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好口才决定你的未来英文 > 第九章 伶牙俐齿说到口服心也服(第2页)

第九章 伶牙俐齿说到口服心也服(第2页)

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呀!”

惠子接着说:“如果您改换一种说法,告诉他:’弹的样子像弓,弦是用竹子做的。‘那么,他该明白了吧?”

梁王说:“当然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个事物的人们,您说不打比喻行吗?”

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这个故事中,本来梁王是不让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个比喻,说服了梁王。可见,比喻的力量还是很

强的。

妙喻说理术以生动鲜明的喻体吸引对方去思考,往往能使对方冷静深思,豁然顿悟。比喻,堪称跟人沟通、说服人的有力武器。比喻制造的幽默,能够使深奥的东西浅显化。妙喻说理术是古今辩论家最常用的武器,是舌战谋略的精华、交战中的“常规武器”。

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一天,庄周的家里又揭不开锅了,妻子叹息着一再催促庄周出去想点办法。庄周万般无奈,决定到他的好朋友监河侯那里去借点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事不凑巧,监河侯正在忙于收拾行装准备外出,见到庄周后连忙寒暄:“多日不见,庄兄大驾光临,不知又有何见教?”庄周直截了当地讲明了来意。监河侯说:“借粮之事好商量。我正要进城收租金,等我收完租金回来,再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说完,就要动身上路了。

庄周听了监河侯的回答,心里又气又急。心想,你到城里来回一趟要半月之久,等你回来,我一家老小岂不是全饿死了吗?

好在庄周的口才远近闻名,他略一思索,对监河侯说:“仁兄且慢,你陪我喝完这杯茶再走好吗?”监河侯无奈,只好又坐了下来。

庄周一面喝茶,一面对监河侯说:“昨天,在我离家来你处的路上,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四处张望,并未看到有什么异样的情况,最后,在路旁的一道曾经积过水的干水沟里,发现一条快要干死的小鱼,在那里张大嘴呼救呢。于是我问它:’小鱼呀小鱼,你从哪里来,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小鱼回答我说:

次闾决定你的来釆

’我从东海来,现在快要干死了,你能不能给我一小桶水,救我一命呢?‘我回答它说:’要水吗?这好办,你等着,我去见越国和吴国的大王,请他们设法堵住西江的水,然后,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小鱼听了很生气地说;’我在这干水沟里快要干死了,只要一小桶水就能活下去。如果照你的打算,等到西江水引来的时候,那就只能到卖干鱼的货摊上找我了。”

听到这里,监河侯羞得满脸通红,立即吩咐家人,到粮仓去满满地装了一袋粮食,借给庄周。庄周接过粮食,谢过监河侯,兴冲冲地回家了。

在这个故事中,庄周对朋友的冷淡并未斥责,也未哀求,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监河侯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妙喻说理术的妙用,能使善辩者以一个比喻,战胜百万之师,是克敌制胜的绝招。

季梁听到魏王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赶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到一个人,正驾着车往北赶,他告诉我说,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去楚国,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呀!’他说:‘我的盘缠多。’我说:‘钱虽多,这还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本领高。’这几个条件越好,而离楚国也就越远!今天大王想成霸业,须举信于天下。但你仗着国力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邯郸,以此扩大土地,提高威望。大王做的事越多,离称霸的目标反而越远!这和那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一样啊!”终使魏王改变了初衷。

4。就事论事讲道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劝导说服别人的最根本的两条原则。以理服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从你讲的道理中领悟到其正确性,从而接受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劝导说理要对准要害。大凡被劝者往往对某一问题想不开,心里结了疙瘩,怀有成见。要说服他,就非对准这个要害不可。否则,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问题。再就是劝导说理要具体实在,既不能讲空话、套话、大话,也不能像某些报告那样“宽正面,大纵深”,需要的是实在的论证说理。

萧何是汉初的名臣,有一次他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

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下令把萧何逮捕入狱,同时审查治罪。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

“陛下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早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的情况下而不谋,反而会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策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佞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了,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査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

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当时先皇留给您的玉玺在他手上,而且他还统率着主力部队,但是周勃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了陛下。现在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听了这话,文帝的所有疑虑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周勃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劝说文帝,不但为自己洗去不白之冤,而且还保全了性命。可谓语言魅力之大矣。

就事论事讲道理,是每一个想要成大事者都必须修炼的一种语言功夫,通过短短几句切中要害的话,也许就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未来。

5。弄清原因再说理

欲说服对方,就要知道对方的“心结”所在,“好钢用在刀刃上”才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在说服中,如果只知道了对方的观点和态度,而对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态度弄不清拿不准,这就谈不上对症下药了。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青年见同伴唉声叹气,说生活太空虚,活着没劲。他问:“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事情烦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