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与其报复自己的对手,倒不如谨慎地、不卑不亢地使对方了解自己,以此博取对方的好感而消弭以往的情绪和芥蒂。做人何必用那种仇视的眼光看待对手呢?这样,你会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与其如此,还不如用一颗友善的心去欣赏对手。
人生行走在世,不可能始终都只与自己打交道。有朋友,自然就也会有对手。但是,对手就一定是敌人吗?难道非要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才能算胜利了吗?
《孙子兵法》中说道:“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大意是说,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相互仇视。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上大风,却能相互救援,犹如左右手一样。的确,吴王夫差曾几乎灭掉越国,越王勾践也曾大败吴国,两国的仇恨可以说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化解的。但是当他们共同遇到困难时却可以放下前嫌,共同帮忙,最终渡过难关。由此可见,人生没有永远的敌人,关键在于你的心里是怎样看待对手的。
NBA备受世人瞩目,其中的球员也都是名震一时的人物。NBA公牛队曾经显赫一时,就是因为有乔丹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乔丹是天之骄子,威名远播,他的球技人品世人共睹。但只有这些是不行的,因为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需要集体配合才能取胜。公牛队出现了另一个得分手,另一个天才球员,他的三分球命中率甚至比乔丹还要高,他也曾立下豪言:“单场得分要超过乔丹。”
面对队友的挑战和竞争,乔丹没有生气,也没有把他当做敌人,反而鼓励他树立信心,并亲口告诉他,他的三分球姿势标准,还有很大潜力,只要勤加练习,一定会大有进步。结果,在乔丹的指导下,队友一步一步前进。终于在一次比赛中,他的单场得分超过了乔丹。此时乔丹比他更高兴,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许久。这个人就是另一个著名的NBA明星——皮彭。
皮彭成功了,乔丹也因高尚的品格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得到更大的荣耀。再后来,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提高,互相成就了对方。因此,竞争对手非但不是敌人,而是我们的老师或战友,更是职场上难得的同行者。
有些人总是一方面展望着美好的人生前景,另一方面却一味抱怨自身的处境,将所有原因全部归咎于竞争对手,因此导致失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有些人却能正确看待竞争对手,处理双方的关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无谓的竞争必然导致无谓的结局。人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在竞争中,不要做得太绝,要给人留条活路,同时也是给自己留条活路,时刻谨记“少个敌人少堵墙”的道理。
用沉默来化解怨恨
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其实,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可贵的处世之道。
沉默是金,懂得沉默也是一种能力。适时的沉默是低调做人的智慧金诀,巧妙地应用它,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周武王伐纣取得殷后,听说殷有个长者。武王就去拜访他,问他殷灭亡的原因。这个长者回答:“大王想知道原因,那么就让我在中午的时候来告诉你吧。”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长者却没来,武王因此很生气,暗暗责怪他。可周公说:“我知道了,这位长者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义不诽主。正如和人约好了而不来,言而无信,这不正是殷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吗?这位长者已经用他的行为告诉大王答案了。”
沉默是智慧。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卡蒂尔有句名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生活中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必要的沉默不是软弱,而是理智和大度;不是冷漠,而是内心深处的安宁和淡泊;不是消沉和放弃,而是奋进的前奏。人总是在饱经世间的喧嚣和争斗之后,才归于恬淡和平静,才彻悟沉默是无价之宝。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简洁地表达你的看法,然后保持沉默,留一个宁静的空间给别人去慢慢思考。在你批评别人时,适当的沉默可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他人时,那人一定情绪相当激动。他可能不但不虚心接受意见,而且还会反唇相讥,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开脱。这时,你就需要保持沉默。因为,你的沉默、你的无言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威慑。这既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与大度的品格,又给对方留有思考的余地,他的态度也会因此改变。你的沉默并非是对矛盾的回避、对错误的迁就,而是在提醒对方,冷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在无声的战场上,情绪越是强烈的人,越是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嗅觉灵敏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情报:罗斯福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破译了日军关于进攻中途岛的密码,并掌握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美军据此已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战略准备。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根据这位记者提供的稿件,立即作为独家新闻在报上捅了出去。
这样一来,不但会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立即更换密码和调整战斗部署,而且会使美军的中途岛之战前功尽弃,处于十分被动挨打的地位。面对如此严重的泄露国家战时情报事件,有关人员请求罗斯福总统下令严查法办。可罗斯福却一反常态,他既没有责令追查,也没有兴师动众地辟谣,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就又平息了下去,此事根本就没有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所以,他们也没有改变作战部署。而罗斯福依照原来的战略准备,给予日军沉重的一击。
面对复杂局面和大是大非,沉默往往是潜心思索,凝聚智慧,为从容应对积蓄力量。当然沉默不是故作深沉或天性木讷,而是盛开在心灵深处的智慧之花。“沉默是金”并不意味着“万马齐喑”,我们应当崇尚内心充实而不失真诚的沉默。
“沉默”是有效的缓兵之计,也许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内部争执。争执的结果是将和谐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谁还能安心专注于做事呢?适当保持沉默吧,等争执的双方失去了精神上的亢奋、精疲力竭之后,再发表你的意见也不迟。
头脑发热时的人们只想向外发散能量,谁会再去接受你的善言良语呢?你的沉默可使矛盾冲突趋于缓和,当人们争辩得不可开交时,看到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位静静的旁观者,他们也许会后悔于那丑态百出的激烈交锋。
瑞什·拉吉什是3世纪巴勒斯坦的著名学者,一个魁梧、强壮的人,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做角斗士与野兽搏斗。拉比乔拿森曾劝服他放弃了角斗士生涯,改而求学。从此,他成为一个信徒,后来和拉比乔拿森齐名。
一天,拉比乔拿森在约旦河里洗澡,这时瑞什·拉吉什也跳进河里。
“你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律法书》研究。”拉比乔拿森说。
“那么,你的美丽,”瑞什·拉吉什说,“应该贡献给妇女。”
“如果你忏悔,”拉比乔拿森说,“我就让你娶我的妹妹,她比我还要美丽。”
瑞什·拉吉什忏悔了,娶了拉比乔拿森的妹妹,和拉比乔拿森一起学习,后者教他《圣经》和《注释》,使他成为伟大的学者。
一天,在教室里发生了一场争论,问题是为什么某些日常用具,如剑、刀、匕首、矛、手锯、镰刀等,会成为宗教仪式中的不洁之物。
拉比乔拿森认为:在熔炉中锻炼过的是不洁之物。瑞什·拉吉什则坚持认为:浸过水的是不洁之物。
拉比乔拿森的自尊受到了伤害,说:“强盗真是懂得自己的营生。”拉比乔拿森的言外之意是指瑞什·拉吉什做角斗士的时候用过这些武器。
瑞什·拉吉什对此感到愤怒,说:“你对我有什么帮助呢?在罗马的竞技场上,我被称为大师,在这里我也被称为大师。”
拉比乔拿森受到很深的伤害,因为瑞什·拉吉什暗示自己没有帮助过他,他拒绝原谅瑞什·拉吉什。结果,瑞什·拉吉什终于病倒了,然后就去世了。
拉比乔拿森也因此陷入无比的沮丧之中……他哭泣着说:“噢,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噢,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直到他发了疯,终于也被死神带走。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言辞并不是我们非说不可的,因而没有必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有些话,说得好不见得能获得好处,弄不好还会招来许多是是非非。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的支配,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不负责任,胡说八道,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都是不道德的。
有时,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言辞具有同样的表现力,就好像音乐中心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一个服装厂的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购买他的一台旧机器,他非常高兴。经过仔细核算,他决定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并想好了理由。
当他坐下来谈判时,内心深处却在说:“沉住气。”终于,买主按捺不住,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褒贬。
卖主依然一言不发。这时买主说:“我们可以付您12万美元,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不到一个小时,买卖成功了,卖主甚至比原来预计的多赚了2万美元。
沉默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沉默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沉默是自己的财富;沉默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只有在倾听中才能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是一种光辉;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遭受困难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