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读历史故事学待人处世 马银文 > 第六章 谋生计 行走人生的智囊手册(第2页)

第六章 谋生计 行走人生的智囊手册(第2页)

孔明在船上对鲁肃说:“每条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天用这些箭来射曹军,岂不很便宜吗?”鲁肃说:“先生真是神人啊!”

船到岸边,周瑜已派五百名士兵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叫他们到船上去取,不大工夫,二十条船上的箭就卸完了,足有十余万支,都搬入军帐中交纳。鲁肃去见周瑜,把孔明草船借箭之事仔细说了一遍。周瑜慨然长叹:“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如此无中生有,实在令人敬服!”

点评

一项计谋的成功,是“天、地、人"综合因素的结果,巧于设计,就会有免费的午餐。

“枕边风”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男人易被他所心爱的女人左右着,左右着男人的心理情绪,左右着男人的处事态度。一些老谋深算者深谙此道,找人办事时,专门利用女人做些文章,结果事半功倍。

汉高祖刘邦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刘邦求胜心切,带领骑兵追击敌军,不料中了匈奴埋伏,被迫困守白登山。后续部队被匈奴军队分头阻挡在各要路口,无法前来解围,形势十分危急。

汉军粮草越来越少,伤亡将士不断增加,刘邦君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跟随刘邦的谋士陈平连日以来,无时不在苦思冥想着突围之计。这天,他正在山上观察敌营动静,看见山下敌军中一男一女指挥匈奴兵。经了解是匈奴王冒顿单于和他的夫人阚氏。

他灵机一动,从阚氏身上想出一条计策,回去和刘邦一说,马上得到了允许。

陈平派一名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和一幅图画秘密去见阚氏。使者用高价买通了阅氏帐下的小番,得到进见阚氏的机会。见到阚氏后,使者指着礼物说:

“这些珠宝都是大汉皇帝送给您的,大汉皇帝想与贵族和好,所以送来礼物,请务必与匈奴王疏通疏通。”

阅氏的心被这份厚礼打动了,全部收下。

使者又献上一幅图画,打开一看,原来上面画的是一位娇美无比的美女。使者说:

“大汉皇帝怕匈奴王不答应讲和,准备把中原头号美人献给他。这就是她的画像。请您先过目。”

阔氏接过画像一看,图上的美女就像天仙一般漂亮,她想,如果自己的丈夫得到如此美丽的中原女子,还有心思宠爱自己吗?想到这里,她摇晃着头说:“这用不着,拿回去吧!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使者卷起图画,告辞了。

阅氏送走汉军使者后,去见匈奴王,她说:

“听说汉军的援军快打过来了,这里的汉军阵地又攻不下来。一旦他们的援军赶来,咱们就被动了。不如接受汉朝皇帝讲和的条件,乘机向他们多要些财物。”

匈奴王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了夫人的意见。后来,双方的代表经过多次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

点评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男人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他最亲密的女人所左右。因此,如果打算讨好某人,不妨先讨其妻子的欢心,或许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看得深远才有大益处

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不可操之过急,要采取观望的态度,看清事态发展的趋势,适时而动,相机而出,以求在事情的发展中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袁绍在仓亭被曹操战败之后,心情抑郁,不久便得病身亡。临死前,袁绍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任命为大司马将军。曹操这时斗志正旺,亲率大军前来讨伐袁氏兄弟,企图一举平定河北。曹军以破竹之势攻占了黎阳,很快便兵临冀州城下。袁尚、袁潭、袁熙、高于等带领四路人马合力死守,曹操一连几天都攻打不下。

谋士郭嘉献计说:“袁氏废长子立幼子,兄弟之间,为争夺权力相互争斗,各自树立自己的势力帮派,他们之间情况危急时刻则可相救,一旦危机解除则彼此相互争斗;暂不如举兵南下去攻打荆州,征讨刘表,等袁氏兄弟相互争斗发生变故之后,再去攻打他们,就能一举而定。"曹操认为郭嘉言之有理,便留下贾诩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己则率军征讨刘表去了。果然,曹操大军一撤走,长子袁潭便同袁尚为争夺继承权大动干戈,互相残杀起来。袁潭打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则乘机再次出兵北进,杀死袁潭,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投奔了公孙康,曹军很快占领了河北。

在平定河北之后,夏侯等人又劝曹操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没有臣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他,必为我们的后患。不如乘他们

还没有防备之际就去讨伐,这样就能取得辽东了。”曹操却笑着说:“不烦诸公鞍马劳顿。数天之后,公孙康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诸将都不相信。没过几天,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将大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说:“不出奉孝所料!”说着,便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写道:“如听说袁熙、袁尚去投辽东,主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二袁必去投奔他无疑。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必并力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氏兄弟必然自相图谋对方。”

原来,袁绍在世之日,就一直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入骨。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公孙康就存心想除掉他们,但又恐曹操引军攻打辽东,想利用二人助己一臂之力。所以,袁熙、袁尚二人来到辽东,公孙康并没有马上相见,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听曹军的动静。当探子回报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袁尚斩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曹操在平定河北时,使用“隔岸观火”之计,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了胜利。

“隔岸观火”主要在“观”字。“观”不仅要观出道理,还要“观"得长远,“观”得深刻。这一点在官场尤为重要。

曾国藩早早就涉足官场,对那些结党营私、苟且求生、贪图享乐的庸官俗僚了如指掌,他想做点利国利民的大事,但也不想得罪他人,以免影响仕途前进之路。当时的清王室乃是满清旗人的王室,对汉人强烈排斥,使得曾国藩愈加小心翼翼,慎而又慎,唯恐不周。

曾国藩说自己近乎“拙愚”,实际上是深有城府,颇有心机。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哪怕是不得志的困辱之时,都不与朝中权贵相交往。他不愿卷入高层的政治斗争作无谓的牺牲。他巧用“隔岸观火”之策,成功地躲避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

比如曾国藩与肃顺的关系,就足以见得曾国藩的精明。

清朝至咸丰后期,皇族出身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及其异母弟肃顺为首的集团已经形成,并且愈来愈得到咸丰帝的信任,得到的权力

也愈来愈大。肃顺等打击大臣和政敌,大肆结纳党羽,显然是为他长期把持朝政铺平道路。后来他与那拉氏、奕訴争夺最高权力,正是这一图谋的体现。有这种野心的人,对当时军队,特别是战斗力最强的湘军,自然不会漠不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