,并罚俸降职,永不重用了。小刘没想到把对方当成朋友,对方反而害了自己。

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的确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彼此道尽肺腑之言,知心相待,固然很好。但人世中何处去寻找如此多的一见如故的朋友呢?茫茫人海,一面之交者却是大多数,怎可将满腹的想法与之倾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与你一见如故,初次见面,感觉彼此不讨厌,当然可以浅交,但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一见如故”就欣喜若狂,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故知一样与之推心置腹。有时,你的坦诚相待,真心相对可能会被别人所利用,这样的“一见如故”,最好敬而远之。

因此,当听到“一见如故”这句话时,首先,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兴奋、感动?

如果有,那么就赶快抑制这些兴奋和感动,以免自作多情而自投罗网;如果对方的“一见如故”还有后续动作,可以与之保持一种善意的距离,保持距离可以检验对方用心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如果对方与你彼此都“一见如故”,那你们可能会成为好朋友,彼此之间的感情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与人交往或办事情的过程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说“一见如故”时,可能会掺杂很多奉承语言,目的是扰乱你的判断。如果你不加以防范,很可能就陷入了对方设计好的陷阱。因此,当听到这类话语时,最好提高警惕,不要因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使自己深陷泥潭。

逢人只说三分话之中的这三分话,还不在重要话之内,重要话是一句都说不得的。你所说的三分话,应该是风花雪月,应该是柴米油盐,应该是天上地下,应该是山海奇观,应该是稗官野史……总而言之,应该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说得兴味淋漓,说得皆大欢喜,其实也都是言之无物,这就是有效防止“交浅言深”的办法。

一定要谨慎把握好分寸,不该说的话千万别乱说。朋友之间相处,话不可露尽,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这是交友之道。

备忘录:

理智地去分析“一见如故”中的真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