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意和你做生意,并希望下一次继续合作追随李嘉诚多年的洪姑娘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长江集团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借势成事”是聪明人的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把别人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力量,从而改善自己成事的速度和力度。借人、借势是聪明人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自己才智、人力的不足。
在关系网中,“借"是核心。关系网又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这一核心,就把握了关系网的精髓,就有可能通过借力完成从没钱、没背景、没经验向成功的转变。其实这也是与朋友合作、互相帮助的一种形式,是成就事业的一种有效方式。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日益重要,会使你的生活更快乐,还会为你带来很多机遇。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能够想到别人,你就会赢得别人的敬仰和信赖,也就不会给自己树立对立面。要时刻善待他人,做对手不做敌手,在任何时候都不以势压人。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获得多少人的帮助。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长江集团成功的经验再一次
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借身边的朋友之力,一定会对个人乃至企业的事业大有帮助。
对他人长存感激
在李嘉诚的人生信条和办事准则中,有两句话向来是他时刻挂在嘴边的。一句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气另一句是“带着感激之心生活”。他还时常对企业中的员工讲这两句话,要求他们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时刻铭记对待他人要长存感激,要知恩图报,更要善待同事、客户、朋友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会种善因、得善果。
1973年,香港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塑胶原料的价格也不断飞涨,使许多以塑胶为原料的厂家受到了重创,严重影响了这些工厂的正常生产。对于即将面临的这一危机,许多企业显得束手无策,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由于当时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已经把主要经营重心转移到了房地产业,并没有在此次危机中受到太大的影响。况且,长江公司本身也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此时,李嘉诚毅然决定帮助这些昔日的同行走岀困境。他主张把香港的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成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因为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岀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李嘉诚再将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这些厂家的危机,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在此次救业大行动中,长江集团将本企业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塑胶原料后,他又把长江公司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了需求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李嘉诚领导自己的企业和员工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因此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星”。
对于此次长江集团的援助行动,李嘉诚曾经这样解释:作为塑胶业的一员,这些厂家都是长江集团的同行,也是昔日一同奋斗的伙伴。虽然长江集团在塑胶业已经涉足不多,但是朋友有难,岂能束手旁观?做人,就要懂得时刻感恩;做员工就要对他人长存感激之情;经营企业,更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李嘉诚曾经涉足五金厂而后转行,但仍十分感激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6所以,他在自己总结出的经营之道中,提炼出适合五金厂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方针,告知五金厂的老板。可惜的是当时这个老板并没有及时采纳李嘉诚的建议。所以当五金厂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危机时,完全招架不住了。置身于风雨飘摇之中。
李嘉诚是个重情重义的企业领导者,当他获此消息后,马上专程赶往五金厂找到那位老板。他积极地为五金厂出谋划策?建议其立刻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转为生产系列铁锁。其实,为了让昔日恩人的企业不受到影响,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李嘉诚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五金厂的每一步发展。一来他要证实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确;二来,他深知五金厂对自己不薄,自己跳了槽,心中总有一种歉疚之情,总想找机会报答。
故此,李嘉诚经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厂家的竞争。于是李嘉诚坚信:生产铁锁稳保红火。李嘉诚提出,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制订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
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完全按照李嘉诚的建议安排了企业的生产计划,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力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乍一看,似乎李嘉诚乃至长江集团在这些帮助行动中并没有得到任何直接的利益。可是,李嘉诚以及长江集团却在这些义举之中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其他合作伙伴的认可。当其他企业在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时,这样的仁义之人,以及这样仁义的企业,与那些只讲求自身利益的企业相比,当然会成为它们的合作首选。
如果没有一份感恩,长江集团以及李嘉诚本人是不可能获得今天的雄霸世界华人地位和成果的。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我投入你一分,必须要收获三分”的思想,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是与商道以及人道相违背的。
工作之中贵在多沟通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十分重视沟通,
他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沟通、沟通、再沟亍通”。作为美国通用电气的执行总裁,他也把这种工作理念带到
了企业之中。通用集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杰克?韦尔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这种非正式沟通的企业理念。通过这种特殊的沟通方式,通用集团不失时机地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感到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在自己身边,感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以及重视。
在通用集团,杰克?韦尔奇每次都是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去造访工厂以及办公室,并临时安排与下属员工共进工作午餐等,一些员工还会从传真机上收到杰克?韦尔奇亲自书写的留言条。这让每一个员工都深切体会到了他的亲和力。
这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使企业与员工最有效地进行沟通,引导企业更好地发展,使许多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另外,作为通用集团的执行总裁,能够釆用便签的形式与企业的普通员工进fl1沟通,也大大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感到自己与企业之间不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还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
通用公司的一位经理曾这样描述杰克?韦尔奇:“他会追着你满屋子团团转,不断和你争论,反对你的想法;而你必须不断地反击,直到说到他完全佩服你的建议或思路为止。而这时,你的这个建议也势必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成功这就是沟通的巨大价值。
许多企业都十分推崇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赞成企业与员工之间多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多沟通、员工与客户之间多沟通……总之,在有效沟通的氛围中,企业的盈利状况、组织成员的结构、最新战略、面临的困境,几乎所有人都能随时了解到,能把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
而且,这样的有效沟通也可以唤起企业每一个员工的真诚,并让员工有渠道表达出利于企业发展的个人看法和意见,从而通过每一个员工积极的沟通和参与,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帮助企业渡过每一个难关,加速企业日益壮大。
杰克?韦尔奇也说过:“我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要勇于表达
自己的反对意见,呈现出各个事实的侧面,并尊重不同的观点。这是我们化解矛盾的方法。”
的确,韦尔奇说得十分有道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之间如果能够形成一种时刻多沟通的氛围,不但可以使上下关系十分融洽,还可以使企业及时得到最基层的信息反馈,进而让员工们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企业要想再创佳绩自然不在话下了。
沟通无处不在,生活本来就是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构成的。如果缺少了沟通,人们做什么事都将会举步维艰。同样道理。如果企业缺少了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就会像人体缺少了血液循环一样,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所以,在企业之中,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之间的经常性的、有效的沟通。一定要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良好效果,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