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主动打听大人的事,在大人的谈话中插嘴是不礼貌和不应该的。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的敏感度往往超过家长,而他的承受能力也远远大于父母的想象。他们渴望知道家里的事情,渴望平等的参与到家庭讨论中,希望自己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被采纳,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信任。因此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主动将家中的重大情况告诉孩子,获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孩子也会因为被父母重视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父母必须适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教他反省、改正,以建立正确行为。在孩子进步的时候,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时候,认真聆听他们的烦恼和苦闷,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作为平等身份的父母,自己有烦恼时也可以告诉给孩子,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让孩子为你排忧解难。只有父母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3。不要“误杀”孩子的个性
【大师的话】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去攻击那些和自己有不同立场及意见的人与事,是一种有害的行为。
【教子故事】
小爱是个听话的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话简直就是惟命是从。这一点让爸爸妈妈很是放心。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爸爸妈妈从来不让小爱做任何家务,家中无论大事小情,全部由爸爸妈妈打理,只要小爱学习成绩好,一切OK。
这天,奶奶带小爱去动物园玩,小爱别提多高兴了。在去动物园的路上,奶奶问小爱:“宝贝,一会儿咱们到了动物园,你想先看什么动物啊?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啊?”
小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奶奶喜欢什么动物,我就喜欢什么动物,奶奶说先去看什么,我们就先去看什么。”
小爱的回答让奶奶大吃一惊,心想:想不到这孩子也太懂事了,怪不得她爸爸妈妈老是表扬她呢!
其实,让奶奶吃惊的还不止这些呢!
到了动物园,奶奶带着小爱看了大象、猴子、熊猫、孔雀,这真好是让小爱大开眼界,兴奋的不得了。奶奶有些累了,决定休息一下,这时奶奶有意想锻炼一下小爱,于是选择了一个椅子坐了下来,指着不远处的冷饮店说:“宝贝,奶奶有些渴了,你去帮奶奶买瓶水吧,也给自己买点喜欢吃的。”说着把钱给了小爱。
小爱应了一声,拿着钱走向了冷饮店,可是没一会儿,就空着双手回来了。“奶奶,你到底想喝什么水啊?那里很多,我不知道买哪个好?”
“什么都行,就买你喜欢喝的就行。”奶奶顺势说道。于是,小爱又一次走向冷饮店,可是,没一会儿,又空着双手回来了,汗流浃背恐慌地说:“奶奶,还是你带我去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喝什么?”
奶奶带着疑惑和小爱来到了冷饮店。一进门,售货员就连忙搭话,“呦,你们家长可来了,这个小姑娘可真有意思,来了两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买什么。我们让她选自己喜欢的,可她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奶奶尴尬的笑了笑,让售货员拿了两瓶绿茶。
“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你们这么教育孩子可不好,把孩子管得太死了,孩子自己连个主见都没有,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活啊。”售货员一边拿水一边说着。
奶奶拿着水,带着孙女离开了冷饮店,售货员的话让她的心情极不平静,心想:原来孩子所谓的听话,竟然是没有主见;而被儿子儿媳赞赏和标榜的性格温和,竟然是孩子个性的消失。这让奶奶开始担心孙女的未来了。
其实,小爱的这种表现是一种选择恐惧症,是一种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由于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所以在选择中出现了恐惧心理。这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扼杀孩子的个性,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形成的不自信心理。
【教子心得】
胡锦涛总叔纪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几次提到“个性发展”:“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这一倡议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颇具深远的意义,不仅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也是对青年学生寄予的厚望。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个性,甚至在妈妈子宫中的胎儿就表现出个性来了。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自古而有之。司马迁在《日者列传》中说:“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而《荀子·劝学》也曾提到:“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人然也。”近代鲁迅、蔡元培、恽代英等教育家都提出了尊重和发展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由此可见,尊重个性发展,是教育的基本。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极其具有个性的人,当初他弃医从文就是他个性的鲜明表露,更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他的杂文犹如锋利的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与反动没落的封建制度格格不入。叛逆的性格虽然让鲁迅先生一生颠沛流离,但却是顽强战斗的一生。身处一片阴霾之下的中国文化界,鲁迅先生没有委曲求全,而是不停的用他的笔、用他的行动与黑暗势力进行着斗争,成为左联的重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在九一八事变之际,与其他志士们联合发表了《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反对蒋杰石政府对日妥协,要求积极抗日,还不断发表作品,讴歌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反对侵略。
从鲁迅先生的一生不难看出,正是他那叛逆的独特性格,展现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个性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谓的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有别于其他人的行为。”个性会因为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相互转换,因此,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中个性也会产生变化。这需要在生活中细致的关察和分析,才能科学的理解个性。
如果家长总是指责一个富有冒险、探索精神和精力充沛的孩子淘气,说他不是好孩子,不假思索和不分好坏地限制他的各种行为和思想,就会使孩子内心和自己的个性发生冲突,变得不再自信,没有创造性,甚至还会产生自卑。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个性,这样不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更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个性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资产,父母应该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并注意发挥孩子个性的优势,用卓越的个性成就孩子的辉煌和事业,让他们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亲子小建议】
既然个性对孩子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现孩子个性中的闪光点,学会接受、理解、欣赏孩子的个性,并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就是让孩子发挥自身的优势,改正和避免自身的缺点,这就需要父母为孩子献出自己最真诚的爱,积极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从个性中脱颖而出,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建议一:尊重个性,呵护自尊。
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有着强烈的需要和渴望。但是,由于他们心智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孩子心中被尊重的渴望和需求无法表达给大人,常常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展示出来。此时,对于家长来说,就必须透过孩子的行为表现,识别他的真实意图,尊重孩子的个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基础。
真心爱孩子就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做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他们。在与孩子真诚交谈和交往中,孩子的独立性就会渐渐增强,并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渐渐懂得和学会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处事本领,并在父母的鼓励下,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养成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性格,从而塑造出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优良个性。
建议二:参加实践,营造氛围。
“实践出真知”,在了解世界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实践。在培养孩子完美人格和个性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学习、科技、文体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会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明白真、善、美,培养他们优秀的人格。
不仅如此,社会、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也决定着孩子个性的形成。如果一个家庭总是惩罚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和畏缩,很可能致使孩子长大后形成懦弱的个性。因此,家长还要注重树立良好的家风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个性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自由创造的空间,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
建议三:勇于进取,坚忍不拔。
人生道路上的很多失败者往往是由于缺乏进取的精神,那些好强的竞争者从来都会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换来成功。这就表明,个性好强的人一定是在不断地寻找成功的机会,而那些生性胆怯的人,往往只会将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命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从而看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如果好强变成了争强好胜,那么孩子就会陷入傲慢无礼、盲目和走极端的困境中,所以家长对孩子个性的树立还需要正确的引导。
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个性品质。因此,为了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家长就要让孩子多从事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果敢的性格、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可以锻炼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而集体主义精神更可以使孩子懂得什么叫做分享、配合和帮助。而一些棋类运动,在锻炼孩子头脑,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灵活善变的个性。一些户外生存锻炼,更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和适应能力,开阔眼界,增加他们的知识,为他们良好的个性发展和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议四:只要个性,不要张扬。
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要把培养孩子的个性看成是特立独行。所谓的个性张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把个性误认为是独特、怪异的名词,这些不是个性而是“剑走偏锋”,过度张扬的个性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也会毁了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