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行为决定地位 > 第二章 心动更要行动(第4页)

第二章 心动更要行动(第4页)

尝试就是开拓。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他十分赞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些在人类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人。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人们去大胆尝试。

2004年正月十五,许多人还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23岁的戴志康从黑龙江独自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他来北京的目的是开创自己的事业。

戴志康从小就对电脑感兴趣,那时纯粹是因为好玩。中学的时候戴志康开始自己写程序,他不停地琢磨,竟写出了不少杀病毒的程序。考入大学后,他对电脑更着迷了。

2001年12月,戴志康参加了哈尔滨市的一个网页设计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他又获得了学校网页设计比赛的一等奖。在大学里,他开发了一个叫Discuz!的网络论坛软件。一个香港客户在试用Discuz!后觉得Discuz!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很有前途,就主动给戴志康邮寄了3000元,要求他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时,戴志康才发现Discuz!可以用来赚钱。此后,戴志康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赚钱。最后他决定对使用Discuz!软件的用户收费。随着Discuz!的口碑越来越好,收费用户不断增加,戴志康的收入也逐渐增加。到2003年年底,他已经赚到了30万元!

2004年,戴志康在思考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是就业还是创业?他的父母希望他能找个好工作开始新的生活。当时有公司主动找到他,给他开出了30万元的年薪,但戴志康还是决定创业。

放弃高薪选择创业是戴志康的一次痛苦抉择:“我当时很矛盾,父母都觉得这是不错的薪水,但我想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拿别人的薪水要听别人使唤,我不习惯。当时,我自己的Discuz!项目运作得相当好,我感觉这个市场的空间还很大。此外,我相信别人给我30万元年薪,是因为我能创造超出30万元的价值,所以,我的价值不只1年30万元。创业虽然艰辛,但是我还年轻,有时间,也输得起,即使失败,我还有机会重来。”就这样他一人来到了北京,到北京的第3个星期,他领到了“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

戴志康说:“要创办一家公司问题不大,主要的问题在于公司的运营,比如公司靠什么维持,往什么方向发展,以什么盈利等等。这些问题我在做公司之前研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不担心创业失败,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做不好事情的。所以,我决不回头!”

戴志康从最初靠做软件起家,一边上学一边赚钱,到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2005年7月,戴志康收到风险投资的几百万美金,身价过亿。

人要想有作为,就要大胆尝试新鲜事物。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尤其是年轻时不尝试做一些事情,到老了回忆什么呢?

经过尝试,我们会发现自己具有取之不竭的智力潜能,会发现生命中潜藏着许多连自己也无法想象的能力。如果不去尝试,这些能力永远也没有机会大放异彩。所以说,尝试是事业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成功并非高不可攀

成功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

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怎样的决心去做事。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追求成功。在普通人看来,成功或许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成功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为什么成功只是每个人都想拥有却只有少数人最终拥有的光环?它真的只是与现实很遥远的仙女棒吗?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我们自己跳过了成功。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布雷登教授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成功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怎样的决心去做事。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相信能够成功,上天就会赋予你时间和智慧去圆满完成它。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积极去做,成功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给梦想一个位置,给自己一个位置,让自己充满斗志,战胜每一个挑战!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美国妇女伊莎贝拉看到房产销售的情势大好,决定代理销售活动房屋。很多人都告诉她不要这样做,说她不可能做得好。她仅有300O0美元的积蓄,而别人告诉她最低的资本投资额是她的积蓄的许多倍。

“你看竞争多么激烈呀!”她的顾问这样忠告她,“此外,你在销售活动房屋方面又有多少实际经验?更别提业务管理了。”

伊莎贝拉对自己充满信心。她承认自己缺少资金,竞争非常激烈,而且缺乏经验。“但是,我收集的资料显示,流动房屋这个行业正在扩展,我也彻底研究了我可能遭到的竞争。我知道我在销售方面可以做得比镇上任何人都好,我也预料到会犯一些错误,但我会很快地赶上别人。”

于是,她毫不动摇地行动了。最后她那坚定不移的信心赢得了两位投资者的信任,也使她得到了几乎不可能的优惠,一家活动房屋制造商答应,在不需要现金的条件下,供应她一些很少量的存货。

就这样,伊莎贝拉大获成功。当年,她卖出了超过300万美元的活动房屋。这一切的成果都归因于她对自己的信心。

一个无法以积极心态来面对生活的人,是无法面对成功的。不要总以为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不可衡量,再远也会有尽头。正是我们这些想当然的“以为”一次次拉远了我们与成功的距离。

很多人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只是站在成功的山脚下观望,从不从自身寻找成功的方法。你怎样导演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不如静下心来,自导自演一个多姿多彩的自己。

宁愿倒在冲锋的路上

要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要不断的往前冲,用年轻人不能泯灭

的冲劲,向着自己梦想的前方勇敢飞翔。

凡是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强人,都有一种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他们把困难作为挑战,把挫折作为磨炼,把风险作为机遇,敢想敢干敢闯,终于获得了成功。

很多人喜爱看《亮剑》,是因为欣赏李云龙那种冲锋的精神。李云龙在每次发起冲锋时他都会抱一种必胜的决心,他不怕倒在冲锋的路上。在李云龙眼里,倒在冲锋的路上不可耻,但不敢倒在冲锋的路上是可耻的。做人要有一种敢冲、敢拼、敢闯的精神。

1998年,18岁的杨沛考上中央党校法学系。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个时候,他的梦想是。毕业以后能开一家活动公司,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

2004年底,杨沛经过面试进入了活网集团。那段日子,杨沛每天努力,冲劲十足。杨沛做的最成功的的是中国加盟服务网,短短三个月就以会员活动丰富闻名上海,被公司的人称为“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打工生涯巅峰时期,杨沛却出人意料地辞掉了工作,从宽敞明亮的大厦办公室搬到了在一个商住两用的小屋子里,带着5个新招来的员工开始创业!杨沛创办了一个活动网站,专做分行业、分主题、分层次的商务人脉聚会,名字就叫聚网。自己开始创业了,而且做的是自己喜爱的事业,杨沛说“那种激动真是难以形容”。

刚开始,杨沛的事业做得不顺利。他说:“聚网是个战场,很多平凡的年轻人将在这个平台上蜕变!当年红军长征时候将领平均年龄只有20几岁,是因为残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素质。所以现在我们要在残酷的商界冲锋,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这样才叫英雄出少年。有理想的人,就算死也要死在向着理想前进的道路上,这时你离成功就非常近了。”

2006年7月15日,首届中国互联网民间投资大会在杭州召开。望着会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创业者和投资人激情的洽谈中,作为大会的主办方,26岁的聚网CEO杨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