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未来PC机发展的见解还使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授权方法。我们不是把自己软件的特许权以一个很高的价格出售给某一个硬件开发商,而是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向计算器用户提供。我们赌的是数量。当时,绝大多数的其它公司都采取高价位,因为它们认为只能销售出很少的拷贝。此外,当我们开发MS-DOSPC机操作系统时,我们与所有的PC机用户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以保证他们需要的各种功能能够尽可能快地进入到我们的系统中。我们不想漏掉任何一个消费者。
开发商对MS-DOS的支持是使PC机成为主流的关键。开始,年轻的个人计算机公司,如康柏公司,知道需要使PC机相互兼容并且使用户具有相似和相同的使用经验。由于MS-DOS帮助弥补了计算器之间的差异,很快成为了个人计算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那些开发运行在MS-DOS之上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商明白它们的产品将在上百万台计算器上运行。于是开始出现了良性循环:用于个人计算机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用户购买PC机,随后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希望为PC机编写应用程序。这使PC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PC机的能力提高到可以进行图形处理,我们又找到了计算机继续发展的机会:图形用户界面(GUI)。GUI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些公司开始建立基于GUI的计算器,我们认为我们在建立平台和发展标准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广GUI将有很大的裨益。所以,我们把公司的赌注压在了Windows上。最初,人们认为我们疯了。当其它人都使用MS-DOS时,为什么你要转向Windows?
通过我们在改进提高Windows方面几年的艰苦工作,我们很高兴地见到MS-DOS曾经发生的一切在Windows上重现。Windows使PC机使用更加方便,使更多的人们使用它。随后的几年就象我们对BASIC所做的工作,我们不断推出性能越来越好的新Windows。我们大幅度提高了它的性能和多任务支持,我们还将不断为GUI添加新组件。改进工作要一直进行下去。
我们通过MicrosoftOffice改变了人们的商业计算方式。我们是将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整体来考虑,并开发出把一些我们日常需要的不同任务捆绑到一起的开发工具。尽管大多数软件公司仍然主要提供单独的应用程序,我们意识到多数人都希望在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文本、数据和图形。他们还希望这些应用程序之间可以无缝地协同工作,并且在外观和操作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Office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我们还在许多新概念上下了很大的赌注。显然,我们最大的赌注之一是在互联网上。但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少。对于WindowsNT,我们进行了一个巨大的长期赌博:期待PC机的功能强大到可以支持企业运算。我们的ClearTyper字体技术在赌某一天大多数的人都阅读电子书籍。MicrosoftBob则是在赌一种用于“人性化”计算器的特殊界面。它似乎有些超前,现在的PC机功能尚不够强大,无法完成我们希望Bob完成的工作,所以这种产品在商业上是失败的产品。但是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Bob中曾经试验的一些技术和理论已经被用到其它产品中去。
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计算器技术将无限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时代。PC机、Internet、无线和宽带技术的混合将对我们工作、学习和娱乐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在期待Microsoft。NET带来的革命,这种革命对下一代计算的影响不亚于MS-DOS和Windows对计算器的影响,也就是通过廉价、随手可得、操作简单的软件来改变人们的生活。“
不要让机会从你的身边溜走
——比尔·盖茨
出招一定要“狠”
在激烈竞争的商场上,在与对手过招时,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不管你出的招数有多狠,都是合理的。
在比尔·盖茨精心的经营下,微软公司逐渐有了自己的规模。不满足现状的比尔·盖茨,渐渐显露出了他雄霸软件王国的野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比尔·盖茨采取了行动。他指派得利干将西蒙伊组建开发小组,研制第一个应用软件产品——“多计划”,进军应用软件领域,也就是进入软件零售市场。盖茨打算将微软从一个单纯的软件开发公司变为具备零售营销能力的多功能公司。
他网罗来了对软件一窍不通,却是一个市场营销策划高手的罗兰德·汉森。
罗兰德·汉森向比尔·盖茨力陈品牌的重要性,他说:“品牌将产生一种光环效应,当人们对品牌产生联想时,产品才更容易被接受。产品时有好坏,市场需求时有变化,但如果你有一道荣光永在品牌之上,当你以这种品牌推出新产品时,它将更容易站住脚,更容易受欢迎。”
比尔·盖茨赞成这种观点,也同意将“微软(Microsoft)”作为品牌。此后,微软公司所有的产品都用这一商标。
由于有罗兰德·汉森这样的高手的加入,微软公司的营销策略已没什么问题,但“多计划”软件的发行却不理想。因为这套软件的设计有致命的弱点,它是以IBM公司64K内存的电脑为标准设计的,在功能、速度上都不尽如人意。
西蒙伊后来说:“微软公司没有预见到人们如此迅速地接受大内存电脑,因而没有使自己的产品适应这种高层的需要。它过分考虑了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导致运行速度大为降低,这实际上是走了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
嗅觉灵敏的比尔·盖茨,见此招行不通,马上把“多计划”改名为“微软计划”。后来,它曾一度被用户看好,并被《信息世界》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软件”。
但它仍然很快就被同类型产品莲花公司的“Lotusl-2-3”取代,销量落到畅销软件排行榜的前30名之外,并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多计划”软件惨遭败绩,导致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一度退出市场,也使比尔·盖茨受到强烈震动。他逐渐认识到,软件设计这个领域乃藏龙卧虎之地,稍有不慎便会被别人扫地出门。这一严峻的现实让一向自视甚高的比尔·盖茨感到难以相信:微软公司人才济济,一向走在别人前面,怎么可能被别人压下去呢?他决定面对现实,并决心重夺市场。
虽然微软公司遭到了打击,失去了应用软件市场,但比尔·盖茨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即提供给IBM公司的86—DOS操作系统。当然,微软公司虽已取得86—DOS的所有权,但警报一直未解除。前面已提到过,IBM公司为避免法律上的麻烦,曾答应基尔代尔教授,可能采用他的CP/M操作系统。因此,在IBM公司的“象棋计划”公布之前,基尔代尔教授一直在潜心设计CP/M软件。
在不明真相的人眼里,认为是基尔代尔教授的CP/M—86进展太慢,IBM公司等不及了。但实际上是微软公司为IBM公司设计的每一个软件,都是以86—DOS操作系统为基础,它们都是在DOS下运行,而且也只能在DOS下运行。这样,IBM公司别无选择,只能采用86—DOS。当然,IBM公司已按自己的口味将它改名为MS—DOS。
那么,IBM公司如何打发基尔代尔教授的CP/M—86呢?它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IBM公司购下了CP/M—86的许可权,与MS—DOS同时进入市场。不过,IBM出售的MS—DOS带有两个高级的BASIC版本,能够操作用于这种电脑的所有软件,售价只有40美元;而当CP/M—86终于完成后,IBM给它标了一个很高的价格:240美元。而且这个价格只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定价,还不含BASIC软件。因此,它实际上不能操作任何东西。哪个傻瓜愿意花高出几倍的价格买这样的产品呢?
其他软件开发商见CP/M—86前景不妙,在设计软件时,全部依据MS-DOS,结果,他们搞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一个能用于CP/M—86的,CP/M—86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这样的结果正是比尔·盖茨希望看到的,也可以说是他策划的结果。
面对比尔·盖茨这样的竞争者,基尔代尔教授只好公开承认自己不行。但比尔·盖茨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要设法使CP/M—86彻底垮台,绝不让它死灰复燃。
那时,救生艇伙伴公司是CP/M电脑和CP/M软件的主要独立批发商。于是比尔·盖茨决定将它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他向救生艇伙伴公司提议,如果它介绍客户到微软公司,将可按收入的百分比得到提成。救生艇伙伴公司对这一提议很感兴趣,很快就和微软公司达成了协议。
由于CP/M—86失去了救生艇伙伴公司,变得更是奄奄一息。
比尔·盖茨为什么这么手狠,要把CP/M—86赶尽杀绝呢?因为他想把微软的DOS置于每一种电脑之上。他建议IBM公司采用开放系统,让别人能对这一软件复制,也是为这一目的。这样,人们都以DOS为基础设计程序,就不能在别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了。后来,DOS的成功使微软公司的BASIC也成为全球标准,堪称比尔·盖茨出奇制胜的绝招。
微软出手过狠把基尔代尔教授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奋起反击。
不过,由于微软公司的DOS已随着IBM公司的电脑大批涌入市场,已养成气候,基尔代尔的反击便显得十分软弱无力。这好比下围棋一样,一步失着,满盘皆输,改变不了败局;又好比打仗一样,惨败之后,即使有心反击,兵力与士气都已嫌不足,势难成功。
而此时的微软公司也没闲着,它在推销DOS时,可谓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开始向莲花公司反击。即使不为称霸市场考虑,比尔·盖茨也难以容忍被它击败。事实上微软公司的气势咄咄逼人,它的口号是:“有Lotus就没有DOS,有DOS就没有Lotus。
在商场上,出招要狠,才能开拓自己的疆域
——比尔·盖茨