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老板交代的事情必须妥当处置 > 第七章 别等老板交待做一个主动创新的员工(第2页)

第七章 别等老板交待做一个主动创新的员工(第2页)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在相机里装进电动机以后,体积就小不了,重量就轻不了,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如果要为它再去特别设计—种专用的超小型电动机,时间又很难保证。

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设计工作长时间裹足不前。后来—个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到:自动聚焦需要的动力很小,而且距离很短,不用电动机,用弹簧行不行呢?这个突破了“必须用电动机驱动”这“一定之规”的新设想提出以后,设计人员们沿着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没过多久,就相继设计出了一种又一种小型和超小型的自动聚焦相机。对这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连傻瓜也能使用的“傻瓜相机”,科技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产品开发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傻瓜化,即“功能简单化”、“易操作化”,同时也是“高智能化”、“高科技化”。

所以说,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企业发展需要创新,个人发展需要创新。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所有员工不断突破思维定势、超越自我,企业才会获得迅猛发展。

著名企业英特尔公司在招进员工后,非常注重鼓励员工不断挑战。当然,盲目迎接挑战只会带来失败,不可能带来创新,这不是英特尔所希望的。

英特尔所推祟的创新是在接受挑战之前能够掌握情报,并进行充分评估,尽可能地了解到种种变通之道与替代方案,以增加对失败的控制力,这被称为“可预期的风险”。除了迎接挑战,对错误的包容也同样重要。在英特尔公司,面对“不可预期的风险”而失败是能够接受的。

在英特尔公司,每—位员工都有机会贯彻自己的想法。英特尔是一个很平等的公司,在这里不会有很多层的经理,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自己的级别上做出决定,不用什么事,隋都去请示。诸如“你很有头脑,却在上司那里受挫”这样的情况在英特尔是不会发生的。也许有时员工不确定,拿计划去跟经理谈,但是,通常经理会鼓励员工去尝试,而不是泼冷水。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英特尔公司的员工才不会害怕失败,才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

同样,西门子公司的每一位成员也都具有普遍的创新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引领西门子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种意识的形成是以五项重要的个人素质为基础的,正是这些素质使西门子与众不同。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访问研究员、加拿大UWO(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凌晓峰博士认为,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都很重视员工的创造力,因为要使自己的技术、产品、服务领先,就要做到与众不同。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思路奇特,善于创新,从不满足现有成绩,产生新的创意并将其成功实现的能力,是好员工必须具有的。

3.创新思维带来辉煌的成功

有很多员工之所以工作多年而毫无起色,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独节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尽管他们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却没有在工作中很好地层示自己的智慧,只能按照旧有的方式复制下去,一旦出现新问题,就会变得束手无策。这样的员工永远只能走在别人踩出的路上,自然不能达到新的境地。

一些人喜欢把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我们最初就是这么干的,几十年也就这么过来了,所以不要轻易改变这样的规矩。”这样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会脱颖而出的。

在五金厂,有一个小伙子的主要任务是推销白铁桶,他仔细研究了家庭散户的市场,发现高级住宅区的家庭大多不用白铁桶,而是使用铝桶。于是,他就转移阵地,把推销的目标瞄准中下层的居民区。但这样做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户家庭通常只使用一两个铁桶,销售量根本就比不上旅店、酒楼。可是,家庭散户也有一个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民间的消息传播快,只要建立良好的“口碑”,不怕打不开市场。但是,该从哪里入手,占领这一分散而又庞大的市场呢?他苦思多日,仍一筹莫展,于是成天在居民区转悠,寻找灵感。

终于有一天,他在居民区看到几位老太太围坐在椅子上择菜、聊天,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他决定将推销的目标锁定在老太太身上。他这样盘算:老太太都没有工作,闲在家里就喜欢相互串门,唠叨些家长里短的事。如果专找老太太卖桶,只要卖了一个,就等于卖掉了一批。只要他自己推销得法,赢得不错的口碑,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义务推销员,这样积少成多,加起来的数量也会相当可观。果然,他这一招大获成功。很快地,这位年轻推销员的业绩遥遥领先,成为五金厂的销售冠军。

当然,在推销方面,他也并非是无往而不胜的。在一次争夺酒店客户的推销竞争中,他就败给了对方。但是,他并不是输在推销技巧方面,而是输在产品上。对手推销的是塑料桶,这种新型制品具有镀锌铁桶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等。两个产品放在一起,对方便轻松取胜了。

他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觉得在很多地方,塑胶制品都足以替代木制品和金属制品,发展潜力巨大。那一晚,他不由得辗转难眠……

过了几年,他用平时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这位推销员不是别人,他就是华人首富李嘉诚,香港著名商业集团“长和系”的老板。

李嘉诚的成功,源于执著的信念、辛勤的劳动,也与他凡事找窍门的习惯息息相关。

如何让全新的想法在公司内不断涌现?如何激发员工勇于创新冒险?这是大多数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詹姆斯·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在访问惠普公司的比尔·休利特斯时问他,在他眼里有没有哪家公司值得他崇拜并可以称作楷模。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毫无疑问,有,就是3M公司!你永远不会知道道下一步会有什么新招。”

在3M公司,创新是—种复杂环境的产物。3M公司最突出的天赋就是培养了—个多种因素相互促进的工作环境。据3M员工称,3M有一种特殊的创新生态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使3M每年研制出了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

在3M公司,员工的主要成就是其贡献性,而公司的工作就是为员工发挥其创新精神提供广阔的空间。许多3M人都把公司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这句话铭记于心,他们时常询问自己:“我怎样才能革新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为生产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意识意味着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是同他极其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事业心密切相连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经常积极思考,我们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据资料显示,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两亿男人使用“吉列”刀片刮胡子,但你一定不知道,“吉列公司”创始人吉列先生当初产生这项发明的念头,只是因为客户的一句话。

出身贫寒家庭的吉列,十几岁便开始当推销员。虽然工作尚算顺利,但是吉列却不想一辈子只当个推销员,他经常对自己说:“有一天,我一定要开创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在一次与顾客闲聊时,曙光出现了,那位顾客无意间对吉列说:“嗯,如果能够发明一种用过就扔的小商品,那不就可以让顾客们不断来购买你的商品吗?”“用过就扔?不断购买?”这句话立即激发了吉列的灵感。从那天起,吉列天天思索着:“什么样的东西必须用过就扔掉呢?”

有一天早上,吉列正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刮胡子,当他拿起刮胡刀时,却发现刀口不够锋利。正值出差的他当然不可能随身携带笨重的磨刀石,于是他只好信手取过一块牛皮,轻轻地在上面来回磨,问题是刀口仍然不见锋利,无奈之下,他只好凑合着用。然而,不锋利的刀子可把吉列给整惨了,胡子不仅无法清除干净,更把他刮疼得哇哇叫,好不容易刮完了胡子,却见脸上留下了好几道伤痕。他感到非常生气,忿忿不平地想着:“难道世界上就没有比这个更好用的刮胡刀吗?怎么没有人发明一些不必磨就锋利无比的刀子呢?”就在这时,他突然眼睛一亮:“咦!这不正是‘用完即扔’的最佳商品吗?”

一回到家,吉列便辞去工作,潜心研究薄刀片等刮胡用具,最后更设计出一款像耙子似的“T”形简易刮胡刀。就这样,安全又方便的吉列刮胡刀终于诞生了,到现在仍是许多男人必备的刮胡用具。

生活中有些问题不能解决,不是因为问题太过复杂,而是因为许多时候我们会受到思维惯性的束缚,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问题,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勇于创新的员工总是能够另辟蹊径,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那些没有新招数的企业只能被慢慢淘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的企业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大放异彩。

4.勇于打破所谓的规则

有着卓越创新能力的员工能够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有较快的发展的,只有能够从变化中求创新的员工,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把几只蜜蜂放入一个瓶口敞开的瓶子里,然后把瓶子侧放,让瓶口朝着有光的方向,他们发现蜜蜂很快就会飞出瓶口。可是当他们把瓶子转过来,瓶底朝向有光的方向时,蜜蜂仍然会不断向着瓶底的方向飞。即使碰了壁,它们也不会转换方向。这样即使瓶口是敞开的,蜜蜂也永远飞不出去。

后来,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法做了一个试验。这一次,他们把几只苍蝇放进了瓶于乙瓶子仍然—敞着口,侧放,瓶底朝着光源二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一会儿,所有的苍蝇都飞出了瓶子。原来苍蝇飞的时候毫无章法,它们东撞西撞、向上向下、四处尝试。当一头撞上玻璃之后,它们就会反过来换一个方向,就这样它们成功地飞出了瓶子。

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蜜蜂具有趋光性,这让它们永远向着有光的地方飞,就算环境已经变化了,它们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天性,只能一味碰壁。而苍蝇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它们才不管什么暗处和亮处,只知道横冲直撞地不断尝试,最终成功飞出去。

那么,在工作中,当你遇到变化的环境时,你是学习蜜蜂,做一个守旧的人,还是学习苍蝇,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呢?当你能够跳出旧套路,开发新思维的时候,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机会。

李·艾科卡1979年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CEO时,接手的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烂摊子。万般无奈之下,艾科卡求助于政府;希望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担保,以便从银行获得10亿美元贷款,用于克莱斯勒公司发展新型轿车。

这一消息传出后,在整个美国激起了轩然大波,惹出了一片斥责之声。原来,在美国企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认为依靠外部力量,尤其是依靠政府的帮助来发展经济的做法;是不合乎自由竞争原则的。

面对企业界、舆论界;美国政府和国会的一片斥责反对声,艾科卡并没有气馁;他坚信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什么规则是不能被打破的。他不急不躁;冷静地分析了当肘酌形势,采取了“分兵合进;各个击破”的战术,耐心地去扫除公共关系方面的重重障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