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卓越管理者处事之道心得体会 > 第六章 不偏不倚公正处事用好公平公正这把尺(第1页)

第六章 不偏不倚公正处事用好公平公正这把尺(第1页)

公平公正是人心所向,是一种人的基本需要。“公生明,偏生暗”是世人皆知。公正处事就是要求管理者处事公道,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厚此薄彼,不护亲责疏,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责于下者,必先禁于上。实践证明,管理者能否得到下属的拥护和爱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如何在工作中公正无私,是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更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管理者处事务必要公平公正。

赏罚要公正严明

赏罚是管理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人们常说“赏罚严明”。这是对赏罚问题的要求。

《六韬》曾云:“赏贵小,诛贵大,罚贵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赏疑贵重,罚疑贵轻”。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讲,赏罚之所以是管理团队的有效手段,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因此,惩罚要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奖励更要实事求是、论功行赏。如果失去了公平性,会让小人得志,有功者寒心,极大地损害团队的战斗力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威信。因此管理者处事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公正,要赏罚分明,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如果一些有功的下属犯了错,就对其手下留情,久而久之管理者就会失去威信,并使整个团队失去战斗力。

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领精兵防守街亭要塞,和北方的强敌魏国对峙。后来,马谡因为轻率出兵会战,结果导致严重的失误,不仅街亭失守,蜀军差点儿全军覆灭。幸好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才转危为安。

依照军法,马谡因违抗军令而导致失败,应处斩刑。但马谡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喜爱的部将,杀了他诸葛亮是非常不忍心的。可是,诸葛亮心里十分清楚,马谡所犯的过失已经严重到动摇蜀国根基的地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民心士气无法维持,自己也会失去威信,将来无法带兵了。于是,诸葛亮痛下决心,挥泪把马谡斩首示众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深深悔恨自己的失误,认为把防守要塞的重任交给一个轻率的人而贻误了国家大事,深感自己也有连带责任。于是就请求处分,要求从宰相降为右将军。诸葛亮对马谡、对自己大公无私的处分,赢得了蜀汉军民无比的爱戴和拥护。

古代军事家说:“善治军者,赏罚有信。赏不避小,罚不避大。”赏罚严明,才使得部队不畏强敌,勇敢善战的。赏罚严明的效应在军事上是这样,在经济发展上同样如此。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切实做到赏罚分明,团队的纪律才能获得有效的维护,团体中的每一个人也才能尽心尽力地去工作。相反,没有做到信赏必罚,任何人都放心大胆地胡作非为,那么整个团队纪律及秩序都将会遭到破坏,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战斗力。

处事公正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品德之一。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无论是奖惩,还是人事安排,都不能背离一碗水端平的准则。尤其是当自己涉入其中时,处理起来更要公正。不然,只去处理别人,而把自己置身事外,就失去公信力和说服力了。如果被手中的权力冲昏头脑,而去做有失公正的事情,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管理者自己,都百害而无一利。

1946年,日本战败后,松下公司面临极大困境。为了渡过难关,松下幸之助要求全体员工振作精神,不迟到,不请假。

然而不久,松下幸之助本人却迟到了10分钟。松下幸之助迟到是有客观原因的。本来,他上班是由公司的汽车来接的。那天,他早早起来,赶往阪急线梅田站等车。可是左等右等,车总是不来。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只好乘上电车;刚上电车,见汽车来了,便又从电车上下来乘汽车。如此折腾,到公司的时候一看表,迟到了10分钟!原来是司机班的主管督促不力,司机又睡过了头,接松下幸之助就晚点了10分钟。

按照规定,迟到要批评、处罚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必须严厉处理此事。

首先以不忠于职守的理由,给司机以减薪的处分。其直接主管、间接主管,也因为监督不力受到处分,为此共处理了8个人。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此事负最后责任的,还是作为最高管理者的社长——他自己,于是对自己实行了最重的处罚,退还了全月的薪金。

仅仅迟到了10分钟,就处理了这么多人,连自己也不饶过,此事深刻地教育了松下公司的员工,在日本企业界也引起了很大震动。

赏罚的关键在于赏罚分明与赏罚公正,否则赏罚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也就谈不上管理者的权威。要真正做到信赏必罚,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身示教,必要时还要敢于承担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的员工,还是管理者都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要达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是前提和根本原则。管理者必须对事不对人,把个人感情暂且抛开,才能起到赏罚的本来功能。所以,无论这个员工跟你的关系有多好,或者是水火难容,在他犯了错误或做出成绩时,管理者都要一视同仁,该罚则罚,该奖则奖。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胸怀一颗公正之心,处事公正,才会赢得员工的爱戴和信赖,也因而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

水,本来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假如你戴上红色的眼镜看水的时候,就会发现水变成了红色;戴上绿色的眼镜,水又变成了绿色;戴上黄色眼镜,水又变成了黄色……其实,水本身是无色的,只是因为你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而已。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者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往往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事,结果和事实出现了很大的反差。

好些年前,在哈佛大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老帽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