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 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4页)

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4页)

韩非子和李斯是同学,关于韩非与李斯的恩怨,数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喜欢纠结的公案。主要有两种言辞,一种是说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学,怕他在秦始皇面前得宠,而抢走自己的位置,不能继续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另有一说是当日所谓“陷害”韩非的并不是只有李斯,史上留下名字的还有一个姚贾。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关系秦内部政治集团与阶级利益牵扯的原因,而绝非李斯与韩非私人恩怨所致。

◆《韩非子》书影

屈原与《离骚》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像

◆《离骚》书影

延伸阅读

屈原与端午节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歌总集《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刘向像

◆《楚辞》书影

延伸阅读

楚辞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6.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7.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8.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缤纷春秋看《左传》

《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是先秦同时期的其他历史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其题材、叙事方法、写人艺术和纯熟精美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文学,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影响甚为深远。

◆左丘明像

◆《左传》书影

延伸阅读

《左传》作者探讨

《左传》中叙述孔子之言时多称孔子之字“仲尼”,而孔子学生在《论语》中都是尊称其师为“子”,从未称字,所以“仲尼”之称应为孔子之好友所称孔子。好友是什么人?可能就是左丘明。《左传》深得《春秋》之微言大义,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由此看来,其人必亲与夫子论史,而深明夫子之理。

国别史论《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它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书影

◆越王勾践剑

知识小百科

《国语》章节介绍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主要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几个章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