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的关系 > 第七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中之道(第3页)

第七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中之道(第3页)

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是从一个家中诞生,来到这个世界的。当他睁开惺怆睡眼,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家是子女的第一起跑线,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爱的学校,是塑造子女健全人格的第一环境,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个家庭被吵架、暴力、酗酒、婚外情等等包围,孩子受其影响是无疑的。若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仅无心照顾孩子,甚至还会将孩子当作“出气筒”。这种家庭氛围会使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上很压抑,健康和智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而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较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一些独生子女调査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孩子的智商高。

父母离异往往会在孩子的心里投下阴影,容易造成孩子压抑、自卑、孤僻、冷漠的性格。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受父母离异的影响,致使心理多憎恨、少爱心。由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伤害而变畸形,如不小心加以呵护,最终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离异双方如果能正确处理个

人感情以及孩子教育的问题,无疑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做人要为人和善,在社会交往中要和气,在家庭中更要和气,人性和善是美丽的一面,同时更是赢得尊重的一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境,发挥它的优点,家庭才会温馨,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4。求新求变求突破

原典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

释义

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

老子的“常道”我们可以理解为一般的做事方法,那么“非常道”自然就是非一般的做事方法,它可以是逆向思维,也可以是特殊的思维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一种突破性的思维方法,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说的创新思维。

一般的“常道”思维,只能使人处于常规状态,容易导致保守、停滞。若想能够有所成就,就必须采取某种“非常道”的思维。

“非常道”的思维往往能够运用不平常的方法,出奇制胜。“非常道”的思维并不是否定一切平常的思维模式,而是在“常道”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

舒辉是一家公司的总裁,有一次跟太太去旅游时,孩子被绑架了,绑匪要求赎金一百万元。

夫妻两人再三考虑,还是报警求助。不幸的是,歹徒好像洞悉警方的侦察手法,对于警方的行动了若指掌,因此警方始终无法救出舒辉的孩子。经过几天的煎熬,舒辉夫妻决定答应歹徒的要求交付一百万元,只要能让孩子安全归来。

舒辉依照歹徒的指示,准备依约前往交付赎金。正当舒辉开车前往交付赎金,经过市中心,在路口停下等红绿灯时,他突然看见路旁商店的电

视正报道他的孩子被绑架的新闻,还分析说:“从过去的记录来看,这类案子中,即使歹徒得到了赎金,人质安全回来的几率还是很小。”舒辉的脑海里突然有一种想法:“我何不把这笔赎金变成赏金,让全市的人来帮我救孩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许我的孩子获救的机会更大一些。”

打定主意之后,他立刻将车子调头,直奔电视台。他利用“新闻快报"的时间,在电视上公开向大众宣布他的孩子被绑架的事实,而他和太太是多么爱他们的孩子广他希望大家能帮忙救出孩子。说罢,舒辉把一百万元现金全部倒在主播台上,然后对大家说:“只要谁能帮我们救出孩子,这一百万元的赎金就成为悬赏的奖金!"

舒辉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大家万万没有想到舒辉竞有这样的行为,尤其是绑架舒辉孩子的歹徒,在看了舒辉“把赎金变赏金"的报后,更是不知所措。这些绑架舒辉孩子的歹徒当中有人意志开始动摇了,心想:“这个案子弄得这么大,外头风声那么紧,舒辉现在也不付赎金,恐怕是拿不到钱了。不如把孩子送回去并假装是救出孩子的英雄,还可以拿到一百万元的赏金。”

歹徒的首领却不这么认同,他觉得自己精心策划的绑架行动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一定可以拿到赎金,只是没想到舒辉会出此对策。他觉得如果自己就这样把孩子送回去,等于被舒辉彻底地打败了。他不甘心这样承认失败,因此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回去。

这样一来,本来行动一致的歹徒们,因此而意见不合,又互不退让,最终起了内江,互相残杀。他们的内斗惊动了附近的邻居,有人报警了。

在警方赶到后,赫然发现这些死伤的歹徒竟是犯下绑架案的绑匪,于是将他们绳之以法,并幸运地救出孩子,把他送回舒辉夫妇的身边。

时代在变,事物和人们的思维也同时都在改变,惟有能够随着时代潮流灵活应变的人,才能成为做事的真正赢家。

所以,不论什么难题,如果按照习惯的模式去解决,肯定只能得到习惯的答案,但如果你能独辟蹊径,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换个方法,找出问题的关键,便会豁然开朗,摆在我们面前的也将是一番崭新的天地。

现在的很多人,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本,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都不愿意改变,殊不知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温床和花房,却有很多的诱惑、陷阱和不公平。要想越过这些诱惑、陷阱和不公平,如果不打破常规,按常理出牌怎么能逃得过去。

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凡事不妨换个角度和思路多想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

5。“无形”和“有形”

原典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第一章

释义

通过对无形的规律和有形的万物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就是奉劝人们要静心无欲来修道德,才能看到其中的奥妙之处;否则,只能在道门之外徘徊。天地万物都是从无到有自然而然产生的。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可以认为它是宇宙;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可以认为它是微妙的。“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就是说要了解“道",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之道,同样也需要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源,人也是由“道”产生的。“道”生万物,却并不要回报,“道”应该是无欲无为的;“道”的无欲,正是它生万物的原因,“道"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人要修道,当然要向“道”学习,学习它的无欲无为。人本来是有私心的,就是有欲,这与“道”是相悖的。如果不主动修道,还有什么办法与道德统一呢?不能与道德统一,就不能认识“道”的奥妙。

提起道,我们不禁会在头脑中勾勒它的模样,然而我们的想像却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局限性,真正的道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过,它又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正所谓是“大道无形气然而老子认为,于无形处入手,找到事务潜伏的做事方法,以求达到成功的目的。

唐玄宗开元初年,世家子弟李林甫得以任千牛直长。他和当朝宰相源乾曜的儿子关系很要好,便托他谋求司门郎中这个职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