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洪熙官26 > 03(第4页)

03(第4页)

格陵见状,乃笑曰:“钱教头之技,在本衙中,可称上乘人材,今与刘壮士相较,可谓相得益彭。但用武器相斗,恐有误伤耳。”

钱伟侠曰:“大将军在上,小人忝为教头,上阵交锋,非死即伤,何畏受伤耶?若武技低微,力不及人,虽死无怨也。”

格陵曰:“壮哉教头之言。就请使用武器,尽量使出汝之本领便是。”

钱伟侠乃退至军器架旁,取一单刀在手。法华和尚亦取大铁棍一条。此棍全为铁制,重约五十余斤,法华和尚拿起,轻如竹竿,行至场中。钱伟侠亦至。二人互相为礼。礼毕,开始比武。

场上众人,以钱伟侠手执单刀应战,因刀太短,恐非铁棍之敌,颇为担心。只见钱伟侠首先展开攻势,大喝一声,标马直前,一刀疾向刘方华迎头砍落。刘方华把棍一招,招住其刀,一个连消带打,棍头猛向钱伟侠胸旁点进。钱伟侠自恃轻功利害,一闪身窜至刘方华之侧,单刀横向其腰砍去。刘方华转身一棍,一个落地金钱方式,扫向钱伟侠之脚。钱伟侠一踪跳过,举刀兜头砍落。刘方华运棍一格,格住单刀,顺势劈向钱伟侠之腕。钱伟侠又施展轻功,一闪避过。刘方华使出少林棍法,运棍如风,向钱伟侠猛打。钱伟侠左右跳跃,前后穿闪,疾如猿猴。刘方华棍法虽然高强,但无法击倒钱伟侠,乃心生一计。正酣战间,刘方华忽然左脚一曲,向前倒下。钱伟侠一刀猛力拍落,不料刘方华之棍尾已到,一棍打在钱伟侠之手腕上,手中单刀,叮当一声,脱手飞出丈外,跌在地上。

格陵拍掌大喜曰:“嘻!好棍法,好棍法,请问刘壮士,此棍是何名称?”

刘方华曰:“此乃少林虎尾棍也,小人学自少林者。”

格陵曰:“皆武技超卓,今得来相助,必能擒获洪熙官等耳。人来,将黄金赐与刘壮士。”两旁差役,应声而前,把黄金呈上。刘方华谢恩收下。

格陵曰:“三位武技高强,理宜封赠官职。但铁杖大师既然不肯还俗,格于规例,未能任职,只好赠黄金百两。其余冯义虎、刘方华两位,先任千总之职,待擒获洪熙官、陆阿采之后,再论功行赏便是。”

三人大喜,上前谢恩。格陵又曰:“现在人马齐备,可设计擒拿洪熙官矣。此仍由张老师全权负责,汝等均听张老师指挥,不得有误。”

各人齐声应诺。格陵将军乃先告退。张仁甫亦偕各人回到白虎堂中,商量侦查洪熙官之计。

张仁甫曰:“老夫前曾派人前往佛山,昨已回来,但无消息也。”

林元燕曰:“张老师派谁人前往?”

张仁甫曰:“只派本衙之管带何金耳。”

林元燕曰:“毋怪无消息回来也。何金等,只懂擒匪平乱,却不识侦查匪徒行踪。卑职介绍一人,必可查得洪熙官等之踪迹者。”

张仁甫问谁人?林元燕曰:“此人非他,即铁杖大师是也。铁杖大师为佛门中人,不为洪熙官等所注意,且此次洪熙官从塔坡寺逃出,遁去无踪,塔坡寺之僧人,必知洪熙官之踪迹,但不肯明言耳。铁杖大师同是佛门中人,寺僧必不妨其泄漏秘密,铁杖大师便可以乘此便利,借故侦查洪熙官之行踪矣。”

铁杖僧曰:“林千总之言是也。衲可冒称少林寺人,为洪熙官之师弟,前往塔坡寺挂单。如此这般,寺僧必将洪熙官之行踪讲出,待查得其行踪后,立即前往擒之,必可成功者。”

张仁甫曰:“此计亦妙,但我等全部人马,又须往佛山,就地接应可也。”

众皆称妙。张仁甫乃下令各人,立即收拾行李军器,准备明早再发程前往佛山。众人领命而退,各自回房,收拾各物。是夜一宿无话。

翌日清晨,早餐既毕,张仁甫已命人雇定大船两艘,泊于天字码头。十数教头,由张仁甫带领,分批起行,来到天字码头船内,解缆起程,一路直驶,是日下午,又来到佛山文昌沙汾江河畔。

黄旗兵第十三村营管事蔡鹤鸣,伤势已愈,闻得张仁甫等再度到来,立即率领部属,到江岸相迎,接回兵营之中,辟室为各人下榻,并设筵款待。席间,张仁甫问及蔡鹤鸣,自回省后,佛山方面,有何消息。

蔡鹤鸣曰:“自张老爷回省后,卑职亦尝派人前住侦查洪熙官之行踪,但皆无头绪。长安寨之肥婆四姑,则照常营业也。”

张仁甫曰:“蔡管事休虑,老夫已胸有成竹。此次再来,有三名武技高强之少林同门相偕。老夫略施小计,洪熙官、陆阿采之辈,必为我一网打尽。此计明早便可施行矣。”

是夜,张仁甫等宿于兵营之中。一夜无话。翌日清晨,铁杖僧早餐既毕,披上袈裟,手提禅杖,背负行囊,独自出发,踽踽而行,问明塔坡寺路径,直至寺内,拜访方丈普慈和尚。原来普慈方丈,精通内功,复擅轻身术,来去无踪,故张仁甫当日将其拘拿回文昌沙营,将其痛打一顿,普慈和尚竟能安然无恙,如瘙痒一般,夜深人静之际,复弄开枷锁,越瓦逃回。不过普慈此人,既已出家,恪守佛门法规,永不杀生,六根清净,对于此来认为劫数难逃,故对张仁甫等未有采复报手段,更恐累及寺门,故未有帮助洪熙官而已。

当下普慈和尚闻得铁杖来访,以为是普通之游方僧人,到来挂单耳,乃命知客僧兆余,辟禅房居住,招待斋饭。兆余和尚遵命,招呼铁杖僧住下。第二日早饭既毕,铁杖僧步出禅房,到寺中各处游行侦察,来到客堂,适遇兆余和尚。

兆余合什曰:“阿弥陀佛,铁杖大师昨夜安寝乎?”

铁杖僧曰:“承蒙招待,感激不胜,出家人但求两餐一宿足矣,何敢论享受。兆余大师,衲此来欲探访一人,未知大师亦知其人之踪迹乎?”

兆余问是谁人。铁杖僧曰:“此人非他,乃衲之师兄洪熙官耳。”

兆余曰:“原来大师亦少林寺僧乎?”

铁杖僧曰:“然,衲乃少林寺第一房弟子,顷从福建九莲山到此耳。”

兆余笑曰:“原来大师不独释迦同门,且同是武术同门也。请坐下细谈。”

兆余言罢,乃延铁杖僧共坐于客堂之上。兆余曰:“铁杖大师,彼此既为同门,衲之年纪比汝大,叫汝为师弟可矣。铁杖师弟,找洪熙官有何贵干?”

铁杖僧曰:“衲在少林寺中,风闻洪师兄受厄于格陵狗官,亡命江湖。衲与洪熙官既属同门,闻此恶耗,心甚不安,故特乘云游之便,南至羊城,欲仗义相助,以尽同门之谊。不料来到羊城,又闻洪师兄已来佛山,故此到处查访而已。”

兆余曰:“铁杖师弟不远千里而来,可谓有心人也。洪熙官师兄,前日曾与陆阿采师弟等,来此居住,可惜为狗官所悉,派兵到来围捕,洪师兄拚力死战,杀出重围,一去无踪。时至如今,已隔月余,但洪师兄之消息渺然,故实无从奉告耳。”

铁杖僧伪叹曰:“可惜可惜,衲来迟一步,遂不能参加作战,殊以为憾。今欲竭棉力助洪师兄,惜有此心而未有此缘耳。”

兆余叹曰:“洪师兄之境遇,殊属可悯,而其壮志,亦至可嘉也。溯自满人入关以来,恃强力残杀汉人,至今余年矣。天下之大,竟无志士,攘臂而起,拯人民于水火之中。独我少林弟子,敢与清虏抗,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独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故数十年来,流亡各地,如浮萍断梗,一事无成耳。铁杖师弟虽有此心,可惜洪师兄未有消息耳。”

兆余和尚言时,态度有异。铁杖僧久历江湖,机警非常,一见此状,便知兆余言不由衷,实则已知洪熙官之居址,但不肯明言耳。灵机一触,想得一计,乃不便再问,只与兆余谈及佛山情形,与少林之事。闻谈一会,退回禅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