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无从知道,但我确实佩服他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生命就像一个容器,他的容积是预先确定好的,容器里无意义的东西多了,有意义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给自己一片悬崖,实际上也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平庸在生命里的体积,让人生的美丽充满我们的每个日子。
在成功的存折上“零存整取”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能积累财富。相同的道理,你愈能求知,则你愈有知识。你能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你一份的生命。通过这些零星的努力,就会取得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日后便有大收益,让你的人生更充实、更丰满。
在学习、工作、或是在人生的目标追求中,成功并不是一瞬间的功劳,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时之功”,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而读书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他经常坐火车、轮船旅行远方。每次在舟车中,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袖珍书本、函授学校中的讲义,他利用别人很容易浪费掉的零星时间读书,积累知识,以求进步。通过这样日积月累,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科学等等。这些知识虽然一时用不着,但是,总有用得着的一天。后来,这个年轻人应招一所大学的讲师,他凭着自己丰富与广博的学识被学校录取了。后来他对朋友说,多亏几年的读书。
平时不用功,临危抱佛脚,这种学习态度要不得。不论你工作多忙,在工作之余或睡觉前,你完全可以腾出10分钟读书。那些老说自己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实是为自己找借口。你可以把时光浪费在闲聊中,在无限空虚的感叹中,为什么不能整理自己的情绪读一下书?读书使人增加知识,勤奋读书的人,比起那些有天赋但不读书的人更有修养,取得成功的几率更高。如果你有一种孜孜不倦以求进步的精神,你就会超越别人,超越那些不读书天赋比你高的人。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会牺牲自己的其他时间,或者影响工作,这样的想法是错的。读书的作用之大,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生活竞争日趋剧烈,生活情形日益复杂,如果你没有学识,你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
当然,也许你会这样想,把时间放在读书上,岂不是浪费了做大事的时间?其实不然,这里说的是叫你每天腾出10分钟读书,不是叫你整天读书。10分钟虽少,但可以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方能充实你的知识宝库,渐渐地推广你的知识地平线。将一分一秒的闲暇时间,换来种种宝贵的知识。知识可以给予你能力,使你得以上进,这种机会难道你忍心放弃吗?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产业界中的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而这种选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的最初养成,最好是在家庭中——具备着各种书籍的家庭中。”
一个天资比较高的儿童,只要常有接触书、使用书的机会,就一定能从书本中摄取丰富的知识。凡是家庭中备有不少辞典、百科全书以及其他种种有益的书籍的,其儿童往往会于不知不觉之间,利用那容易虚掷的空闲时间来充实和教育他们自己。这种教育的代价,只是书籍的准备,要比学校教育所费的代价便宜十倍以上。书籍可以使家庭布置得幽雅、美观,使儿童乐于呆在家中。而那些忽略教育设备的家庭,他们的儿童会厌恶家庭,喜欢到外面乱闯,以致陷入种种危险之中。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最主要的生活训练的地方。在家庭中,我们养成习惯,形成志趣,而这些习惯、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作读书或自修之用。晚餐结束后,他们就一起休息及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作各种玩意儿,极尽欢娱。一小时后,便是读书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各就各位,或读书、或写书、或自修,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可以听见。假使有一人觉得不适意、不高兴、无意自修,他至少也要静默无声,不去打扰他人。
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凡可能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与使之心驰神往的一切,都已被有效防止。就事实而论,一小时聚精会神、不被扰乱的读书,其成效要大过常被扰乱与心不在焉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有不少青年男女,有志在学问上求上进,而最终受阻于家庭中的恶劣环境。例如晚餐之后,全家都谈笑喧哗,毫无休止,所以也就无意自修、无心读书了,充其量也只是看些低级趣味的小说。而家庭成员中要认真读书的倒反而要受嘲笑,仿佛是欲使同流合污而后已。
无论一个人平时怎样忙碌,但总有很多的光阴是虚度或浪费掉的,而这些虚度的光阴假使能善于利用,是一定能生出大益处来的。
养成每天读十分钟书的习惯。这样每天十分钟,二十年之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
在琐事中寻找快乐
人生其实就是由一大堆琐事堆积起来的,然而就因为是琐事,所以我们都不会去在意它,以至记不得它。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你就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面对工作中或生活中的琐事,如果你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那些琐事,那么你就是快乐的。
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快乐,必须从日常的琐事做起,面对工作中或生活中的琐事,如果你自我感觉良好,那么你就是快乐的。
在台湾一所大学的一次新生接待会上,校长在会上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快乐!”下面的同学立即欢呼起来。
校长又说:“好,好,我的话到此结束。”同学们惊讶了半天,怎么校长给我们讲一句话就完了吗?待大家恍然大悟后,顿时掌声大作。
因为这位颇有风趣的校长很了解年轻学生的心理。他认为人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如果大家都很快乐,自己也就不必再扫别人的兴趣了。由此可以看出,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很高明的。
这位校长的话让我们意识到,在平凡的快乐中,有时候也蕴涵着一些伟大的道理,或者可以说成“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平凡而伟大的”。
中国伟大的儒学思想家荀子在他阐述的思想理论里就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没有大烦恼与灾祸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古希腊的大哲人伊壁鸠鲁也同样说道:“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两大伟人都在鲜明地揭示着平凡的快乐化。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想过出人头地的日子,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积极的心态,都是对平凡生活的肯定。唯有对平凡生活的肯定,才能让人更加发愤向上。相反,如果你对平凡生活的状况一直抱着不满的态度,那么出人头地的想法会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快乐也必将成为一种奢望。
就算你现在是个有钱人,已经拥有百万家产,可是你想着拥有千万家产;拥有千万家产后,还想着要是位居高官该多好啊!什么是个终结,你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说安于本份,安于拥有,这即为快乐。
一个人如果无法正确对待人生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日本的大作家芥川龙之介说:“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快乐,必须从日常的琐事做起。”
芥川龙之介先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就是由一大堆琐事堆积起来的,然而就因为是琐事,所以我们都不会去在意它,以至记不得它。可是,想去把它们都做好,必须有相当大的努力与能力才能做到,不然琐事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牵绊我们的快乐。
爱因斯坦一生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科学的未知领域,休闲时也只是演奏音乐与读书,他淡泊明志,最终成为20世纪的科学巨人。这是在平凡中找到了自己乐趣的伟大之人,因为他在平凡中做出了伟大的事业。
平凡是一种十分积极而有意义的心态,它是能使你快乐起来的因素,只要你把自己对人生的苛求抛开,把自己对自己的不公甩掉,你就不会再有挑肥拣瘦的想法,而是去愉快地接受现实中的繁杂琐事。
如果你自我感觉欠佳,觉得自己还没有一种做好一切琐事的能力,那就去试着做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中去了解琐事,在平凡中寻找你的快乐。
向前迈一步总有新高度
平凡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应该学会坚持下去,让每一个新的高度展示一个新的自己,丰富自己的才智。
在人生的紧要关头不要老是萎缩在角落里,因为成功正在向你迈进。此时你如果不能勇敢地站出来,那成功的机会,也只能与你永远的失之交臂。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一旦得到了可以尝试的机遇,就绝不要放过。因为只要你肯迈出一步,生活就会还你一个新高度。
春节刚刚过去,一家公司忽然要和另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需要谈判,但是这家的公关人员恰巧都在这段时间出去培训了。这家公司的老总要求公关人员马上回来,但是机票非常紧张。情急之下,老总只有动用总经办的文秘人员上阵。老总心里也很不踏实,他对这些文秘人员心存一点点的怀疑,要知道这些年轻人做自己的工作还不错,但是谁能保证临时上阵还能攻克公关工作呢?这时有几个年轻人报名,老总马上给他们提供一些资料,让他们赶快熟悉,自学演练。这几个年轻人在这两天之内也积极地查找资料,调查情况,自己还找来一些谈判的案例仔细地学习成功的经验,并且在下班以后他们还进行了一次模拟谈判。两天后,他们镇静地走近谈判桌,他们清晰的思路、真挚的热情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方很愿意和他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