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的素质则是这张网上的纬线。与人交际是需要素质的,如果你以一个“马大哈”似的态度去与人交往,结果只有一个:失败。
怎样才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呢?请你掌握好以下三点:
1。机智
人际关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如果你在交际场上没有机智的应变能力,你就要吃亏。
一家英国电视台的记者釆访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方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是好还是坏?”
这是一个十分刁钻的提问。’文化大革命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问题,说好,显然不妥当;说不好,也很难说。英国记者提这样的问题,明明是要梁晓声为难。
怎么办?
梁晓声镇定自如,机智地反问对方:“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呢?”
英国记者忍俊不住,笑着和梁晓声握手言欢,后来,二人成了好朋友。
可见,机智可以使人巧妙地摆脱困境,从而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广泛的人际基础。每个人都有机智的天赋,只要善于学习,都可以培养挖掘出来。
2,幽默
可以这么说,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因为生活中需要欢笑。幽默之于人际关系而言,如同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幽默是一种使人更具魅力的资源。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两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有一次,为了研究如何对待法西斯,两个伟人见面了。他们在一起讨论了对付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详细计划,但在某些利益分配上,各自为本国的利益着想,一时不能达成一致协议,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事情。
一天傍晚,罗斯福去拜访丘吉尔,他没有让工作人员禀报,便直接进了入丘吉尔的住处。正好丘吉尔刚刚洗完澡,一丝不挂地走出来与罗斯福面对面地站着,两个人一时都很尴尬。
丘吉尔灵机一动,哈哈大笑着对罗斯福说:“罗斯福总统,我可是向着贵国全面开放,毫无保留啊!”
两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场难堪的尴尬就这样化解了。后来,双方各自做岀适当的让步,从双方的利益出发,很快就达成了协议,从而为法西斯的加速灭亡奠定了基础。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他的魅力在于,可以在针锋相对的斗争中,以轻松的方式战胜对手。
3。理解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通过理解可以弥补这个差距。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学会理解,在理解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理解。理解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有效地防止人与人之间尖锐的对立,从而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找到事业上的好伙伴、好帮手。
合作可以使一个人有光辉的前景,但前提是必须具备互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广泛结交朋友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处理得好可以使你受益很多,处理不好则会使你受到很大的损失。
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总结的21条人际关系准则可供我们借鉴:
1。不相信那些动辄汇报谁谁谁在骂你的人。
2。不相信那些一见了你就夸奖歌颂个没完没了的人。
3。不讨厌那些曾经公开地与你争论、批评你的人。
4。绝对不布置安排一些人去搜集旁人背后说了你一些什么。
5。绝对不在公开场合,尤其不能在自己的权力影响范围内,即利用自己的权力或者影响召集一些人大谈旁人说了你什么,那样做等于拆自己的台。
6。不回答任何对于你个人的人身攻击,只讨论不仅对于你和你的对手,而且对于更多的大众,对于社会和国家,对于某种学理的建设和艺术的创造确有意义的事。
7。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点,一些选择,一些是非。
8。一时弄不清楚或一时背了黑锅也没关系。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一个黑锅也背不起的人只能是弱者。
9。不随便拒绝人,也不随便答应人。不许愿,不吊人家胃口,不在无谓的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实力。
10。不急于表现自己,也不急于纠正旁人,再听一听,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
11。不在背后议论张长李短。
12。记住,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学人者人恒学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同理,说人者人恒说之,整人者人恒整之,害人者人恒害之,耍人者人恒耍之,虚伪应付人者人恒虚伪应付之。
13。绝对不接受煽动,不接受挑拨,绝对不因A的煽动而与B为敌,也不因B的煽动而向A冲去。
14。在人际关系中永远不考虑从中捞取什么。
15。永远不要以为任何你接触的人比你傻比你笨比你容易上套。
16。对某人某事感到意外时,先从好处引导引导,可能他做这件事是为了帮助你,至少客观上对你无损,而千万不要立即以敌意设想旁人。
17。永远不与任何人包括对你最不友好的人纠缠,你搞你的人际纠纷,我忙我的业务工作。你搞纠纷的结果未必能怎样怎样,我搞业务工作的结果很可能有一些成绩。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对你的最好回答,更是对友人的最大安慰。
18。寻找结合点,契合点,而不是只盯着矛盾分歧。永远安然坦然,心平气和,视分歧为平常,视不同意见的人为现实的净友或候补级净友,而不是小气鬼般地一见到意见不一的人就如坐针毡,脸上红一阵白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