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是一种人生的幸运,但有时也会成为千种不幸的开始。
6.朋友之间也不能失去应有的礼仪
许多人交友常常涉及这样的误区:好朋友之间不需要讲究客套。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互相了解,亲密无间,如兄如弟,讲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见外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朋友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干涉、强求和控制。彼此之间只有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交,反之,则离、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不讲礼仪,过于随便。否则,朋友间的默契和平衡就很可能被打破,友好的关系也可能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矛盾与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说起来就不愿停止,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或“死缠烂打”地追寻对方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或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而疏忽,可以理解和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倦,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对朋友的失礼与放肆无忌,是最能破坏友情的,其表现有以下几种,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要严格地约束自己。
(1)放荡不羁,过于散漫不拘,会让朋友对你产生厌恶之心
朋友之间,交往相处理应直率、大方、亲切、不矫揉造作,方显出自然本色,但如果过于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节,则会使朋友感到你粗鲁不自重。也许你和一般人相处会以理性自我约束,但与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划脚,或信口雌黄、天马行空,或在朋友讲话时肆意阻断,讥讽嘲弄,或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也许这是你的自然流露,但朋友会觉得你有失礼仪,没有风度和修养,对你产生一种厌恶轻蔑之感,厌恶你的为人,改变原来对你的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热烈而不失态,做到有分寸、有节制。
(2)过于张扬自我,言语无忌,伤害朋友自尊心
也许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异常亲密,可以说是无话不谈,而你的才学、相貌、家庭、前途等等令人羡慕,高出你朋友一头。但如果你不分场合,尤其与朋友在一起时,锋芒毕露,过于表现自己,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就会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临下对他说话,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很可能觉得和你有太强的距离感。因此,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控制过于张显自我的情绪,保持理智平衡,态度谦逊,虚怀若谷,把自己放在与朋友平等的地位,千万不能忘了朋友的存在。
(3)不分彼此,把朋友的都当成自己的,让朋友对你产生厌恶
朋友之间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彼此物品的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使用,而且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一次两次的话,朋友很可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则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朋友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以实物而言,你和朋友之物一般都可随时借用,这是超出一般人关系之处,但是你与朋友对彼此之物首先应该有一个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账”。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4)不分场合、不识时务地打扰朋友,使朋友对你感到厌倦
当你上朋友家时,若遇上朋友正在休息午睡,或正和亲人相聚,或同别的朋友准备外出时,你也许自恃挚友,不顾时间场合,不看朋友脸色,坐下来就高谈阔论,说个不停,不管朋友早已如坐针毡,极不耐烦。这样,朋友一定会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知时务,不近人情,以后就会想方设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扰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时此景,你一定要反应迅速,稍稍寒暄几句就知趣告辞。珍惜朋友的时间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样可贵。
(5)交浅言深,大肆鼓吹你与朋友的关系,使朋友认为你是个轻浮之人
朋友是拿来交的,而不是拿来说的。与朋友相处不久,就拿朋友说事,搞得像亲兄弟似的,此时,朋友已在暗生怀疑,认为你不是交友,而是另有它图,不敢实心相处。长此以往,朋友一定会认为你过于虚浮,不愿再和你交往。所以,朋友之交,理应真诚目待,切不可拿朋友当吹嘘的资本。
(6)强制朋友做事,让朋友觉得你霸道无理
想让朋友帮忙时,不事前通知,就登门提出所求;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朋友感到你的霸道与无理。朋友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那就更让他难堪。对你所求,答应的话则打乱自己的计划,若拒绝又在情面上过意不去。或许他表面乐意做,但心中却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请朋友帮忙时一定要谨守应有的礼仪,必须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讲,尽量在朋友空闲时提出所求,同时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强于人。
(7)言辞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使朋友觉得你极为可恶可憎
有时你好胜心切,在大庭广众前,肆意卖弄自己,贬低朋友或他人,用词又极其刻薄,以挖苦嘲笑为能事,却不知这样做会大伤朋友和气,使朋友感到人格受辱,认为你缺少家教,后悔误交了你。也许你还不以为然,会说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何必当真,殊不知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再也难收回来,何况你究竟是什么意思朋友怎么知道?所以,朋友相处,尤其在众人面前,应和蔼目待,互敬互慕互尊,切勿乱开玩笑,恶语伤人。
朋友之间固然不须讲究太多,但也千万不能失去应有的礼仪。
备忘录:
交朋友就像跳交谊舞,有进有退,你要时刻调整好彼此间的距离。
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平等相处,用礼仪来维护友情,用友情来滋养友谊。
7.多长个“心眼”,凡事“留一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关健是要择善而交。如何交朋友,如何选择朋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择友不当则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因为朋友是最有机会从背后下手的。
张华,一无业青年。按他的年龄,出点力,谋点事,挣钱养活自己绰绰有余。可对好逸恶劳的张华来说,干什么活都没劲,东游西逛则是他惟一的爱好,没事就骑着自行车到处游荡。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引见,张华认识了杨刚,一来二去,二人便成为了朋友。杨刚与朋友王某在市内的中心路附近合开了一家电脑设计室。张华有事没事总愿到杨刚的电脑设计室里坐坐。因张华没有正当职业,杨刚也偶尔周济他几个零花钱,张华自是感激不尽。
元旦过后,随着春节的日趋逼近,张华的心里也是逐日焦灼,此时他已是身无分文,可又想在春节期间潇洒潇洒,怎么办,他思来想去,最后把目光聚焦到了杨刚的电脑设计室。
一天中午,张华又来到了杨刚的电脑设计室,坐了一会儿之后,就对杨刚谎称自行车锁坏了,想要用杨刚的店门钥匙试试,看能不能打开?杨刚当时也没在意,随手就把门钥匙交给了他。张华拿到钥匙后,直奔一家配钥匙点,迅速偷配了一把。农历腊月二十九那天,杨刚将电脑设计室停业,回家办置年货去了。当晚,张华就用偷配的钥匙打开房门,租来一辆车,将设计室里的电脑主机以及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一股脑儿拉回家中。
农历正月初六、这天一大早,杨刚便来到了设计室,准备收拾一下过两天开业,当他打开店门时,发现店里所有的设备不翼而飞。杨刚心想:门钥匙只有搭档王某那里有一把,十有八九是他在春节期间将东西拿去了。并在心里暗自骂道:拿店里的机器怎么也不说一声呢?当即杨刚便拨打王某的手机,怎奈王某的手机关机,杨刚只好作罢。农历初八这天上午,各家商店纷纷开始营业,杨刚与王某终于见面了,当杨刚质问王某为何拿店里的机器不打招呼时,王某当时竟莫名其妙。杨刚一见事情严重了,便与王某一起来封派出所。
民警接到杨刚的报警后,仔细查看了发案现场,随后便立即从接触过钥匙的人入手,通过杨刚的反复回忆,很快就划定张华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农历初八上午10时,派出所民警赶到了张华的住处,找到了张华。只一个回合,张华就如实交代了此案系其所为,民警当即在他的家中搜出全部赃物。
朋友之情是个软绵绵的玩意,有弹性,有回旋之利,因此人们热衷将它做屠刀的刀把。
日常生活中,或是因为面子问题,或是因为过于信任,我们对于朋友总是疏于防范。孰不知,他们最有机会骗你,甚至害你。虽说绝大多数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但如果你们信错了一个,往往就会追悔莫急。
曾经有位武林高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破旧的寺庙中发现一名男婴。
武林高手出于一片好心,把婴儿带回了家,并准备将他养大成人。男孩一天天长大,他将全身武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男孩。
可男孩生性顽劣,对师父的养育不但不思图报,反倒认为养他育他的师父是他成名途中的绊脚石,留着只会碍事。最终他凭着年少力勇,用师父传授给他的绝招将师父杀害。
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可能会说:“这毕竟是少数。”的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故事中的武林高手简直太“实在”了,他只顾把毕生的绝学都传授给不思回报的劣徒,可没想到自己的性命却断送在他亲手栽培的徒弟手里。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而这位武林高手却忽略了这一点,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防备之心,因此落得悲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