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要敢于舍得-当下的修行 > 第六章 舍仇恨得解脱(第3页)

第六章 舍仇恨得解脱(第3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有一些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中的韵味往往荡然无存,抑或索然寡味。如对他人表示关爱时,默默地给予实际帮助,比口若悬河地表白更显真诚,更具感人魅力。此时,尽管什么都没说,又仿佛什么都说了,可谓无声胜有声。

沉默是金,却也不是不说话,而是说话要分场合、要分情况,不能说则不说,保持适当的缄默;能说则尽量少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言多必有失”。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唯有保持适当的缄默,才会避免厌、薄、侮。

宽恕别人,解救自己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就是每个人所共同经历的生活。人世沧桑,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都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是人生经历中所共知的一个因果法则。正是生活中得与失的多少,成为困扰人们心灵的问题,令人们在痛并快乐中生活着。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会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鼓掌。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你可以痛苦、可以悲哀,但你绝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借酒消愁,更不能整天生活在忧伤中。要学会笑着面对困难,不能得到的请放弃吧!人生本就苦短,何必再自己酿造苦酒自己喝呢?

有一个男孩的脾气很暴躁,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而乱发脾气,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就对他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围篱上的那些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在别人心中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爱别人。

在对他人表示友爱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65%~90%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因此,人们常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记住这句话后,我们就不会再在心里播下仇恨的种子,取而代之的便是快乐了。

就如在一个家庭中,由于个性、想法、目的及心灵成熟度的差异,冲突在所难免。而“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武器”。教皇保罗二世在1997年世界和平文告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最真实、最崇高的宽恕,是一种出自于自愿的爱的行动。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对方一些无心的过错牢记在心,并且怀着深深的仇恨,时刻想着怎样去发泄。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在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时,他的仇恨就会爆发出来。这样,一个本来祥和与平静的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而这样的战争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交战”的双方最终会两败俱伤。

同时,心中有怨恨的人在身体上也存在不良生理症状。例如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心存怨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某医学院以此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论是: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看似很安静,内心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思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杜绝怨恨情绪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自我反省,我们会发现十次之中有九次,其来源是很接近于自己的。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桩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他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发现了怨恨的根源之后,就应该尽全力去消灭它、忘记它。有理智的人不仅以把宿怨掏干为满足,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弥补心灵的空白。

但凡聪慧的人都是会包容别人的,因为包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怎样处理、怎样对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包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两种态度,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那就是别人反过来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们包容别人了,别人就会包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由此看来,我们宽恕别人,其实是在解救自己。

春秋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岐下300多个乡下人偷着宰杀吃了,秦国的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我不能因为一匹牲畜就使300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300多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险恶。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以报答穆公的食马之德。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终于脱险。

这则故事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可见包容给人的心灵以怎样巨大的温暖和感动,以致经年不忘!如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够给别人多一点宽恕,多一点理解和尊重,那么,世界上就会少一些猜疑和怨恨,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好。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路上,我们也许会遇见许多误解与不快,这时候,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怨恨,给别人多一点宽恕,同时也是给自己心灵的解脱。

“思想决定做人态度。”这句话真是道尽了人生百态。一个人的思想,往往会让他形成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而丰富的人格。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创造者和命运的主宰者。所以我们应该克服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自己坚毅高尚的人格品质,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个人可以通过工作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志向及理想,通过工作获得知识、经验和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勤奋工作,保持勇于争先的精神,随时准备把握机会,以展现自己超乎别人的工作能力,才有可能登上成功的最高级台阶,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恩怨,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对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放眼将来,不计前嫌

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摩擦、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优点和过人之处,问题就在于你怎样去看。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不妨试着放弃前嫌,着眼将来,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如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因为利益关系或其他矛盾而充满了过多怨恨、愤慨、恶毒和破碎的心,这些遗留下来而未解决的问题,撕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使工作受阻,在这许多问题中,最需要的就是“彼此原谅”。原谅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减少摩擦,使人与人能够亲近。一个不能原谅他人的人,是无法与别人发展深厚、持久的亲密关系的。无论你多聪明、多能干,若你不原谅别人,就会成为孤独的人。你身旁的人们会抱着迟疑怕受伤的态度不敢接近你,只因你在自己周围筑起了孤独的堡垒。

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趁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告诉了公子纠。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

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

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摒弃前嫌,重用管仲。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若不应允,即兴兵伐鲁。鲁国弱小,只得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管仲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大义凛然,泰然处之。哪知当他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古语说得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竞争对手不仅是你面前的一堵玻璃墙,更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

有一次,胡雪岩准备开办阜康钱庄,当他告诉信和钱庄的张胖子“自己弄个号子”的时候,张胖子虽然嘴里说着“好啊”,但声音中明显带有装出来的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在胡雪岩帮王有龄办漕米这件事上,信和钱庄之所以全力垫款帮忙,就是想拉上海运局这个大客户,现在胡雪岩要开钱庄,张胖子自然会担心丢掉海运局的生意。

为了消除张胖子的疑虑,胡雪岩明确表态:“你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有这个心思,我也不会第一个就来告诉你。海运局的往来,照常归信和,我另打路子。”

“噢!”张胖子不太放心地问道,“你怎么个打法?”

“这要慢慢来,总而言之一句话,信和的路子,我一定让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