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问题也最多,接过方才诸葛奇的话便问道。
“他们真的是在签卖身契?”
诸葛奇不置可否。
“这是他们哄人入教的一贯手段。”
赵廷咂舌,不可置信。
“怎么会有人傻到一碗粥就把自己卖了?”
韩幼晴在旁解释道。
“这些沿海难民并不识字,没人告诉他们,自然不会知道自己签的是卖身契,再加上饥肠辘辘之下,能够监守人性,没有易子而食亦是不易,见到吃的怎么还能受得住理智。”
“赵晴妹子说得确实没错,这是鲲鹏教在澜城惯用的法子,百试不爽,每次鲛灾之后,必有鲲鹏教出城施粥,收拢信徒。”
陆羽皱眉,他总觉得这个所谓的鲲鹏教所行之事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便问了出来。
“各教兴盛与否虽然和人丁教众有关,但鲲鹏教收拢这些灾民显然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教众人丁,这些老弱妇孺难事生产不说,还得照料看护,比起一般民众而言,反而是群拖累,他们要这些人究竟想做什么?”
诸葛奇悠悠反问。
“你觉得人除了从事生产外,还能用来做什么?无论老弱妇孺,人的价值可比你想象中的大得多。”
陆羽一愣,没有明白诸葛奇话中的意思,反倒是韩幼晴率先明白过来。
她听闻诸葛奇所说后,银牙紧咬,看着那些看似好人,正施粥赈灾的教徒低声骂道。
“畜生!”
“看来赵晴妹子听明白了。”
陆羽和赵廷愣了一下,也没弄明白诸葛奇说的韩幼晴究竟明白了什么。
其实并非韩幼晴比起陆羽两人更加聪明。
三人家世不同,耳濡目染的所学也不尽相同,各有所长的范围。
此事之所以韩幼晴率先反应过来,也不过是因为她曾经在应城韩府中见过父亲韩经纬处理过一些关于贩卖妇孺老弱的案件卷宗。
卷宗里已经省略了许多案中详情,可仅仅是只言片语的陈述,便足以让韩幼晴不寒而栗,胃中翻涌,彻夜难眠。
韩幼晴问道。
“澜城守军不知道吗?”
诸葛奇答。
“知道。”
韩幼晴继续追问。
“知道为什么不阻止?”
诸葛奇笑。
“你猜为何澜城守军会日日济粮?要知道澜城背水军如今的粮草不过还剩月余,兵饷也早就拖欠了半年分文未发,就是因为知道,所以能救一些是一些,但比起这些难民,澜城对背水军来说更加重要。”
三人一愣,并不理解。
按理说澜城背水军坐拥如此重城,城中商贸繁华,怎么会困顿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