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语言是人类力量的统帅。”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交际中,对一个人的了解最主要的是来自他的言语,有高超的当众讲话水平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等综合素质,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别人是不会在意也无法了解的。孔子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看人,首先还是要“听其言”。一个人思想怎样、水平如何,听他说话、同他谈话,就可得知。当然,检验、衡量一个人思想、才能、学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那需要时间、条件。在需要尽快认识、了解某人时,“听其言”,则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所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也是在“谈”了之后才有的感受。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酒足饭饱后,国王问大臣:“你们说,世界上什么最难?”大臣回答:“世界上说话最难。”大臣没有说出来的隐含意思是:说话最难,尤其是和国王说话最难。现在我们做一个试验,问问你身边的人:“你们认为自己很会说话的,请举手。”肯定没有几个人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会说话。是呀,凡是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容易,但是要瞬间打动人心,非常困难。有的管理者讲:我招聘人的时候,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说话水平的高低。
说好话很难,难就难在说话太容易。这并不矛盾。恭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吹牛也用不着上税,实在自己一个人寂寞还可以自言自语。但在这人声鼎沸的世界里,让人专心聆听你的声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让人为你的话而鼓掌喝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使尽全力去喊未必让人震惊,一声叹息却让人心潮澎湃;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常有鼾声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却说不定能换来掌声雷动。说话确是一门学问。
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对方有时候揣摩不透你真正的意图所在。此时,你最好能够一开始就说明你的目的,这样一方面消除了对方的疑虑,另一方面又显示你的坦诚,对方会在不自觉间对你产生信任。谈话中,没有人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投入过多的热情,而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常常会情绪激昂地参与进来。因此,在与对方谈话时,我们就可以抓住对方的这种心理,从而实现进一步的交流。
这就是说话技巧,其实谈话的套路是很多的,并不是通用的,你在不同的场合注意使用合适的话语就可以了,不要死板地使用什么模式。还要注意的就是要切记我们和别人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主题是什么,不要漫天浮夸,让人感觉你不实在。
一般情况下与别人交流,如果你在短时间没有让对方产生兴趣,你就得准备起身走人了,没有人花时间听一个陌生人在那里聊天,所以你在前三分钟里怎么样吸引客户,并且三分钟就让他产生兴趣,这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和准备,你得在最短的时间,抛出最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你能够一开口就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带给人清新的感觉,让人觉得你不错,有十分想和你交谈下去的强烈愿望,那么,也就意味着你这次的谈话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注意说话的技巧,也许一说话就注定了你失败的结局。
大家会发现,同样都是说话,效果却各不相同。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直指人心呢?一定要“攻心”。以“心”为重,针对我们说话的对象,具体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弱点,以此来决定什么时机点该说什么话,什么时机点不该说什么话,或是该说多少话。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如此才能攻到对方的“死穴”,说得恰到好处,才能打动对方,在必要的时候,或者是锦上添花,或者是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你就会成为说话的高手。
因此,说出的话,只有瞬间打动人心才能获得人际沟通的顺畅、关系的和谐和利益的双赢。当沟通顺畅、人际关系和谐、自身利益有保障了,你又何愁没有好命运呢?《瞬间打动人心》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通过本书,你既可以看到成功说话的实例,又可以了解到卓越口才的精髓,同时你也将学习到提高说话能力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